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3-09-29
- 點擊:16
- 來源:
甘政發〔2013〕92號
定西市、隴南市、甘南州、天水市、臨夏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現將《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關系到災區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災區長遠發展,對提高災區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災區市縣政府和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要性、緊迫性和特殊性,堅持從實際出發,科學統籌,樹立全局意識,切實加強領導,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實施,全面完成災后恢復重建各項任務。
甘肅省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9日
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
指導單位:國家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指導組
編制單位:甘肅省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后重建協調指導小組
牽頭單位:甘肅省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后重建協調指導小組辦公室
成員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信委、省監察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社
廳、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廳、省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牧
廳、省林業廳、省衛生廳、省審計廳、省廣電局、省扶貧辦、省測繪局、省氣象
局、省地震局、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省通信管理局、省電力公司、省郵政公司、
省政府金融辦。
前 言
2013年7月22日7時45分,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處發生6.6級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災害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應急救援和抗震救災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為抗震救災工作指明了方向。李克強總理親赴重災區,指導災區過渡期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國地震局啟動地震應急Ⅱ級響應、國家減災委和民政部啟動自然災害救助Ⅲ級應急響應,國務院派出救災工作組趕赴災區指導工作。解放軍、武警、公安民警和民兵預備役官兵在第一時間奔赴災區,投入抗震救災。省委、省政府迅速應對,兄弟省市區和社會各界傾力支援,災區干部群眾奮勇自救,抗震救災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目前已轉入過渡期安置和災后恢復重建階段。
為編制好岷縣漳縣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科學組織實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國務院成立了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教育部、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計生委、林業局、扶貧辦等部門參加的規劃指導組,對規劃編制和實施提供幫助指導。省政府成立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后重建協調指導小組,負責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編制和實施的組織協調工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要一切從實際出發,科學統籌”總要求和李克強總理“完善科學有序有效應對災害機制”的重要指示,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充分依靠和發揮災區廣大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借鑒汶川、舟曲災后恢復重建的成功經驗,在國家的大力支持幫助下,一定能夠奪取災后恢復重建的全面勝利,重建美好家園,使災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超過災前水平。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在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地震及地質災害安全評價、重建選址用地安全評價等工作基礎上,經國家規劃指導組指導,專家咨詢論證,廣泛聽取災區各級政府、干部群眾等各方面意見,特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重建基礎
第一節 災區概況
本次地震波及我省定西、隴南、甘南、天水和臨夏等市州,災區地處秦巴山區、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交匯區域,屬于秦巴山區、六盤山區特困集中連片區,自然條件嚴酷,長期以來是全國扶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地區。
根據中國地震局監測評估和省減災委《甘肅省岷縣漳縣6.6級地震災害損失評估報告》,地震震中位于岷縣、漳縣交界處,震級里氏6.6級,震源深度20公里,震中烈度Ⅷ度,受災人口256.9萬,因災死亡95人、受傷2414人,緊急轉移安置381730人。其中,地震烈度Ⅵ度以上區涉及定西市岷縣、漳縣、臨洮縣、渭源縣、隴西縣,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卓尼縣、迭部縣、舟曲縣,隴南市宕昌縣、禮縣,臨夏回族自治州康樂縣,天水市武山縣等13個縣的109個鄉鎮,總面積約1.64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168.4萬。
地震造成災區農村大量土坯房倒塌,部分住房結構受到破壞,學校、衛生院(室)、村級公共服務場所等遭到嚴重損壞,道路、橋梁、水利、電力、通信設施嚴重受損,滑坡、崩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嚴重。共造成經濟損失232.0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