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1-04-01
- 點擊:15
- 來源:
甘政辦發〔2011〕90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省財政廳《關于全面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轉發,請認真組織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一年四月一日
關于全面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的意見
(省財政廳)
為進一步加強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深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有效配置財政資源,根據《財政部關于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加強涉農資金管理的意見》(財農〔2010〕59號)和省政府有關整合財政支農資金的總體要求,在試點的基礎上,從2011年起,在全省范圍內全面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思路和基本原則
(一)總體思路。以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各地黨委、政府確定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以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以及新農村建設、主導產業發展、扶貧開發、農民培訓、現代農業發展、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等重點項目為平臺,通過政府主導、財政協調、部門配合,形成“以縣為主、全面推進,各級聯動、縱橫結合”的工作格局,在全省范圍內逐步建立立項科學、分配規范、使用高效、運行安全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發揮財政支農資金規模效應,促進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二)基本原則。
1.規劃引導。以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自然資源條件為依據,科學合理地制定農業農村發展規劃,并研究制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年度實施方案,以規劃和方案引導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
2.創新機制。按照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創新體制機制,加強監督管理,通過政府引導,吸納社會投入,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業投入體系。
3.協調配合。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優勢互補、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靠實部門責任,加強部門協作,推動資金整合。
4.穩步推進。按照“既積極又穩妥、既整合又管理”的原則,擴大整合范圍,拓寬整合渠道,積極穩妥地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
二、整合范圍、目標任務和整合方式
(一)整合范圍。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范圍包括財政、發展改革、農牧、水利、扶貧、林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安排用于現代農業發展、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改善、扶貧開發等方面的支農專項資金。
(二)目標任務。
1.構建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新框架。各級政府通過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將財力資源配置與解決“三農”突出問題有機結合起來,將搭建整合平臺與實施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將項目實施建設與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優化支農資金投入結構,建立以縣為主、各級聯動、分類科學、重點突出、集中投放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新框架。
2.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新機制。在全省范圍內,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體的統一規劃、統一議事、統一申報、統一下達、統一監督、統一驗收、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新機制,使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工作全面化、經常化和規范化。
3.促進財政支農工作躍上新臺階。切實履行政府職能,充分發揮財政支農資金導向作用。變分散投入為集中投入,充分發揮財政支農資金規模效益,不斷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和績效考評,促進財政支農工作躍上新臺階。
(三)整合方式。
1.堅持“以縣為主”的整合模式。縣級是財政支農資金使用管理責任的主要承擔者,也是各項支農政策的落實者。要在認真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按照“以點帶面、全面開展”的原則,積極推進“以縣為主”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統一組織研究制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規劃和實施方案,統一組織確定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統一組織項目實施,確保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取得實效。
2.建立“縱橫結合”的整合機制。縱向方面:省級財政從預算編制、政策制定、投資導向、制度建設等方面,確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使用方向,明確扶持重點,年初將整合資金項目情況、項目申報指南和資金計劃額度下達各地,并以“打捆”、“拼盤”、“合并”等方式統籌安排分配財政支農資金,為市州、縣市區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創造條件;市州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結合省上具體要求,確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目標任務,切實落實工作措施,并支持和督促縣市區推進整合工作;縣市區根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突出重點,集中使用資金,并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努力做大資金整合規模。橫向方面:在各級財政部門內部、財政與涉農部門之間以及涉農部門之間建立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和統籌安排使用的協調溝通機制,提高整合成效。
3.加大“源頭整合”工作力度。按照“存量調整、增量到位”的原則,從源頭上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對中央和省級財政安排的使用范圍相同、資金性質相近的財政支農資金進行整合。從部門預算編制和資金安排的源頭抓起,擴大資金整合范圍,拓寬資金整合渠道。省級要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和新農村建設整合財政支農資金,著力支持旱作農業、馬鈴薯、草食畜、中藥材、蔬菜、優質林果、小型農田水利等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項目。
4.加快整合資金撥款進度。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批轉省財政廳關于甘肅省加強財政支出時效性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甘政辦發〔2009〕46號)要求,各級財政預算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后,對納入整合范圍統籌安排使用的支農資金,在30個工作日內,按照規定的程序下達撥付到項目縣市區,項目縣市區要抓緊組織實施。
三、主要措施
(一)堅持規劃先行。堅持三級聯動,以發展定規劃,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籌資金。省、市、縣三級進一步修訂完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規劃,明確財政支農資金重點投向、年度重點項目以及項目內容和資金規模。結合規劃制定具體的年度實施方案,明確當年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規模、范圍、方法、步驟等,以促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有序開展。
(二)搭建整合平臺。以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和促進農民增收“六大行動”為依托,在全省范圍內著力搭建六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平臺:即以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為目標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整合平臺、以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項目為目標的產業整合平臺、以促進扶貧開發為目標的扶貧資金與其他支農資金整合平臺、以造就新型農民為目標的農民教育與培訓整合平臺、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的整流域開發整合平臺、以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為主的重點項目整合平臺。以平臺為基礎,確定重點項目,圍繞項目籌集資金,以整合資金保證項目實施。
(三)突出整合重點。整合的財政支農資金,集中投放到以下幾個重點方面:一是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扶持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構建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加快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二是圍繞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三是圍繞實施科技創新,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推廣,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支持標準化養殖小區、農業生產基地建設以及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等優質農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提升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水平;四是圍繞農民培訓工作,整合培訓資源,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不斷提升農民整體素質。
(四)加強項目管理。對上級批復實施的項目和本級預算安排的項目以及配套資金項目實行嚴格管理,將項目名稱、投資規模、預期效益等張榜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堅決杜絕借“整合資金”的名義,以各種方式擠占、挪用支農專項資金。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大力推行項目法人制、項目公示制、工程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工程責任追究制等相關制度,確保整合資金有效使用。要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監督作用,并依托社會中介機構,對財政支農資金的安排使用情況進行檢查,對重點項目進行績效考評,進一步規范資金管理,提高整合資金使用效益。
(五)加大投入力度。適應農村經營組織多樣化、經濟性質多種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按照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創新投入機制,改革扶持方式,大力推行“財政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后補、民辦公助、財政擔保、實物補助”等財政投入方式,廣泛吸納社會資金,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業投入體系。
(六)完善考評機制。省、市、縣三級要從整合方案編制、體制機制創新、整合資金規模、資金使用管理、項目實施效益等方面,認真組織開展績效考核評價工作。對于整合工作進展快、效果顯著的縣市區,經綜合評估后給予一定項目資金的獎勵;對于工作力度不大,效果不顯著的,在下年度安排項目分配資金時適當進行調減。
(七)加強制度建設。按照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管理的要求,制定整合項目管理辦法和資金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科學規范的項目資金管理制度,為財政支農資金整合提供制度支撐。同時,要認真執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購制度、資金專戶管理制度、資金報賬制度和監督檢查等資金管理制度,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八)加大宣傳力度。各地、各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新聞媒體,積極宣傳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通過宣傳介紹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好經驗、好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效,使社會各界理解支持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促進我省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邁上新臺階。
(九)加強組織領導。逐步建立政府負總責、財政部門以管理資金為主、涉農部門以管理項目為主、審計監察部門以監督為主的工作機制。省級以下各地政府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黨委分管農業工作的副書記,政府分管財政、農口部門的領導為副組長,財政、發展改革、農牧、水利、扶貧、林業、國土資源、交通運輸、監察、審計、農業綜合開發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財政支農資金整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在財政部門設立辦公室,具體承擔編制整合資金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做好項目整合計劃、督促落實項目資金、監管項目實施等工作。整合資金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要逐級上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