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5-11-09
- 點擊:255
- 來源:
甘政辦發〔2015〕157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決定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14〕84號)和《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建立完善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生均撥款制度加快發展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的意見》(財教〔2014〕352號),推動我省高等職業教育(以下簡稱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整體提高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經費水平,促進高職院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建立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高職教育承擔著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人力資源結構的重要職責。建立以改革和績效為導向的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進一步加大高職教育財政投入,逐步健全多渠道籌措高職教育經費的機制,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舉辦職業教育,有利于推動高職教育深化改革,整體提高現代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有利于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有利于高職教育更好地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提供人才支撐;有利于促進就業和改善民生。
二、指導原則
(一)明確責任。按照現行財政體制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高校管理體制,省屬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經費由省級財政承擔,各市州人民政府舉辦的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經費由市州財政承擔。舉辦高職院校的省直有關部門、行業及企業和民辦高職院校的舉辦者應依法落實舉辦者責任,參照我省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落實相關經費。
(二)多元投入。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堅持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新增財政投入要向包括高職教育在內的職業教育傾斜。同時,防止財政“大包大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進一步完善多渠道籌措高職教育經費的機制,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采取直接投資或捐贈等形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促進高職教育經費投入穩定增長。
(三)促進改革。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要與深化校企合作等改革創新相結合,促進高職院校建立面向市場、面向就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四)注重績效。建立完善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要與強化績效管理相結合,將績效理念和績效要求貫穿于高職教育經費分配使用的全過程,形成激勵相容、獎優扶優的機制,體現目標和結果導向,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主要內容
(一)實施范圍。我省獨立設置的所有公辦高等職業院校。
(二)撥款標準。分步驟實施,全省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2015年不低于10000元,2016年不低于11000元,2017年達到12000元。生均財政撥款是指政府收支分類科目“2050305高等職業教育”中:(1)省、市州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于支持高職院校發展的經費(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2)中央財政高職院校生均撥款獎補資金;(3)學生資助經費等財政撥款;按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歷教育在校生折算的平均水平,學生數按高職院校的全日制學歷教育在校高職學生(不含中專生以及函授生、夜大生、自考生等)人數計算。
省財政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各市州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財力狀況、專業辦學成本、學費收入等因素,科學合理地確定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標準,并逐步形成動態調整機制。
(三)獎補機制。從2016年起,省財政建立高職院校生均獎補機制,激勵和引導各市州提高高職院校生均撥款水平,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
2017年前,省財政以2015年為基期,將各市州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增量部分的30%作為基本比例,并參考各市州財力狀況、經費管理等因素予以獎補,由各市州統籌用于支持高職教育改革發展。2017年,對高職院校生均財政撥款水平仍未達到12000元的市州,除不再安排高職生均獎補資金、職業教育專項外,還將采取調減招生計劃等措施,推動各地高職教育規模與經費投入水平相匹配。
(四)撥款導向。在建立完善高職生均撥款制度的過程中,要切實體現改革和績效導向,以學生規模存量調整為重點,促進高等職業院校加強內涵建設,防止出現吃“大鍋飯”和盲目擴招的問題,向改革力度大、辦學效益好、就業水平高、校企合作緊密的學校傾斜;向管理水平高的學校傾斜;向緊貼產業轉型升級亟需的專業以及農林水地礦油等艱苦行業專業傾斜,引導高職院校合理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財政、教育等部門要落實工作職責,健全責任機制,共同推進建立公辦高職院校生均撥款制度。同時,要加強對民辦高職院校的規范管理和科學引導,制定完善相關政策,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舉辦職業教育,促進民辦高職教育發展。
(二)推進改革創新。各地、各部門應積極推動高職院校圍繞發展現代高職教育轉變辦學理念,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合理確定辦學定位,調整和設置專業,強化內涵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將產教融合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工作各個環節,大力推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促進各高職院校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三)開展績效評價。各地、各部門要積極探索高職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評價機制,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和管理辦法,扎實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充分利用評價結果,調整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經費使用管理水平。
(四)加強管理監督。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工作,確保學生數等信息真實準確。要加大對高職教育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高職院校嚴格執行《高等學校財務制度》、《高等學校會計制度》等相關規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高職院校要切實加強管理,完善經費使用內部稽核和內控制度;強化預算管理,防范財務風險;積極配合審計、監察等部門開展相關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按照有關規定公開財務信息,自覺接受廣大師生員工和社會監督,確保經費使用安全、規范、有效。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