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6-07-29
- 點擊:91
- 來源:
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大力發展節能降碳,努力破解資源環境約束,全省節能降耗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總體我省能源利用效率仍然較低。“十三五”時期是甘肅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資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約束會進一步增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資源環境保障,對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甘肅能源利用效率現狀著手,通過比較分析,剖析了推動我省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的積極因素和不足,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對策建議。
一、甘肅能源利用效率現狀
“十二五”以來,甘肅積極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加快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2014年,全省能源產出率為8400元/噸標準煤(地區生產總值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比2010年提高18.4%,即消耗一噸標準煤的能源,創造的生產總值比2010年提高1305元。
(一)能耗強度持續下降,與全國差距明顯縮小
以單位GDP能耗指標反映的能耗強度水平是衡量和評價一個地區能源利用效率最直觀的一個綜合性指標。“十一五”期間,甘肅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20.26%,“十二五”以來,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仍持續下降, 2011-2014年各年分別下降2.51%、4.21%、4.56%和5.21%,降幅逐年擴大。2014年全省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為1.19噸標準煤/萬元,與2010年相比四年累計下降15.52%,年均降低4.13%;四年累計節約能源1231.08萬噸標準煤,有效地緩解了能源和環境壓力。
從全國31個省(市、區)看,甘肅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四年累計下降15.52%,比全國多下降2.12個百分點,降幅位居西部前列,西北五省第一;從能耗強度看,2014年甘肅萬元生產總值能耗比全國高55.76%,與2010年相比差距縮小4.47個百分點。
(二)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快速下降,經濟發展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減弱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是能源消費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增長率的比值,系數越小,表明經濟增長過程中能源的利用效率越高,同時也反映了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越低。 “十二五”以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甘肅能源消費總量呈剛性增長,但增幅逐年趨緩。2014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7521.45萬噸標煤,比2010年增長29.02%,年均增長6.58%,2011-2014年各年增速分別為9.67%、7.82%、5.70%和3.22%,呈逐年回落的態勢。
圖1 2010-2014年能源消費總量及增速
能源消費增速的快速回落,使全省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中高速經濟增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明顯降低,由2010年的0.68下降為2014年的0.36,經濟發展和節能降耗的突出矛盾得到有效緩解。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30,甘肅與全國水平接近,甘肅作為“兩高一資”特征明顯的省份在經濟發展中對能源消費的依賴程度明顯減弱。
表1 2010-2014年甘肅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年份 |
能源消費增速(%) |
GDP增速(%) |
能源消費彈性系數 |
2010 |
8.00 |
11.78 |
0.68 |
2011 |
9.67 |
12.52 |
0.77 |
2012 |
7.82 |
12.56 |
0.62 |
2013 |
5.70 |
10.76 |
0.53 |
2014 |
3.22 |
8.89 |
0.36 |
(三)加強節能技術改造,能效水平大幅提高
近年來,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加快推進工業設備的更新改造和新工藝、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的用能管理和能效對標,全省工業領域能效水平大幅提升。金川公司、酒鋼集團、中石油蘭州石化、華能電廠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加強節能技術改造,優化產品結構,能源利用水平達到省內先進或同行業先進水平。2014年,全省28個主要單位產品能耗中有20個產品單耗較2010年有所下降,其中:火力發電標準煤耗308.96克標煤/千瓦時、電解鋁綜合1722.43千克標煤/噸、噸水泥綜合能耗97.72千克標煤/噸、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1278.25千克標煤/噸、單位乙烯生產綜合能耗912.64千克標準煤/噸、單位電石生產綜合能耗1002.11千克標準煤/噸,與2010年相比,分別下降2.55%、1.95%、11.25%、8.12%、9.25%和6.71%。
201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加工轉換總效率為72.7%,比2011年提高3.1個百分點,七種加工轉換方式效率均逐年提高,其中,供熱效率提高了3.8個百分點;煉焦提高了1.9個百分點;煉油效率提高了0.9個百分點;火力發電效率提高了0.8個百分點。
(四)各次產業能耗強度均下降,工業降耗貢獻突出
全省積極推進農村、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商業和政府機構各領域節能,有效推動了各產業能耗的降低。2014年,第一、二、三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分別為0.33噸標煤/萬元、1.82噸標準煤/萬元和0.39噸標準煤/萬元,與2010年相比,分別下降21.00%、18.57%和11.01%。
由于工業結構優化調整、生產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全省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能耗由2010年的2.88噸標煤/萬元下降為2014年的2.24噸標煤/萬元,四年累計下降22.4%,年均下降6.14%,降幅居各行業之首,有效推動了全省能耗強度的降低。
二、能源利用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十二五”期間,甘肅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的優化以及技術水平的提高發揮了主要的推動作用,但與經濟發展需要和先進水平相比,甘肅能源利用效率仍處于相對較低的水平。2014年甘肅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1.07%,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國的1.77%,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5.76%。因此,需要從能源結構、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等對能源效率的影響進行比較分析。
(一)能源消費結構的影響
能源消費結構對能源利用效率的影響在于不同能源品種的品質差異,高品質能源占比越大能源利用效率相對越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遠低于原油、天然氣和電力,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勢必導致能源利用效率偏低和環境污染。目前,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主要以化石能源為主,各品種能源的占比依次為石油、煤炭、天然氣、電力,其中煤炭消費占比不到三分之一;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能源消費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煤炭占比在10-20%左右。而我國受資源稟賦條件等限制,煤炭占比一直偏高,能源利用效率相比以油、氣為主的國家要低,因此優化能源結構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來,甘肅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費結構逐步優化,對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4年,全省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風光電的消費比重為60.41∶16.34∶4.19∶19.06,與2010年相比,煤炭、石油消費比重分別下降3.67和0.65個百分點,天然氣和水風光電消費比重分別上升0.8和3.52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也較快發展,2014年,全省煤炭消費量6715.87萬噸,其中:煤炭終端消費量1953.91萬噸,占煤炭消費總量的29.09%,比2010年降低1.97個百分點。
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2014年甘肅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煤炭占比比全國低5.59個百分點,石油低0.76個百分點,天然氣低1.51個百分點,水風光等一次電力高7.86個百分點。總體來說,甘肅能源消費結構略優于全國平均水平,這是因為甘肅近幾年風、光電發展較快,裝機容量迅速擴大,已位居全國第二位和第一位,全省政府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不斷提高,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未得到根本性轉變,煤炭用于終端消費的比重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由于棄風棄光現象嚴重,風光電利用小時數較低,全省新能源還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但這也正是甘肅的比較優勢和節能潛力所在,因此能源消費結構的優化潛力將有利于提高全省能源利用效率。
(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影響
目前,全省第二產業增加值能耗分別是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5倍多和4倍多,也就是說在同等產出條件下,第二產業所消費的能源要遠遠多于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因此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第三產業比重,降低第二產業比重有利于全省能耗強度的降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十二五”以來,通過加強對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的控制,進一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以節能減排倒逼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甘肅在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上取得明顯進展。2014年,甘肅三次產業結構為13.18:42.80:44.02,高能耗低產出的第二產業比2010年下降4.04個百分點,低能耗高產出的第三產業比2010年提高5.35個百分點,且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甘肅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破解了經濟發展和節能降耗的突出矛盾,降低了能耗強度,減少了能源消費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但與全國相比,2014年甘肅第二產業比重比全國高0.1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比全國低4.08個百分點。若與能耗效率最高的北京相比,北京單位GDP能耗僅為甘肅的三分之一,201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達77.9%,比甘肅高33.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僅為21.30%,比甘肅低21.50個百分點,因此大力發展低能耗的第三產業會大大提高甘肅能源利用效率。
表2 甘肅和全國2010年、2014年三次產業結構
|
甘肅 |
全國 |
||
2010年 |
2014年 |
2010年 |
2014年 |
|
第一產業 |
14.49 |
13.18 |
9.6 |
9.2 |
第二產業 |
46.84 |
42.80 |
46.2 |
42.7 |
第三產業 |
38.67 |
44.02 |
44.2 |
48.1 |
(三)各產業能耗強度的影響
“十二五”期間,甘肅各次產業增加值能耗的降低,尤其是能源消費占比最大、能耗強度最高的第二產業增加值能耗的大幅降低帶動了全省能耗強度的走低。但與全國相比,甘肅三次產業增加值能耗仍然偏高,從2014年各產業增加值能耗與全國的對比情況看:
第一產業增加值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倍,由于第一產業能源消費只占到全省能源消費量的3.20%,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對全省節能降耗影響度很小,且受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等制約可變性不強,因此第一產業不作為節能降耗的重點方向。
第三產業萬元增加值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44.0%,在三次產業中與全國的差距最小,在能源消費結構中所占比例比全國低2.61個百分點,因此,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是從總體上提高甘肅能源利用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
甘肅第二產業增加值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8.0%,而第二產業能源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75%,對全省節能降耗影響度很大,因此,第二產業的優化升級與節能技術改造仍是甘肅節能降耗的重中之重。
表3 2010年、2014年全省能耗及增加值構成
|
2010年 |
2014年 |
||||
能源消費比重(%) |
增加值比重(%) |
增加值能耗(噸標煤/萬元) |
能源消費比重(%) |
增加值比重(%) |
增加值能耗(噸標煤/萬元) |
|
全 省 |
100 |
100 |
1.410 |
100 |
100 |
1.191 |
第一產業 |
4.33 |
14.49 |
0.421 |
3.20 |
13.18 |
0.333 |
第二產業 |
73.29 |
46.84 |
2.205 |
74.9 |
42.80 |
1.823 |
第三產業 |
13.05 |
38.67 |
0.476 |
13.09 |
44.02 |
0.393 |
生活消費 |
9.33 |
— |
— |
8.81 |
— |
— |
(四)工業內部結構的影響
甘肅重化工業特征明顯,能源消費工業占主導地位,工業能源消費主要集中在六大高耗能行業。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67.9%,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占規模以上工業的90.64%,以九成以上的能源消費創造了不足五成的工業增加值,六大高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約是其他工業行業平均水平的11.4倍,因此,工業領域是全省節能降耗工作的重點。
近年來,甘肅工業內部結構逐步優化調整,2014年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5.88%,比2010年下降8.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食品、裝備制造業等低能耗行業保持了較快增長,增加值比重穩步提升;工業內部結構節能得到有效發揮,全省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能耗四年累計下降22.4%,降幅居各行業之首,工業增加值能耗的大幅降低有效帶動了全省能耗強度的走低。
但工業結構偏重、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過高導致甘肅工業能耗偏高。2014年,甘肅規模以上輕重工業增加值比重為15.85∶84.15,結構明顯偏重;六大高耗能行業占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的比重為90.64%,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09個百分點。重型化的結構特點和粗放的生產模式導致甘肅工業能耗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也就是說,在消費同等能源量的情況下,甘肅所創造的工業經濟價值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加大工業結構調整步伐,是實現工業整體節能降耗的一條重要途徑。
(五)產品單耗水平比較
通過近幾年淘汰落后產能和節能技術改造,全省主要耗能產品單位能耗明顯降低,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一些主要耗能產品如乙烯、水泥、鋼材、硅鐵、電解鋁、火力發電等高耗能產品單耗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技術節能在我省還有一定的空間。
表4 2014年甘肅高耗能行業主要產品單耗指標與全國對比
主要耗能產品 |
指標單位 |
甘肅 |
全國 |
比全國高(%) |
噸水泥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97.72 |
79.15 |
23.46 |
噸水泥熟料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128.05 |
110.97 |
15.39 |
硅鐵工序單位能耗 |
千克標準煤/標準噸 |
1913.98 |
1693.1 |
13.05 |
單位乙烯生產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912.64 |
816.27 |
11.81 |
噸鋼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602.37 |
547.49 |
10.02 |
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1722.43 |
1680.6 |
2.49 |
電廠火力發電標準煤耗 |
克標準煤/千瓦時 |
308.96 |
301.58 |
2.45 |
原油加工單位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油/噸 |
65.52 |
65.08 |
0.68 |
單位電石生產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1002.11 |
1010.24 |
-0.8 |
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 |
千克標準煤/噸 |
1278.25 |
1333.17 |
-4.12 |
綜上所述,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煤炭消費比重,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工業結構調整,繼續提升技術節能水平,是今后提高全省能源利用效率的著力點。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對策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甘肅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期,能源消費將持續增加,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嚴峻的資源與環境約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于甘肅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有著重要意義。
(一)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優化能源消費結構
充分發揮甘肅能源資源綜合優勢和開發利用潛力,積極推進能源多元化、清潔化發展,逐步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重,降低煤炭消費比重。一是加快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解決風光電就地消納和遠距離輸送問題,加強電網建設,提高電網整體輸送能力,有效改善棄風、棄光現象,提高風光資源利用效率。二是積極推進天然氣的供應和使用推廣力度,穩步推進核能、生物質能、地熱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三是按照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原則,積極推進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技術,不斷提高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水平;科學有序發展煤化工,推動煤炭由燃料向原料和燃料并重轉變;提高煤炭終端直接燃燒利用水平,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低碳能源發展。
(二)推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隨著節能工作的深入開展,依靠挖掘節能潛力、淘汰落后產能的難度將越來越大。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能耗低、污染少的顯著特點,因此充分利用當前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時機,在優化工業內部結構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在繼續發展和壯大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業、房地產業、批發零售和居民服務等傳統第三產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以現代金融業和信息服務業以及現代物流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結構的積極調整,逐步降低第二產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不斷優化三次產業內部結構,推動經濟增長主要由依靠工業帶動和數量擴張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帶動和優化升級帶動轉變,實現產業結構節能。
(三)加快工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是全省能源消費的重點領域,也是節能降耗的關鍵。我省現階段以有色、冶金、石化、電力、水泥為主的工業經濟結構,具有低附加值高能耗的特點,近兩年經濟下行,我省高耗能企業受影響較大,鋼鐵、有色、電力、石化等行業生產大幅回落,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比重下降明顯。但高耗能行業增速回落也為我省工業轉型與升級提供了機遇,有利于改善我省能源消費結構。可以抓住機會重新審視和探索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撐點,加快產業優化升級和轉型,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全面提升產業層次和產品附加值,推動傳統產業向高質高效方向發展;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的產業,加快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低碳經濟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堅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通過提高經濟增長效益和質量降低工業能耗。
(四)走循環經濟發展道路,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建設生態文明、發展循環經濟戰略,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全面統籌產業、基礎設施、資源與環境四大要素,進一步完善與循環經濟配套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措施,持續推進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做實做強基地、園區、產業鏈、企業和項目“五大載體”,推進工業、農業、服務業和社會四個層面協同發展,形成政府積極推進、市場有效驅動、公眾自覺參與的循環經濟運行機制,實現全省循環經濟發展新跨越。將資源節約、清潔生產與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
(五)加強宣傳,創建節能型社會
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以及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全省居民生活能源消費量不斷增長,2014年全省居民生活用能為662.43萬噸標準煤, 比2010年增長24.32%,占全社會能源消費量的8.81%。因此,積極倡導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市,鼓勵、倡導開展家庭節約活動,使節能真正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強節能宣傳,形成全社會節能氛圍, 引導全省人民的節能理念, 做到需求合理、消費適度, 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倡導一種與能源發展相協調的、科學的生活方式, 促進節能產品消費, 構建節約型社會, 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全社會節能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