- 時間:2009-11-09
- 點擊:17
- 來源:
甘政辦發〔2009〕194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直有關部門:
省衛生廳《關于創新醫藥衛生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批轉,請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十一月九日
關于創新醫藥衛生工作機制著力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意見
(省衛生廳 二○○九年八月十七日)
為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全省衛生事業科學發展機制,加快推進全省衛生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切實解決好群眾看病就醫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結合我省衛生工作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我省省情出發,著眼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不斷創新醫藥衛生工作機制,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認真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問題,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
二、目標任務
(一)近期目標。到2011年底,基本醫療保障基本覆蓋全省城鄉居民,初步建立基本藥物制度,進一步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普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突破,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明顯提高,居民就醫費用負擔得到有效減輕。2009年,醫院醫療事故減少50%以上,保證基本醫療安全;2010年,120急救服務覆蓋全省,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2011年,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二)遠期目標。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醫療衛生體制,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新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以高水平綜合性醫療機構為龍頭、特色專科醫療機構為骨干、鄉村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使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多層次、多樣化、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衛生工作軟實力。完善衛生人才政策,提供人才發展平臺,打造老、中、青人才專家隊伍。加強護理人員隊伍建設,改善醫護比例,推行人事代理(勞務派遣)制度,同工同酬,調動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實施“醫療衛生大學畢業生進農村計劃”,建立從基層遴選大學畢業生的用人機制,引導大學生到基層衛生醫療單位建功立業,鼓勵省市級醫院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向基層流動。大力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能比賽活動,建立內引外聯培訓機制,每年組織1000名衛生人員在省內醫療衛生機構進修、500名人員到省外進修、300名人員到境外研修。加強本科醫學、衛生職業、繼續醫學和農村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教育,強化社區全科醫師培訓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推進高素質衛生人才培養步伐。加強衛生重點學科建設,力爭6年內分期建設10個省級臨床醫學中心。
(二)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確保醫藥衛生安全。整合并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建立和完善醫療機構分級分工制度,科學確定省、市、縣、鄉、村五級醫療機構的職能定位,合理劃分各級醫療機構對應的患者群,有效分流病人。建立疾病控制機構進醫院、疾病譜排序和公共衛生預警機制。完善鄉鎮衛生行政管理體制,明確鄉鎮公共衛生管理職責和包村干部衛生工作責任,加強鄉鎮衛生干部隊伍建設,確保這項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進一步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衛生服務體系。在全省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和鄉鎮衛生院設立咨詢室,村衛生室設立咨詢點,開展健康咨詢活動,探索開展預約就診等服務項目。推行大中型醫療機構與社區醫療中心雙向轉診和醫務人員雙向流動機制。繼續開展城鄉醫療機構間的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提高農村醫療服務水平。推行醫療質量和安全月分析評議會制度,全面恢復和完善醫院內部各種查房制度,強化醫院感染管理,完善治理過度診療和濫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措施,建立全省統一病歷,推行公立醫院之間的病歷、檢查、化驗結果共享制度。實施藥品統一采購和基層醫療機構零差價銷售。
(三)完善預防體系建設,強化重點傳染病防治。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工作方針。加強公共衛生體系能力建設,落實疾控、監督和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職責。加大疫情監測力度,著力加強鼠疫、艾滋病、結核病、乙肝等重點傳染病和腫瘤、糖尿病、高血壓、精神疾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加強縣、鄉、村三級規范化預防接種門診建設,做好免疫規劃接種工作。完善衛生應急體系和工作預案,加強人員培訓和物資儲備,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確保食品衛生和醫療安全。不斷做好碘缺乏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的日常監測治療工作。以實施“降消”項目為重點,加強婦幼衛生工作,落實農村孕產婦免費住院分娩政策。
(四)加大中醫藥工作力度,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進一步強化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職責,認真貫徹落實中醫藥工作的方針政策,推動中醫藥事業健康發展。對中醫醫療機構在投入政策上給予傾斜,逐步提高中醫床位的財政補助標準。提高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的中醫藥報銷比例,降低中醫藥報銷起付線,鼓勵患者選擇中醫藥診療服務。大力開展西醫學習中醫、中醫學習經典活動,普及中醫藥知識,營造推廣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社會環境。
(五)促進行業作風建設,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大力推行醫院政務公開和院務公開制度,重點抓好醫療服務價格和收費的公開工作。大力整頓衛生行業作風,推進以創建平價醫院為載體的文明醫院創建活動。加強醫務人員的醫德醫風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將醫務人員的執業規范、行業紀律等納入醫德醫風考核范圍,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良業績記錄制度,嚴格執行醫德醫風建設目標責任制。推行醫患人員溝通制度,探索完善醫療服務有獎舉報制度。加強衛生信訪工作,積極排查和化解醫患矛盾,努力糾正損害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六)增加公立醫院投入,保障醫院的公益性質。各級財政要增加對公立醫院基本建設、設備、學科和人才隊伍等建設經費的投入。對公立醫院承擔的公共衛生任務給予專項補助。落實村醫補助政策,提高村醫報酬。在平等、公開、規范、有序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民營資金舉辦非營利性醫院或參與部分公立醫院的重組改制,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為不同層次的患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
四、工作保障
(一)實施重點工作目標責任制度。建立和完善對市縣衛生工作的考核機制,省、市州、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層層簽訂重點衛生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相關部門工作職責,確保各項衛生工作任務全面落實到位。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疾病預防控制等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
(二)實施重點工作通報制度。建立重點工作月通報制度,對重點衛生工作進行目標控制、信息反饋和工作考核,督促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完成各項重點衛生工作任務。
(三)實施重大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制定公共衛生績效評估方案,建立重大傳染病、院內感染、食品安全責任追究制度,明確工作目標和責任,衛生執法做到依法公正、公開透明。
(四)強化對衛生工作的監督力度。將醫德醫風等重點衛生工作納入省委巡視工作范圍,主動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衛生監督工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