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5-17
- 點擊:606
- 來源:
榜羅鎮位于通渭縣,距縣城34千米。因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長征時召開政治局“榜羅會議”而聞名遐邇。
1935年9月27日,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張聞天、王稼祥、林彪、葉劍英等率領的紅一方面軍陜甘支隊,突破甘肅南部的天險臘子口,經哈達鋪等地進入通渭縣榜羅鎮。當晚由毛澤東主持在當時的榜羅小學校長室召開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史稱“榜羅鎮會議”,會議及時地根據國際國內新形勢,討論了黨中央的戰略決策,正式作出了把紅軍長征落腳點放到陜北,并以陜北蘇區作為領導中國革命的大本營的戰略決策。9月28日清晨,陜甘支隊在榜羅小學旁的打麥場上,召開了全軍連以上軍政千人干部會議,傳達貫徹“榜羅鎮會議”精神,并整頓了軍容軍紀。1936年10月12日,由賀龍、蕭克、任弼時、關向應等率領的紅二方面軍突破國民黨的渭水防線,經武山榆盤等地到達通渭縣榜羅鎮并留宿一晝夜。1936年9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先遣部隊進駐榜羅鎮,10月份主力部隊進駐榜羅鎮。1979年當地政府在上級的領導和關懷支持下,在原榜羅小學舊址修建成了榜羅紅軍長征紀念館;1981年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榜羅鎮會議遺址為甘肅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中共定西地委、行政公署命名榜羅鎮會議遺址為地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中共甘肅省國防教育委員會命名榜羅鎮會議遺址為省級國防教育基地;2004年被列入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榜羅鎮會議遺址位于榜羅鎮區中心,主要包括以榜羅紅軍長征紀念館為中心的17處當時的中共中央領導住宿舊址、紅軍警衛團駐地舊址、紅軍住宿舊址一條街、連以上軍政千人干部會議舊址和紅軍長征出入境榜羅鎮路線遺跡。榜羅鎮會議遺址境內現存有各類紅軍長征用過并遺留的文物達1130件,其中現存于榜羅紅軍長征紀念館446件,其余684件散落于當地農戶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