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2-09-28
- 點擊:18
- 來源:
甘政辦發〔2012〕225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推進我省草原生態保護和建設,促進牧區可持續發展,根據《甘肅省貫徹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全面推進草原保護建設實施意見》(甘政發〔2011〕84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政策實施方案的通知》(甘政辦發〔2011〕232號)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做好2012年度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下簡稱“補獎政策”)落實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統一思想,充分認識落實補獎政策的重要性
實施補獎政策,是黨中央、國務院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具體體現,是促進農牧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我省是全國六大牧區之一,擁有草原面積268億畝,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94%,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241億畝。這些草原不僅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土地類型,而且是全省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是長江、黃河、內陸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和補給區,是阻擋河西風沙源區沙塵、保護河西綠洲的重要生態屏障。落實補獎政策對于促進草原保護建設,改善草原生態環境,維護全省乃至全國的生態安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從加快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增加農牧民收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高度出發,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落實補獎政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實施補獎政策作為穩當前、保長遠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好、抓出實效。
二、查找不足,進一步做好補獎政策各項基礎性工作
(一)完善基本草原劃定工作。要按照明確界限、設立標志、轉繪上圖、政府公告的要求,抓緊完善基本草原劃定工作,對基本草原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確保草原面積基本穩定、用途始終不變。
(二)深入推進草原規范化承包工作。要繼續堅持權屬明確、管理規范、承包到戶、長期不變的原則,抓緊化解林草糾紛和草原界限糾紛,進一步完善草原規范化承包工作。草原面積較大的牧區和半農半牧區要全面實行承包到戶、分戶經營;農區和草原面積較小的半農半牧區實行劃包到戶、聯戶經營。要確保“兩證一合同”(草原使用權證、草原承包經營權證和草原承包經營合同)全面發放到位。要進一步規范檔案管理,做到“圖、表、冊”一致,“人、地、證”相符。
(三)加強信息系統管理。要根據實際需要,盡快設置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管理信息系統中的各項參數。要加強地方專業人員培訓,加快草原承包證照片上傳及基礎數據錄入工作,做好已錄入數據的檢查審核工作,確保數據真實可靠。
三、明確目標,全面完成草原補獎政策各項任務
(一)完成禁牧任務,落實禁牧補助。各地要對已經分解到縣、鄉、村、戶的禁牧任務進行逐戶逐地復審,確保禁牧戶的草原承包面積、禁牧面積與實際地界相一致。要進一步明確禁牧要求,嚴格落實禁牧管護制度,完善監督考核機制,確保完成禁牧任務。對實行禁牧管護的牧戶,按照省上確定的補助標準,將禁牧補助資金通過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
(二)完成減畜任務,落實草畜平衡獎勵。按照“穩步推進,三年到位”的原則,2012年全省超載牲畜減畜40%。各地要認真落實2012年度草畜平衡減畜計劃,明確年度減畜數量,細化減畜措施,規定減畜時間,確保完成年度減畜任務。對實現草畜平衡的農牧戶,按照省上確定的獎勵標準,將草畜平衡獎勵資金通過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
(三)核定面積,合理使用牧草良種補貼資金。各地要認真審核牧草良種補貼直補面積,對約占全省人工種草總面積65%且多年生并處在旺長期的優質牧草,按照省上確定的補助標準,將牧草良種補貼資金通過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對其余35%當年生、品種落后及確需更新的牧草,采取項目管理方式,按照省上管理、市州審核、縣市區實施的方式,有計劃、分區域、有重點地更新,推廣優良品種,擴大種植面積,不斷增強牧草供給能力,減輕天然草原放牧壓力,改善草原生態環境。
(四)實施牧民生產資料綜合補貼。各地要在做好牧戶確認登記、核實造冊、張榜公示的基礎上,按每年每戶500元的標準,將生產資料綜合補貼資金通過“一冊明、一折統”的方式直接發放到戶。
四、加強管理,確保草原補獎資金安全使用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草原補獎資金的監督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補獎資金管理使用的規范性和安全性,確保草原補獎資金安全發放并發揮實際效益。要嚴格執行資金專賬管理、專項核算制度,確保各項資金專款專用,不得截留套取和虛報冒領。要進一步規范核實造冊、村級公示、檢查驗收、兌現發放等程序,完善相關檔案資料。要全面落實惠農財政補貼“一冊明、一折統”兌現機制,暢通兌現渠道,確保補獎資金足額發放到戶,發放對象、發放金額零誤差。
五、強化監督,確保草原補獎政策取得實效
各地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草原監測、監理體系,加強監測人員培訓,改進監測手段,創新監測方法,完善監測指標,全面開展監測工作,為科學評估草原補獎政策落實效果提供科學依據。要加快形成草原監理機構專職行使草原監管職責,鄉有專(兼)職干部負責草原日常管護工作,村有草原管護員管護草原的工作格局,在人員編制、基礎設施、執法裝備等方面予以重點支持。要制定完善落實草原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制度的監督檢查機制,強化對禁牧區、休牧期牲畜放牧情況的常態化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放牧、超載放牧等行為。要進一步加大對農牧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充分發揮農牧民自我管理、相互監督作用,確保補獎政策平穩有效落實。
六、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草原畜牧業生產方式轉變
各地要結合實際,研究完善扶持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轉變的后續配套政策措施。要在草原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畜種改良、舍飼養殖、人工種草、發展合作組織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現代規模化草原畜牧業發展,保證牛羊肉等特色畜產品生產和供給能力,穩步提高農牧民收入,切實做到“禁牧不禁養、減畜不減肉、減畜不減收”,使廣大農牧民安心禁牧、放心減畜。要加強宣傳引導,鼓勵農牧民將補獎資金用于發展舍飼圈養、人工種草、草場改良等方面,加快轉變草原畜牧業傳統生產方式。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