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1-06-30
- 點擊:19
- 來源:
甘政發〔2011〕7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有關企業:
省工信委《關于甘肅省“十二五”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批轉,請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關于甘肅省“十二五”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
(省工信委)
為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建設節水型工業,促進全省工業跨越發展,現就加強“十二五”期間工業節水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大意義
(一) 加強工業節水是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我省屬嚴重缺水地區,全省人均水資源占有量1100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2,列全國第29位,來水量呈地區分布不均、年內高度集中、年際變化劇烈等特征,水資源短缺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目前,工業用水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1%左右,是僅次于農業用水的第二用水大戶。因此,加強工業節水是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有效途徑之一。
(二) 加強工業節水是實現工業跨越發展的重要舉措。“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機遇期。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省情基礎上,明確提出了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宏偉目標。實現跨越發展,重點在工業,關鍵在行動。實現工業跨越發展,必然進一步增大用水量,加劇水資源供需矛盾。為此,必須通過狠抓工業節水、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為工業增長預留發展空間。
(三) 加強工業節水是提升我省用水水平的有力抓手。由于工業結構偏重,火力發電、鋼鐵、石油石化、紡織和造紙等高耗水行業占比較大,我省工業節水水平與國內節水先進地區存在較大差距。切實加強工業節水,必將有效提高全省用水水平,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總體要求
(四)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建立適應我省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工業結構,基本形成符合省情、水情的工業水資源安全保障與高效利用體系,全面推廣、普及節水新技術,發展節水型產業,實現水資源利用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初步建成節水防污型工業基本架構,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可持續利用。
(五)基本原則。
1.堅持開源節流并重、節約為主,以提高水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效率為核心的原則。
2.堅持經濟、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手段相結合的原則。
3.堅持科學性、可行性與指導性并重的原則。
(六) 工作目標。到2015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9年的98立方米下降到69立方米,下降30%;工業用水總量控制在23億立方米以內;水重復利用率由2009年的55%提高到75%;5年節水總量達到6億立方米左右;重點工業企業達到節水型企業標準,其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優于全國同行業平均水平。
三、重點工作
(七) 加強重點行業取水定額管理。省工信委要會同省質監局、省水利廳在現有國家主要產品水耗限額標準基礎上,按照《甘肅省行業用水定額(修訂本)》(甘政發〔2011〕64號),規范和監督工業企業用水活動。省工信委、省水利廳、省發展改革委要積極研究制定節水價格政策,嚴禁超定額用水。各級節能監察機構要對重點耗水企業定期進行水平衡測試,加強節水監察。
(八) 積極推進結構性節水。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嚴格控制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嚴重的行業發展;嚴格執行產業政策和行業準入制度,禁止小規模、低水平項目建設;對產能過剩或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地區,要嚴格高用水項目的審批、核準、備案。根據水資源分布情況,合理布局建設項目,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制度。
(九) 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產能。省工信委要制定淘汰高耗水落后產能規劃,加快淘汰高耗水落后產能,為新上先進項目騰出發展空間。要按照國家發布的目錄,加快推廣應用工業節水器具和設備。
(十) 加強新建項目用水管理。要把工業用水量評估納入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內容,強化工業用水源頭監管。嚴格實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制度,對未進行水資源論證或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前置審批(核)同意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不得批準取水許可申請,發展改革、工信等部門不予批準立項或建設。
(十一) 推進工業節水技術改造。圍繞工業節水重點,組織研發并推廣應用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大力推廣國家鼓勵類節水設備(產品),特別是要推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高效冷卻、熱力和工藝系統節水、洗滌節水、工業給水和廢水處理等通用節水技術和生產工藝,有效降低單位產品水耗。
(十二) 推動工業用水循環利用和處理回用。積極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處理技術工藝,有效提升水循環利用率,降低單位產品耗水量。強化廢水綜合處理,實現廢水資源化,減少廢水排放量。加快培育節水和廢水處理回用專業技術服務支撐體系,鼓勵運用特許經營、委托營運等專業化市場模式實施節水和廢水處理回用技術改造項目。開展廢水“零”排放示范企業創建活動,樹立一批行業“零”排放示范典型。鼓勵各級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采取統一供水、廢水集中治理模式,實施專業化運營,實現水資源梯級優化利用。
(十三) 夯實企業節水管理基礎。引導并監督企業嚴格執行《用水單位水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GB24789—2009)、《企業水平衡測試通則》(GB/T12452—2008)和《企業用水統計通則》等相關標準,加快配備水計量器具,規范用水計量和統計工作。鼓勵支持工業企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節水管理水平,加快用水、節水管理信息系統建設,開展用水量在線監測。
(十四) 加強非常規水資源利用。加強礦井水、雨水、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規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積極推動礦井水資源化利用,鼓勵高耗水企業充分利用城市再生水,支持有條件的工業園區、企業開展雨水集蓄利用。
四、保障措施
(十五) 加強組織領導。各市州要按照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把工業節水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方案,落實目標責任制,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監管到位。水資源緊缺和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區要制定更為嚴格的取水定額標準,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實抓好工業節水工作。省工信委要會同省水利廳研究制定全省工業用水考核辦法。省工信委要對各市州和重點企業節水工作情況定期進行檢查,督促整改存在的問題,定期通報檢查結果。各市州也要加強對重點用水企業的監督,督促企業落實節水措施,努力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十六) 落實主體責任。工業企業作為工業節水的主體,要牢固樹立節約發展理念,堅持把節水工作貫穿到內部管理和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各企業特別是用水大戶要根據國家、地方和行業節水規劃及工業取水定額要求,嚴格制定節水計劃和目標任務,通過強化管理、加強技術改造、開展水平衡測試等措施,積極挖掘節水潛力,努力提高用水效率。
(十七) 強化資金支持。省財政廳要會同省工信委等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財政支持政策,采用補助、獎勵、貼息等方式,引導支持企業進行節水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節水技術改造項目。各市州要加大對節水改造項目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投資機構等加大節水技術研發和改造力度,支持投資機構創新融資方式,開展專業化節水投資和服務。企業外銷處理后的再生水可享受免征增值稅政策。
(十八) 做好宣傳交流。各級工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及工業企業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積極采用多種方法,廣泛深入宣傳工業節水的方針政策及其重要意義。省工信委要及時總結和推廣各企業節水先進經驗,并根據行業和企業特點,因地制宜開展節水管理和節水技術交流活動,不斷提高企業節水技術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