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2-11-05
- 點擊:30
- 來源:
甘政辦發〔2012〕244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
《甘肅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11月5日
甘肅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實施方案
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甘政辦發〔2012〕27號)精神,為切實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和供應,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健康水平,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充分利用當地物產資源,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全面推進農副產品產地準入和市場準入工作,建立健全農副產品冷鏈物流網絡,以“農校對接”方式或依托當地蔬菜批發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供給,建立起從生產供應基地到餐桌的農副產品供應鏈條,減少流通環節,節約運輸成本,充分發揮政府聯合集中采購的規模效益優勢,確保食品原輔材料質量和價格穩定,切實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食品安全和供應保障水平。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可以通過以下3種途徑實現:
(一)新建農副產品生產供應示范基地。結合當地實際以及“菜藍子”、“米袋子”等民生工程的需要,采取縣市區財政支持或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等方式,按照標準化、規?;S没a業化原則,因地制宜新建一批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生產供應示范基地。
(二)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現有農副產品生產加工企業或種養殖大戶為基礎,通過優化重組、重點扶持、資源整合等方式,建成一批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依托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或種養殖大戶,推動蔬菜、果品等特色農產品的倉儲保鮮、分級包裝和低溫物流配送等項目建設,促進產銷銜接。
(三)公開招標確定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和集中配送企業。縣市區政府通過公開招投標,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確定一批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和集中配送企業,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和配置功能,吸引優秀農副產品生產加工和批發企業參與到營養改善計劃和寄宿制中小學農副產品供給中來,提高集中配送企業的農副產品供給質量。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農村中小學食堂和縣市區政府招標確定的供餐企業(單位)、托餐家庭(個人)的農副產品必須全部由生產供應基地供給。寄宿制中小學食堂和有供餐需求學校的農副產品原則上也應由生產供應基地供給。
二、工作重點
(一)強化組織保障,穩步推進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縣市區政府作為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的主體,要按照“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依托產業、適度超前”的原則,充分考慮供餐規模、交通運輸條件等因素,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有操作性的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保障生產供應基地的生產、加工、銷售、貯存等正常經營活動。培育和壯大基地產銷市場,鼓勵和引導生產供應基地與中小學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要盡快制訂并上報本地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生產供應政府聯合集中采購目錄,米、面、油、肉、禽、蛋、乳制品等7類食品原輔材料必須納入集中采購目錄范圍,當地或周邊縣市區主產的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也應納入集中采購目錄范圍。納入集中采購目錄范圍的農副產品必須由當地政府確定的生產供應基地直接供應。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證有效發揮供給功能。加快推進投融資平臺建設,完善生產供應基地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大宗特色農產品為基礎,突出抓好蔬菜、瓜果、肉類、蛋奶等原材料的冷鏈供應,加快生產供應基地質量安全可追溯和物流配送系統建設,充分發揮供銷示范作用和輻射效應。建立營養改善計劃農副產品儲備應急體系,增強供給支撐和應急調控能力。
(三)培育生產供應基地主體,提高基地組織化程度。推動生產供應基地主體公司化、規?;?、品牌化發展,支持跨縣域農副產品物流配送建設,提高農副產品集中供銷、統一配送能力,促進生產供應基地做大做強,提高競爭力。
三、保障措施
?。ㄒ唬┞鋵嵏黜梼灮菡摺?/strong>各縣市區政府要在立項、規劃審批、土地征用、融資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把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用地作為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予以安排;農副產品加工配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按工業用地政策對待,用電、用水、用氣執行與工業同價政策;有關金融機構要優先支持生產供應基地建設,適當放寬放貸條件,增加授信額度;開辟生產供應基地鮮活農副產品配送綠色通道,確保運輸暢通。要切實落實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減稅、企業新購入設備抵扣增值稅、扶持乳制品企業發展、在重點產業集聚區內新建食品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后地方增值稅和所得稅留成部分全部用于獎勵返還等財稅政策,落實生豬無害化處理、品牌創建獎勵等各項支持政策。
(二)拓寬籌融資渠道。堅持以企業為主體,通過市場化運作、政府扶持,多渠道籌措生產供應基地建設經費??h級財政部門要加大對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扶持基地冷鏈系統、加工配送系統、信息系統、質量追溯系統建設。同時,引導民間資本、金融資本等參與生產供應基地建設。要切實推進項目建設,對列入省級規劃的生產供應基地生產項目,實行聯審聯批制度。要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統籌運用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農業產業化專項資金和省級工業結構調整專項資金及價格調節基金,優先支持生產供應基地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建設。要推動生產供應基地向農畜產品優勢區域集中,對符合市州、縣市區產業集聚區規劃布局要求的生產供應基地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優先配置要素資源。
(三)完善生產供應基地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組織領導,理順政府監管職能,減少多頭管理,加強配合聯動,提高服務水平,形成推動生產供應基地持續發展的合力。要積極探索農工貿聯合的新模式,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鏈接,形成以市場為主導、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基地和農戶為核心,政府、銀行、保險共同參與推進生產供應基地發展的新機制。要加強行業協會建設,提高行業自律水平,促進有序競爭和行業健康發展;健全完善生產供應基地管理模式和制度,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四)加強農副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以有效防范風險為主,政府監管、企業(經營者)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落實生產和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提高生產供應基地主體的產品質量意識;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臺賬制度。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的自律和中介服務功能,提高生產供應基地主體自我管理能力。加強“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登記保護農產品)認證,通過推行標準化生產和全程控制,實施嚴格的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制度。要加大監督力度,實現基地供應農副產品“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