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4-11-26
- 點擊:62
- 來源:
一、甘肅工業用水現狀和特點
受產業結構影響,甘肅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80%以上,其次是工業用水占全省總用水量的11%左右,工業用水中火力發電、有色、黑色、石油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用水占比較大。2013年全省工業(規模以上,下同)企業取水總量10.0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以較低的取水量增速支撐了全省工業11.5%增速的實現;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89.5%,部分行業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一)工業用水總量得以控制
幾年來,甘肅工業年用水量總體控制在10億立方米左右,2010-2013年三年工業用水量年均增速為2.19%,扣除外供水量的凈取水量年均增長0.3%(見表1),在工業經濟快速擴張的同時,工業用水總量得以有效控制,反映出全省科學用水和節約用水的能力及水平在不斷提高。
|
|
|
億立方米 % |
|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工業取水量 |
10.02 |
10.03 |
9.82 |
10.03 |
增速 |
15.0 |
5.9 |
-1.4 |
2.2 |
凈取水量 |
6.1 |
5.76 |
5.84 |
5.93 |
增速 |
13.2 |
-2.4 |
1.6 |
1.7 |
(二)行業用水集中度高
2013年甘肅工業企業凈取水量較為集中的行業包括: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這七個行業用水量占凈取水總量的74.2%(見表2),其中除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凈取水量小幅上升外,其他行業均為下降,且部分行業降幅較大。
|
凈取水量 (億立方米) |
比上年同期增長(%) |
占工業凈取水量的比重(%) |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1.36 |
-0.9 |
22.9 |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0.99 |
-2.0 |
16.7 |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0.58 |
1.1 |
9.8 |
|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 |
0.51 |
-2.8 |
8.6 |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0.38 |
-4.3 |
6.4 |
|
煤炭開采和洗選業 |
0.31 |
-18.6 |
5.2 |
|
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 |
0.27 |
-20.3 |
4.6 |
(三)工業用水效率顯著提高
近年來,甘肅工業企業加大節水設備的技術改造和更新,工業用水效率不斷提高,重復用水利用率逐年上升,2013年,重復用水量50.4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也由2010年的84.4%提高到2013年的89.5%,提高5.1個百分點。從行業看: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的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0%以上,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見表3)。
|
重復用水量 (億立方米) |
重復利用率(%) |
|
2013年 |
2010年 |
||
全部工業 |
50.43 |
89.5 |
84.4 |
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23.54 |
94.5 |
93.6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10.5 |
91.4 |
71.3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9.65 |
94.3 |
87.3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4.59 |
91.9 |
83.5 |
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 |
1 |
66.1 |
76.5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0.55 |
71.4 |
41.3 |
(四)十四個市州工業用水差異明顯
從各地區用水情況看,工業結構偏重的地區企業用水量大,2013年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四個市州取水量超過1億立方米,其次是酒泉市取水量0.96億立方米,這五個市州工業取水量超過全省的80%以上,較高的工業用水量必定與經濟發展緊密相關,從(圖1)中可見,2013年,蘭州、嘉峪關、金昌、白銀、酒泉等市州工業用水量占全省工業用水量的比重均高于它們工業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從行業看這些地區集中了電力、有色、黑色、化工等高耗水行業,表明經濟發展對水資源的依賴度較高;慶陽、平涼、張掖、武威、天水、定西用水量比重低于工業增加值比重,慶陽市由于經濟支柱產業是石油開采加工業,用水量相對較少,平涼、張掖、武威、天水由于經濟結構和產業規模的影響,用水量不多,定西市在嚴重缺水的自然條件下必然會制約其發展高耗水行業;甘南、隴南雖水資源較為豐富,但特殊的地理環境影響其工業規模的擴展。
二、工業用水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工業用水效率不僅直接影響區域整體用水水平,同時由于工業廢水污染性較大,從而直接影響水功能區水質。我們在實現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必須改變過去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的水資源利用模式,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減少廢污水排放,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
(一)區域水資源條件。甘肅水資源受地理環境、河流分布等影響,大體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甘南、隴南水資源最為豐富,占全省的50%以上;隴中、隴東地區相對充足,河西走廊水資源較少,但特殊的冰川資源彌補了水資源的不足,各地區多年平均水資源量(見圖2),圖中蘭州、白銀、金昌、嘉峪關水資源量最少,但這些地區又承載了全省經濟支柱企業,與其稀有的水資源量形成了鮮明反差;張掖、酒泉、武威依托祁連山水源供給,水資源相對豐富,但特殊的地理條件以及農田灌溉用水量較大,工業可利用水資源較少。缺水的現實將促使這些地區不斷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推廣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模式,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同時還要嚴格管控新上高耗水項目和行業。
(二)經濟發展水平。甘肅是典型的西部欠發達省份,近年來雖然經濟發展較快,但仍處于全國落后水平。《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中明確指出水資源是甘肅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之一。因此提高用水效率是解決區域水資源短缺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要最大限度發揮有限水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一般認為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工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大,浪費污染嚴重,用水效率較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后,意識到水資源日益缺乏,則開始逐步提高用水效率。
(三)工業結構及行業規模。工業結構中高耗水、高污染行業在整個工業中所占比重也能反應該地區工業用水效率水平。甘肅產業結構比較單一,重化工業比重較大,經濟發展對資源依賴性較強。要控制耗水量大、污染嚴重的工業,發展需水量少的工業。通過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取水許可審批、用水節水考核等措施,引導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調整。行業規模與工業企業的生產設備、節水技術、管理水平密切相關。2013年國家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重點工業行業用水效率指南》,給出火電、鋼鐵、石化、化工、紡織、造紙等重點工業行業主要工業產品取水先進值、平均值、限定值和準入值。甘肅省修訂下發了《甘肅省行業用水定額》,工業用水共確定了80個行業,126個產品的用水定額。全行業要向行業定額上努力,向先進水平看齊。
(四)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包括地區水資源管理政策、法規,人們的節水意識和用水習慣以及水價影響因素。近年來,甘肅省加快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辦法,2011年省政府將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指標納入地方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2013年底省政府正式確認下達了全省14個市(州)2015年、2020年、2030年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明確了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達標率管理控制紅線。今年7月1日起,《甘肅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開始實施,對不合格市州暫停其新建項目新增取水審批。
三、提高工業用水效率的幾點建議
(一)從嚴控制工業用水增長。落實區域用水總量控制指標,新增取水許可要滿足取用水量、節水和污水處理要求。鼓勵企業投資節水高效項目,缺水地區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產業。
(二)鼓勵非常規水源利用。甘肅省非常規水資源量非常少,2013年僅有0.3億立方米,占工業用水量的3%,要加強污水處理和中水利用,在有集雨條件的地區,因地制宜修建小水窖、實施苦咸水淡化工程,有效增加缺水地區水資源利用量。
(三)推進企業水循環利用和工業廢水處理回用。實現工業用水的循環利用可以帶來經濟、社會、環境等多重效益。工業用水循環利用按照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總則,以提高工業用水效率和廢水資源化利用水平為重點。鼓勵各級工業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采取統一供水、廢水集中治理模式。甘肅省公布的循環經濟典型案例中針對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水循環利用模式主要包括:污(廢)水處理、中水回用、余熱發電等,這些成功經驗對減少工業用水、提高工業用水效率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四)強化重點用水企業用水計量。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年取水量在100萬立方米以上的有71戶,占工業企業的4%,但取水量占90%,今年省工信委針對這些重點用水企業開展了水平衡測試工作,通過測試確定企業取用水量,依據國家和省上有關規定、標準,對企業取用水指標進行對標,由此分析企業用水成本和節水潛力,同時全面評估產品、規模、技術、工藝和實際取用水變化情況,合理核定取用水量。這項工作將促使企業準確計量并報送水消費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