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日韩av资源在线,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時間:2011-08-03
  • 點擊:2374
  • 來源:

甘政辦發〔2011〕182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規劃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及《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甘政發〔2011〕21號),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國發〔2009〕41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號)和《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甘發〔2010〕9號),充分發揮甘肅省旅游資源優勢,實現“十二五”旅游業又好又快發展,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旅游業發展現狀

  一、“十一五”旅游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旅游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旅游產品體系漸趨完善,旅游市場得到較大程度拓展,旅游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旅游業的帶動功能和民生效應逐漸擴大,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貢獻日益顯著,特別是2009年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旅游產業實現“三年翻番與質量提升計劃”指導意見》(甘政辦發〔2009〕40號)以來,在省委、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經過三年努力,2010年全省旅游人數達到4291.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37.2億元,旅游業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7%,圓滿完成了“三年翻番”的目標任務。

  (一)旅游產品內涵不斷豐富,產品體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間,隨著文化旅游、紅色旅游、綠色生態旅游和民俗旅游資源的逐步開發,全省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各地形成了旅游產品差異化發展、優勢互補的態勢,旅游產品開始由單一的觀光型向多元化產品體系轉型。

  (二)宣傳促銷力度逐漸加大,旅游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拓。

  “十一五”期間,以宣傳甘肅、提升形象為主導,加強了營銷策劃,形成了宣傳的聚合、放大效應,較好地開拓了旅游市場。在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北京火車站、上海火車站等多家媒體、交通站點投放了系列廣告;在《讀者》雜志、《中國旅游報》、香港《文匯報》等10多家媒體投放了旅游宣傳專欄廣告;在近30家媒體發布專版、專欄、專題片200多個(部);邀請國內外主流媒體和旅行商近2700人次來甘肅采風踩線;組織相關市州政府、景區和旅行社人員赴9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24個城市開展“甘肅旅游”系列宣傳推介活動。以12301旅游服務熱線平臺建設為基礎,初步建成旅游信息化的“三網一庫”,為新聞媒體和網民轉載、報道、查詢甘肅旅游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和來源。

  (三)旅游規劃編制更加科學規范,基礎設施建設成績較為顯著。

  “十一五”期間,編制了《甘肅省旅游業發展規劃(2006—2020)》(甘政函〔2007〕59號)、《甘肅省旅游廁所建設規劃》、《甘肅省藏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規劃》等20多個旅游專項規劃,為全省旅游業科學發展奠定了基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大了旅游項目的建設力度。全社會累計投入旅游業建設資金391.4億元,其中爭取國家各類旅游專項資金7.54億元,世行貸款384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9億元),安排省級財政旅游發展資金8800萬元,加強了部分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設施配置,有力地推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A級景區達到140個,其中5A級景區3個,4A級景區39個,3A級景區37個;麥積山、崆峒山和黃河三峽已發展成為年接待游客超過百萬人次的景區。

  (四)旅游商品開發得到重視,商品品質有所提高。

  “十一五”期間,逐步加大了旅游商品的開發力度,擴大了旅游商品經營和銷售的范圍,進一步提高了旅游商品消費額度,有效促進了全省各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在2009—2010年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上,甘肅省榮獲2項金獎和6項銅獎。

  (五)旅游接待能力明顯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改善。

  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星級酒店324家,其中五星級3家,四星級38家,三星級137家;旅行社400家,其中出境組團社9家,赴臺旅游組團社2家;組建了蘭州、天水旅游汽車服務公司;新購置高檔旅游車200余輛;新開通蘭州—敦煌旅游專列和蘭州—香港旅游包機;加強了旅游飯店星級評定、綠色旅游飯店創建和旅行社、導游市場監管力度;組建了旅游星級飯店監督員隊伍,對不合格的星級飯店和導游人員實行退出機制,進一步提高了旅游服務質量;實行了全省旅游景區門票統一管理機制,加強了對旅游景區門票價格的規范管理;建立了旅游安全責任機制和應急管理機制;完善了主要景區安全警示牌、醫療急救體系等旅游救援系統。

  (六)旅游教育培訓力度逐步加大,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十一五”期間,全省開設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達到26所,共培養各類旅游高等人才1萬余人;培訓旅游局長、基層旅游管理干部、導游、旅游企業管理人員等專業技術人員5萬余人次;積極運用小額擔保貸款等扶持政策,推行旅游扶貧和創業計劃,幫助大學生、婦女和返鄉農民工參與農家樂等鄉村旅游經營活動,不斷提高旅游自身發展和吸納就業的能力。截至2010年底,全省旅游業直接就業人數達15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91萬人,旅游業就業人數占全省就業總人數的7.5%。

  (七)旅游業的地位顯著提升,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2010年,《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明確提出把旅游業發展成為甘肅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成立了以省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甘肅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健全了旅游業發展的組織機構,確立了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加強宣傳促銷、提升整體形象、提升產業素質、提高服務質量,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跨越式發展的目標,并將旅游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納入了全省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全省上下形成了加快發展旅游業、富民強省的共識,初步形成了各級政府重視、各部門配合、協調聯動發展旅游業的工作局面。

  “十一五”期間,甘肅省旅游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旅游業的投入不足,要素配置不夠完善;交通不便,“旅長游短”;體制機制不順,旅游市場化程度較低;品牌建設滯后,品牌景區、旅游吸引物和產品系列較少;景區接待能力弱,旅游服務體系不完善;人力資源規模小、整體素質不高,與旅游業日益增長的人才需求不相匹配。

  二、“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環境和趨勢

  目前,世界旅游業總產出已超過了石油、汽車、化工等行業,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據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家。“十二五”期間,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增長方式的調整,民生基礎更加穩固,國際國內旅游市場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進一步提升,旅游需求將更加旺盛,旅游業持續較快發展具有雄厚的市場基礎。政府和社會各界發展旅游的積極性將更加高漲,資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將得到有效的緩解,國家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和國民休閑計劃逐步實施,旅游業配套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旅游業發展環境更加友好,國內旅游業將進入大眾化全面發展階段,并逐步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近年來,甘肅旅游業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新農村建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豐富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旅游業在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顯著提升。國家提出甘肅省建設文化大省和生態文明省的戰略,為全省旅游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明晰了旅游業的地位和戰略目標。政策環境更加有利于甘肅旅游業的提速發展。

  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甘肅省鐵路、公路、民航等各類交通配套支撐體系將不斷完善,旅游可進入性進一步增強。“十二五”期間,外資和國際著名旅游集團進入中國旅游業呈加速態勢,并向西部地區縱深延伸,甘肅旅游業將逐漸融入全球化發展的大格局。在旅游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商業模式選擇和創新等方面,甘肅省將借鑒發達地區經驗,發揮后發優勢。適應國際國內旅游市場變化、旅游消費轉型和旅游產業升級換代發展趨勢,旅游決策將更加科學,管理將不斷創新,市場主體規模和實力將逐漸增強,市場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全省旅游產品將從較為單一的觀光型向觀光游覽、休閑度假、民俗節慶、商務會展、戶外探險、自駕體驗、康體養生等多元化產品體系升級轉型,市場競爭力將不斷提高,旅游產業素質將全面提升,旅游業與不同產業融合的新業態將不斷出現。為實現國家將甘肅建設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生態屏障的戰略要求,生態旅游將發展成為全省重要的旅游新業態之一。按照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部署,文化產業將進一步與旅游業融合,文化旅游將得到快速發展。全省旅游業在發展戰略上將更加注重統籌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在發展目標上會更加重視發揮旅游產業的綜合作用,在發展方式上將堅持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在發展過程中將不斷強化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地位。今后5年,甘肅旅游發展的重點是努力解決人民群眾持續增長且不斷變化的旅游休閑需求與相對滯后的旅游生產之間的基本矛盾,實現旅游業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
基本原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加快發展旅游業提升到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強統籌協調,優化產業結構,樹立旅游形象,提升產業素質,推動產業融合,拓展產業功能,實現旅游資源大省向旅游產業大省的跨越,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產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努力建設中國西部旅游勝地和旅游目的地,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

  充分發揮政府宏觀指導、市場監管、政策激勵的引導作用,更加注重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政府調控、行業自律、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發展格局。

  (二)堅持重點突破與區域協調相結合。

  全面優化旅游業發展空間布局,突出旅游精品線路和重點區域開發建設,對基礎條件好、發展潛力大的重點景區和特色項目進行政策、資金、技術、人力資源等多方面支持,塑造品牌,打造本省旅游業發展高地。全面貫徹“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戰略,實現旅游業協調發展。

  (三)堅持產業升級與產業融合相結合。

  推動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等多元化旅游方式轉變,不斷開拓旅游產品新領域,發展旅游新業態,培育旅游消費新熱點,大力推進旅游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發揮旅游綜合功能,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四)堅持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相結合。

  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大力發展國內旅游,積極發展入境旅游,有序發展出境旅游,培育大市場、形成大產業、推動大發展。

  (五)堅持加快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進一步完善全省旅游產業體系,拓寬產業鏈條,推進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統籌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提倡綠色消費、低碳旅游,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永續利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

  三、發展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省旅游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15年,旅游客源規模達到1億人次,年均增長18%;旅游總收入達到600億元,年均增長20%;旅游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全省5A級景區達到5個以上,4A級景區達到60個以上,百萬人景區達到6個以上。

  ——全省星級飯店達到550家以上,其中五星級飯店26家以上,四星級飯店80家以上,三星級飯店250家以上。建立自駕車營地5—8家,快捷酒店、青年旅館、汽車旅館、農民旅館、鄉村民宿等旅游住宿企業和機構5000家以上。

  ——全省旅行社達到450家左右,其中出境組團社15家以上,赴臺游組團社5家左右。

  ——組建10家左右旅游運輸企業,高檔旅游車達到1000輛以上,開通主要城市到達旅游景區的客運專線。

  ——旅游商品不斷豐富,旅游購物收入達150億元左右,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達25%左右。

  ——旅游就業容量進一步增加,每年新增直接就業人數2萬人以上。

  四、重點工程

  “十二五”期間,以建設全國知名大景區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加大旅游資金投入,支持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旅游飯店建設工程、旅游宣傳促銷系統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力爭全社會對旅游業的投資總額達到1200億元,確保各項目標實現。

專欄1: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六大重點建設工程 

  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重點建設景區道路、給排水、供電、環衛、通訊、旅游服務設施等。 

  旅游飯店工程:積極吸納各類資金,大力發展星級飯店,積極促進家庭客棧、快捷酒店、青年旅館、汽車旅館、農民旅館、農家樂住宿、鄉村旅館、自駕車營地等多元化住宿業發展。 

  旅游宣傳促銷系統工程:包括主要區域合作營銷、整合營銷、節慶營銷和旅游宣傳品創意策劃等工程。 

  旅游發展創新工程:包括旅游商品、餐飲、娛樂與演藝項目的研發等。 

  旅游發展引導工程:充分發揮資金的放大效應,引導全省重點旅游景區建設、旅游整體形象或新產品宣傳促銷、數字化優秀旅游城市建設、數字化5A景區建設、重點旅游資源和旅游專項產品開發、跨區域旅游整合發展、特色重點旅游商品研發和專項獎勵等。 

  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工程:包括教育培訓系統建設、旅游高級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經理人、導游、旅游專家等數據庫建設、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和技能培訓等。

 

第三章 “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實施“321”戰略,優化旅游空間布局

  依托全省旅游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新產品,實施“321”戰略,構建優勢區位集聚的產業布局體系。做大做強絲綢之路旅游線、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大香格里拉旅游線3條國家精品線路;積極培育甘南—隴南—定西—白銀—平涼—慶陽及蘭州—武威—張掖紅色旅游,天水—隴南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2條成長型旅游線路;建設蘭州、天水、平涼休閑度假旅游圈。集中力量打造百個重點建設項目,突出特色、組團發展,實現旅游業布局的整合優化。

  (一)建設三條精品旅游線路。

  1.提升優化絲綢之路旅游線。

  著力提升優化絲綢之路精品旅游線,強化其龍頭產品地位。以天定高速公路和天巉路為交通干線,以天水為目的地,合理布局天定公路沿線景區和項目,重點開發甘谷大像山、姜維墓、武山拉稍寺—水簾洞、武山溫泉、隴西李氏堂等高品質資源,構建絲綢之路東段旅游環線。大力開發特色突出、參與體驗性強、品位高、吸引力大的新一代復合型旅游產品,實現蘭州至敦煌絲綢之路西段的提升轉型。以祁連山腹地旅游線開發為重點,努力打造絲綢之路河西環線。深入挖掘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充分展示大漠戈壁、丹霞砂林、冰川雪峰、森林草原、絲路文化、民族風情等多彩魅力,建設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

  2.拓展延伸大香格里拉旅游線。

  以“回藏風情、草原風光”為主題,積極發展臨夏、甘南民族旅游。重點建設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松鳴巖、夏河拉卜楞寺、尕海—則岔石林景區、碌曲郎木寺等旅游景區,著力提升民族風情、草原風光、生態休閑、度假旅游組合產品內涵,增強產品吸引力。打通隴南至九寨溝高等級公路通道,加大隴南與天水、九寨溝等相關旅游景區的聯動,建設大香格里拉甘肅境內的旅游大環線。

  3.開發建設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

  著力建設蘭州—白銀—平涼—慶陽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深度開發崆峒山道教文化、周祖農耕文化、黃土高原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展示甘肅深厚的華夏文明,帶動區域旅游產業跨越式發展。重點建設蘭州黃河風情線、景泰黃河石林、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平涼崆峒山、慶城周祖陵、慶陽公劉廟、農耕文化產業園等旅游景區,打造“道家養生”、“崆峒武術”、“慶陽民俗”等系列品牌旅游產品,形成集多元文化特色為一體的精品旅游線路。

  (二)培育兩條成長型旅游線路。

  1.大力發展紅色主題旅游線路。

  根據《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綱要》(中辦發〔2011〕10號),編制甘肅省紅色旅游發展規劃,整合全省紅色旅游資源,大力構建紅色旅游體系。重點建設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紅軍西路軍古浪戰役遺址等7個國家紅色旅游二期項目。進一步完善國家紅色旅游一期工程中的會寧紅軍長征會師舊址、宕昌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等8個經典景區旅游要素配置條件,提升景區服務水平。全面改善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和環境面貌,有效保護重要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提升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紅色旅游的積極性和滿意度,增強景區綜合效益。

  2.開發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線。

  積極開發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重點建設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公園、祁山堡、西和“空城計”、秦安街亭古戰場、甘谷姜維墓等旅游景區,深入挖掘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傳說故事,豐富景區內涵,增強景區吸引力,初步構建天水—隴南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線路。

  (三)建設蘭州、天水、平涼休閑度假旅游圈。

  突破行政區劃的局限,大力推進蘭州休閑度假圈建設。加強蘭州游客集散中心功能和基礎設施建設。整合提升興隆山—官灘溝、蘭山—五泉山、什川梨園、安寧桃園等城郊休閑度假產品。延伸建設臨潭冶力關、永靖黃河三峽、臨洮花卉基地、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和政松鳴巖、渭源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景泰黃河石林、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構建蘭州都市休閑度假圈。

  以天水為中心,依托麥積山品牌,整合伏羲廟、胡氏民居、南郭寺、后街清真寺等優質旅游資源,輻射隴南,著力開發成縣雞峰山—西狹頌旅游景區、徽縣三灘、康縣陽壩等周邊森林生態,溫泉療養、始祖文化、軒轅文化、民俗風情等旅游資源,形成完備的休閑旅游產品體系,建設天水休閑度假旅游圈。

  以平涼崆峒山為依托,積極發展休閑養生、康體健身、度假體驗旅游,發揮崆峒山輻射帶動功能和示范效應,整合涇川大云寺—王母宮、莊浪云崖寺、靈臺荊山森林公園等周邊旅游資源,逐步打造“大崆峒”景區,形成平涼休閑度假旅游圈。

專欄2: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業百個重點建設項目

  絲綢之路旅游線44項:天水麥積山景區、天水伏羲廟(中華始祖園)、天水胡氏民居、天水南郭寺、天水后街清真寺、秦安大地灣遺址、天水游客集散服務中心、甘谷大像山景區、武山拉稍寺—水簾洞文化生態景區、武山溫泉生態旅游區、蘭州水車博覽園、甘肅省博物館、蘭州蘭山—五泉山景區、永登魯土司衙門—吐魯溝景區、榆中興隆山—官灘溝景區、蘭州游客集散服務中心、金昌金川國家礦山公園、武威雷臺公園(天馬文化公園)、武威沙漠生態景區、武威天梯山石窟、武威文廟、張掖大佛寺、肅南馬蹄寺景區、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山丹焉支山—皇家馬場景區、肅南索朗格中華裕固風情園、肅南文殊寺石窟群景區、張掖濕地公園景區、肅南皇城夏日塔拉景區、嘉峪關長城文化景區、嘉峪關金鳳凰生態農業觀光園、嘉峪關國際汽車營地、嘉峪關游客集散服務中心、嘉峪關紫軒葡萄酒莊園景區、果園—新城墓群、酒泉天外天航天城景區、瓜州鎖陽城遺址、瓜州榆林窟、阿克塞哈薩克民族風情園、敦煌陽關景區、敦煌莫高窟、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敦煌沙漠生態景區。 

  大香格里拉旅游線9項:夏河拉卜楞寺、夏河桑科草原景區、合作當周草原景區、尕海—則岔石林景區、碌曲郎木寺景區、卓尼大峪溝國家森林公園、舟曲拉尕山景區、和政古動物化石博覽園、和政松鳴巖國家森林公園。 

  華夏文明黃河旅游線9項:景泰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白銀火焰山露天礦國家級礦山公園、涇川大云寺—王母宮景區、平涼崆峒山景區、平涼游客集散服務中心、莊浪云崖寺國家森林公園、慶城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西峰公劉廟景區、西峰北石窟景區。 

  紅色旅游線10項:靜寧界石鋪紅軍長征紀念園、華池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山丹艾黎紀念館、環縣山城堡戰役遺址、古浪戰役紀念館、兩當兵變遺址、酒泉市玉門油田·玉門新能源基地、合水太白起義革命紀念地紅色旅游景區、永靖劉家峽電廠、2004—2010年國家紅色旅游一期建設項目甘肅省8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后續工程。 

  先秦與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線5項: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公園、禮縣祁山堡景區、秦安街亭古戰場景區、西和“空城計”三國文化景區、甘谷姜維墓景區。 

  休閑度假圈19項:永靖黃河三峽景區、永靖炳靈寺石窟、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臨潭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康樂蓮花山森林公園、榆中青城古鎮景區、景泰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漳縣貴清山—遮陽山景區、通渭溫泉景區、渭源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岷縣狼渡濕地公園、天水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水溫泉景區、徽縣三灘景區、宕昌大河壩—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成縣西狹頌—雞峰山景區、武都萬象洞景區、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 

  重點文化產業園區4項:蘭州創意文化產業園、慶陽農耕和民俗文化產業園、臨夏民族文化產業園、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 

  二、培育現代旅游目的地,促進產業升級轉型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優秀旅游城市目的地、旅游示范區、旅游名鎮、重點旅游景區,培育甘肅省現代旅游目的地體系,建設全省旅游業發展高地。著力打造蘭州、天水、平涼、敦煌、嘉峪關—酒泉、張掖6個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努力建設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目的地。改善旅游集散中心城市的基礎設施條件,大力發展星級飯店,完善城市旅游要素配置,整合城市資源,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挖掘城市文脈機理,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環境,突出城市文化特色。

  加快旅游示范區、試驗區建設。積極發揮旅游示范基地的輻射帶動效應,著力打造敦煌國際旅游試驗區和嘉峪關國家級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以國家大力推進甘肅生態恢復和建設為契機,積極發展生態旅游,重點打造甘南國家級高原生態旅游示范基地。以華池南梁為重點,大力弘揚紅色文化,著力打造慶陽紅色旅游基地,整合紅色旅游與民俗、生態等要素,創建甘肅紅色旅游目的地。以莫高窟、麥積山石窟、伏羲廟、炳靈寺石窟、嘉峪關關城、新城—果園墓群、張掖大佛寺、武威文廟、甘肅省博物館等一批保護基礎較好、發展潛力較大、輻射范圍較廣的文物保護單位和博物館為依托,加強文物資源保護,打造文物旅游示范區,構建甘肅省文物旅游體系,充分展示文化遺產價值。

  大力發展旅游強縣、旅游名鎮。進一步加大縣市區、鄉鎮旅游產業發展力度,轉變縣域經濟增長方式,構建全國旅游強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和甘肅省旅游名鎮體系。加強麥積、肅南、山丹、永靖、臨潭等縣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建設。著力將宕昌哈達鋪鎮、榆中青城鎮、永登連城鎮、古浪大靖鎮、秦安隴城鎮、臨潭新城鎮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以及華池南梁鎮、碌曲郎木寺鎮、天祝天堂鎮、平涼崆峒鎮、永靖太極鎮等交通條件較好、旅游資源豐富、與大型景區聯合緊密的鄉鎮打造成為全省新型旅游名鎮。

  加強重點旅游景區(點)建設。著力完善麥積山、嘉峪關長城、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崆峒山、夏河拉卜楞寺、永靖黃河三峽、武威沙漠生態景區、蘭山—五泉山、臨潭冶力關、宕昌官鵝溝、興隆山—官灘溝國家森林公園等知名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整合資源要素,創新旅游產品。開發建設焉支山—山丹馬場景區、敦煌雅丹地質公園、張掖丹霞地質公園、祁連雪山草原、秦安大地灣遺址、臨夏古生物化石遺跡公園等一批具有世界吸引力的新興旅游景區,逐步完善多樣性的旅游景區體系。規劃新創建5A級景區2個以上,4A級景區20個以上。將嘉峪關長城、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興隆山—官灘溝、臨潭冶力關、夏河拉卜楞寺、宕昌官鵝溝等建設成為百萬人景區。

專欄3:甘肅省“十二五”規劃創建5A、4A級景區備選名單

  5A級景區:敦煌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永靖黃河三峽、蘭州蘭山—五泉山、臨潭冶力關、夏河拉卜楞寺。 

  4A級景區:秦安大地灣遺址、甘谷大像山、武山拉稍寺—水簾洞、禮縣大堡子山秦文化公園、隴西李氏堂、榆中青城古鎮、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武威天梯山石窟、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張掖濕地公園、肅南皇城夏日塔拉景區、肅南索朗格中華裕固風情園、瓜州鎖陽城遺址公園、瓜州榆林窟、果園—新城墓群、酒泉天外天航天城、阿克塞哈薩克民族風情園、夏河桑科草原、尕海—則岔石林景區、永靖劉家峽電廠、山丹艾黎紀念館、華池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和政古動物化石博覽園、渭源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天水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清水溫泉景區。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旅游發展基礎

  加大景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景區暢游工程。進一步加強景區內旅游道路、給排水、供電、環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景區游客日益增長的需求;加強景區游客接待中心、星級廁所、公共信息服務標識、安全信息服務、環境整治等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景區服務接待能力和水平。完善旅游交通標識系統,重點提升高速公路沿線和A級景區旅游交通標識系統的視覺效果和引導作用。完成1000座旅游廁所的改擴建任務,落實2000個以上專門用于旅游廁所管理的公益性崗位。

  實施交通暢通工程。重點解決游客“進不來、出不去、走不動”等瓶頸問題。打通干線交通連接景區的快速通道,途經4A級以上景區的高速公路設置出入口,力爭將高速公路延伸到4A級景區。4A級景區與交通主干道連接公路達到2級以上,3A級景區與交通主干道連接公路達到3級以上,形成完善的旅游公路交通體系。

  以蘭州、天水、嘉峪關、敦煌、慶陽、夏河、金昌(武威)、張掖、隴南、平涼機場建設為契機,協調增加蘭州、敦煌、嘉峪關至全國主要城市的航線、航班密度,構建甘肅省航空旅游運輸網。將蘭州、敦煌、嘉峪關機場建設成為國際口岸機場,積極開辟歐洲、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際旅游航線,努力拓展境外旅游市場,大力發展旅游包機業務,形成以蘭州為中心的航空旅游交通體系。

  以蘭新鐵路二線、蘭成、蘭渝鐵路、西安—寶雞—蘭州高鐵建設為契機,大力發展鐵路旅游。逐步形成以蘭新鐵路、蘭成鐵路、蘭渝鐵路及隴海線為骨架的鐵路旅游網絡。建設省內各高鐵、客運專線、鐵路客站與周邊旅游景區的連接道路。旅游旺季增開到達省內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專列,形成快捷的鐵路旅游交通體系。

  加大對黃河蘭州段、白銀段、永靖段、洮河臨洮段、嘉陵江徽縣段的開發力度,打造水上旅游項目,推出水上特色旅游產品,形成獨具特色的水運旅游交通體系。

  充分運用新技術,完善旅游信息化建設。建設旅游電子政務、商務、旅游信息服務系統。建立旅游公共安全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完善旅游緊急救援和旅游保險體系,增強快速反應和抵御風險的能力。以旅游管理部門高效、無紙化辦公為工作重點,完善旅游電子政務系統和“三網”建設,做到對外發布信息有外網,對內辦公有內網,應急響應有專網。以網絡營銷、形象宣傳和旅游產品推介為重點,完善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積極開展旅游在線服務、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構建旅游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全面提升旅游企業、景區和重點旅游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完成嘉峪關、敦煌等數字化城市和6個百萬人景區數字化旅游建設項目。

專欄4:甘肅省“十二五”旅游交通重點建設項目

  加快推進甘肅省旅游公路、鐵路交通網絡建設,盡快打通景區斷頭路,重點建設主干公路與4A、3A級景區連接公路。 

  建設永登(徐家磨)—古浪、瓜州—星星峽(甘新界)等國家高速公路; 

  積極開展雷家角—西峰、營盤水—武威、臨洮—渭源、白疙瘩(甘蒙界)—明水(甘新界)、大石碑(甘陜界)—天水、蘭州—郎木寺、延安—天水—武都等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 

  加大國省干線公路改造力度,建設敦煌—當金山口、岷縣—合作等二級公路,建設蘭州—臨夏—甘南—九寨溝—隴南—天水—蘭州旅游高等級交通環線; 

  建設海石灣—窯街—天堂鎮—炭山嶺—華藏寺二級連接公路,解決好甘青聯動問題; 

  建設涼州區干線公路與沙漠公園—天梯山—海藏寺等景區連接道路; 

  完善重要交通樞紐和二級公路沿線服務區、加油站的旅游咨詢、商店、餐飲等配套服務體系; 

  加快建設貫通東西、連接南北的鐵路大通道,建設蘭渝鐵路、西(安)平(涼)鐵路、蘭新鐵路第二雙線,加快推進寶雞—蘭州客運專線、銀川—蘭州增建二線、蘭州—成都、干塘—武威、蘭州—張掖鐵路增建三四線、蘭州鐵路樞紐改造項目。 

 

專欄5:甘肅省“十二五”旅游信息化建設項目

  加強旅游電子政務建設,加大電子政務硬件設備投入,搭建遠程視頻會務平臺,力爭實現行業無紙化辦公。

  重點實施旅游電子商務和數字城市、數字景區建設項目。力爭完成數字嘉峪關、數字敦煌和6個百萬人景區數字化旅游項目。

  完善旅游監管平臺信息化建設,建成旅游監督投訴數字化系統,實現12301服務熱線一站式服務。

  建設全省旅游信息數據庫。

  建設全省旅游電子商務平臺。

 

  四、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突出旅游富民功能

  充分發揮政府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作用,利用“政府統籌、市場引導、社會支持”的多元機制,構建甘肅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格局。堅持特色化建設、組織化經營,科學編制《甘肅省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指導、統籌、協調、全面推進全省鄉村旅游產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

  鼓勵有條件的鄉村整合利用“農業、農村、農民”等資源,凸顯鄉村旅游的“三農”本色,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積極開發生態農業、生態畜牧業、高科技農業產業、農產品播種與采摘、鄉村民俗特色節慶、歌舞娛樂等鄉村旅游產品,努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游。加大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力度,整治村容村貌,完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及文體綜合服務設施,提高鄉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推進鄉村旅游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結合,促進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扶持政策,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融資服務。發揮鄉村旅游惠及民生的作用,大力實施鄉村旅游創業援助計劃、旅游扶貧行動、婦女旅游就業援助計劃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援助計劃等政策措施。加強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培訓,提高旅游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建設一批集居住、觀光、購物、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旅游村鎮,打造一批鄉村旅游標準化建設項目。規范提升以“農家樂”為代表的傳統鄉村旅游產品,大力促進休閑農莊、養老基地、有機農莊、葡萄酒莊園、鄉村俱樂部等新型鄉村旅游產品發展,建成一批鄉村旅游示范村項目,促進鄉村旅游全面發展。

  鼓勵農牧民組建鄉村旅游企業,以創業帶就業,以發展促脫貧。鼓勵建立旅游協會、社區旅游公司等鄉村旅游組織,完善鄉村旅游“自律”機制,實現農民的自我管理。廣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支持各類社會閑散資金參與鄉村旅游,大力開拓鄉村旅游市場,營造全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的良好氛圍。

  以張掖石崗墩高新農業旅游示范點、永登引大入秦水利灌溉農業示范點、臨洮新美花卉高科技示范園區、涼州城東生態農業示范點、古浪馬路灘生態農業旅游示范點、天水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天水偉業生態觀光園7個國家農業旅游示范點建設為重點,培育扶持發展500個專業旅游村、10000戶農家樂,推進全省鄉村旅游業全面發展。

專欄6:甘肅省“十二五”旅游村及農家樂建設任務

  500個專業旅游村:其中蘭州市55個,嘉峪關市15個,金昌市14個,白銀市33個,天水市63個,張掖市32個,平涼市48個,武威市27個,酒泉市32個,慶陽市35個,定西市70個,隴南市37個,臨夏州27個,甘南州12個。 

  10000戶農家樂:其中蘭州市1610戶,嘉峪關市200戶,金昌市778戶,白銀市669戶,天水市1262戶,張掖市528戶,平涼市437戶,武威市439戶,酒泉市613戶,慶陽市550戶,定西市850戶,隴南市948戶,臨夏州739戶,甘南州377戶。 

  五、積極開發旅游商品,擴大旅游經濟收益

  著力培育地方特色鮮明的土特產品、旅游紀念品、旅游工藝品、旅游服飾、旅游食品、旅游營養保健品、旅游裝備及旅游活動用品等旅游商品,使旅游購物成為甘肅旅游業新的利潤增長點。組建省級旅游商品專業研發、銷售機構。創新機制,挖掘、策劃、制作地域特色突出的文化旅游商品;大力開發地方土特產品,使其成為甘肅旅游商品的主力軍,帶動農業、工業、手工業、包裝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積極引進、使用新工藝、新技術,加強創意設計,賦予傳統工藝品新的理念和表達方式;挖掘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旅游商品,實現甘肅旅游商品的推陳出新;按照現代人的消費理念和生活習慣,制作復合禮品,打好旅游商品的“組合拳”,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要。重點支持發展蘭州百合、青城水煙、黨參、黃芪、牦牛肉干、土豆制品等土特產品,祁連玉、鴛鴦玉、雕刻葫蘆、洮硯、天水雕漆、環縣皮影、慶陽香包、保安腰刀等旅游工藝品及敦煌壁畫臨摹制品、彩陶、銅奔馬等文物仿制品,唐卡等宗教藝術品和反映地方傳說、民俗、故事的文學作品、書畫作品、影像制品。通過統一商品品牌、統一市場運作、統一服務規范,實現效益最大化、特色旅游商品系列化和品牌化。

  引導旅游商品生產企業建立完善的市場營銷體系,擴大旅游商品的市場份額。在各景區(點)、星級賓館、大型超市建立營銷點,對重點品牌旅游商品掛牌推薦;把節慶活動和展銷會作為旅游商品推介的重要舞臺;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宣傳印刷品等多種媒介,大力推廣宣傳旅游商品信息;積極培育特色旅游商品商貿城和街區,重點支持在蘭州、天水、酒泉、臨夏等地建立大型旅游商品專賣場所;鼓勵特色土特產品和旅游商品產銷專業村(鎮)建設。

  建立《甘肅省優秀旅游商品推薦目錄》,引導旅游商品品牌化發展。通過全國公開招標、組織全省旅游商品開發大賽等方式,支持旅游商品設計、開發、生產銷售項目,重點開發農副土特產品、絲綢之路文化旅游商品、宗教文化旅游商品、特色工藝紀念品等5個以上的旅游商品系列。到2015年,全省旅游商品總數達到1000種以上,收錄《甘肅省優秀旅游商品推薦目錄》的品牌商品達到50個以上。

  六、著力開發人力資源,實現人才興旅戰略

  大力開發旅游人力資源,促進人力資源規模、結構、專業與旅游產業發展相匹配。成立甘肅旅游研究院,集聚、整合、吸引國內外旅游產業高端研究人才;完善旅游人力資源供求信息網絡,建設旅游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旅游職業經理人、導游、旅游專家等人才數據庫。建立機制健全、信息靈敏、運作規范、監督有力的旅游人力資源市場體系。

  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相結合,完善旅游人力資源教育體系。完善旅游高等院校專業設置,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高級旅游管理人才;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培養高層次旅游服務人才;強化培訓工作,加快遠程教育體系和在線考試系統的建設,培養適應市場需求和職業化要求的旅游人才隊伍。積極引進高層次經營管理和專業領軍人才,初步形成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崗位培訓和“送出去、引進來”相結合的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新格局。完善旅游職業資格評定制度,健全職業技能鑒定體系,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實行導游人員薪酬與職業資格掛鉤制度,提高導游人員專業素質和服務技能。

  每年培訓旅游行政管理干部200人次,旅游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600人次,導游員3000人次。旅游企業管理人員持證上崗率保持在80%以上,導游參加年審培訓率超過85%,一線服務人員參加培訓率力爭達到100%。

  廣泛開展服務競賽和專業技能大賽活動,以賽促建,通過競賽提升全省旅游服務隊伍的服務水平和專業素質。培育全省導游大賽、星級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甘肅旅游形象大使比賽和甘肅年度宣傳促銷策劃方案大賽4個精品賽事。

  大力實施少數民族旅游人才開發工程。積極開展送教上門活動,為少數民族旅游景區(點)、鄉村旅游景區(點)、農家樂經營戶提供優良的旅游培訓服務,大力培養少數民族旅游人才,支撐民族旅游產業發展。

專欄7:甘肅省“十二五”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工程建設項目

  遠程職業培訓教育系統建設:遠程視頻直播教學、點播教學、在線課件等; 

  職業資格證書在線考試系統建設:在線報名、在線考試、在線視頻面試; 

  旅游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旅游職業經理人、導游、旅游專家等數據庫建設; 

  少數民族旅游人力資源開發項目:送教上門活動,為少數民族旅游景區(點)、鄉村旅游景區(點)、農家樂經營戶提供優良的旅游培訓服務等; 

  各類旅游培訓教材開發項目; 

  全省導游大賽、星級飯店服務技能大賽、甘肅旅游形象大使比賽和宣傳促銷策劃方案大賽4個精品賽事。 

  七、發展旅游新興業態,拓寬產業融合領域

  大力推進旅游業與文物、文化、體育、工業、農業、林業、水利、商貿、地質、環保等相關產業和行業的融合發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展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商務旅游、鄉村旅游、探險旅游、生態旅游、保健旅游和主題公園旅游等新業態。充分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設計滿足多元化、多層次旅游市場需求的專項旅游產品系列。適應現代旅游多元化、多層次發展趨勢,重點開發祁連山腹地生態游、秦文化探秘游、周文化尋訪游、邊塞風情體驗游、綠洲生態農業游、冰川探險游、沙漠探險體驗游、石窟文化修學游、少數民族民俗深度體驗游、特殊地質地貌攝影游等新型旅游產品,大力發展自駕車營地、房車宿營地、汽車旅館、汽車租賃等與休閑旅游新需求相適應的設施和服務,形成全省特色優勢旅游新業態集群。

  全面加強旅游與文化的融合,著力發展文化旅游。按照建設文化大省的總體要求,依托全省文化資源的特點和優勢,加大文化旅游資源開放、開發力度,重點打造系列文化旅游產品,建設文化旅游大省。建設一批歷史文化遺跡保護旅游區、遺址保護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發展文物旅游;依托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和恢復建設歷史文化旅游街區,發展古城、名鎮旅游;挖掘“花兒”、“乞巧”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和裕固、保安、東鄉等少數民族文化資源,發展民俗民族旅游;精心打造甘肅省品牌文化節慶(會)活動,發展節慶旅游;充分利用全省各類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和各類專業演藝資源、劇(節)目資源、固定劇場資源,編排精品劇目,開辟演藝市場,推出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雅俗共賞、喜聞樂見的文化旅游演出精品社團和劇目,發展演藝旅游。到2015年,全省建成一批固定演藝場所,長期展演甘肅省獨具特色的藝術劇(節)目,4A級以上旅游景區建設可容納千人的演藝場。開發特色餐飲文化產品,突出主題酒店和餐飲服務街區文化內涵,發展餐飲旅游,把提升文化內涵貫穿到旅游活動各環節和旅游業發展全過程。

  深度推進旅游與體育的結合,積極發展體育旅游。依托獨特的地形、地貌、氣候、動植物資源優勢,發展登山、賽馬、滑翔、戶外探險、自駕體驗等旅游產品。重點發展蘭州國際馬拉松、嘉峪關鐵人三項、絲綢之路汽車(越野)拉力賽、會寧·華池紅色運動會、酒泉全國輪滑賽、瓜州玄奘之路戈壁挑戰賽、阿克塞全國賽馬大會、絲綢之路自行車多日賽、華池全國釣魚邀請賽、嘉峪關國際滑翔節、永靖黃河三峽龍舟賽、臨潭冶力關中國拔河大賽及漳縣貴清山攀巖等體育賽事,逐步打造甘肅特色體育旅游品牌。

  依托全省各地豐富的生態旅游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加強規劃設計和游客管理,推動生態旅游標準制定和生態旅游認證實施,強化生態保護,開展生態觀光、生態體驗、科普教育等活動。加強旅游與林業、國土、農牧等部門合作,開發森林生態、特殊地質探秘旅游產品,促進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水利風景區等生態旅游區建設。充分利用溫泉和中藥材資源優勢,著力開發養生保健旅游產品。

  以河西新能源基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玉門油田、酒泉鋼鐵、金川鎳都、蘭州煉化等為重點,積極發展工業旅游;以全省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農業旅游;以商務、會議、會展、大型節事活動為重點,打造一批區域知名會展旅游品牌;支持企業開展獎勵旅游活動,積極發展獎勵旅游。

  八、合理配置產業要素,增強旅游發展實力

  在保持總量適度增長的基礎上,完善產業要素配置,延伸、拓展產業鏈條,實現全省各地旅游餐飲、飯店、旅行社、A級景區等要素產業的均衡發展,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

  實施烹調工藝不斷創新的隴菜工程。積極開發推廣具有甘肅特色的餐飲系列,重點開發地方風味、鄉村風味等特色菜肴、小吃名點、綠色食品、便攜食品。鼓勵有實力的餐飲企業形成企業集團和連鎖經營機構。樹立品牌意識,重視環境和文化氛圍建設,打造餐飲名店。引導城市近郊和旅游景區(點)大力發展“農家樂”主題餐飲旅游項目。以全國優秀旅游城市目的地、旅游示范縣、旅游名鎮為重點,規劃建設特色飲食街。

  構建結構合理的旅游住宿接待體系。大力發展星級飯店,積極促進家庭客棧、快捷酒店、青年旅館、汽車旅館、農民旅館、農家樂住宿、鄉村旅館、自駕車營地等多元化住宿業發展,適應大眾化、多元化的旅游發展需要。

  大力推動旅行社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采取兼并重組等措施,壯大旅行社規模。以城市商業區為主,推進旅行社服務網絡向城市社區和鄉鎮延伸布局,構建全省旅行社批零體系和網絡化經營格局,提高旅行社競爭力。引進國內外知名旅行社,通過組建股份制公司,做大做強骨干旅行社。培育年營業額億元以上的旅行社2—3家。積極推進1—3家有競爭力的旅行社在境內外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使旅行社發展規模和品質適應全省旅游業發展需要。

  組建素質優良的省級旅游運輸企業。開通主要城市到達旅游景區的客運服務專線,鼓勵各地購置高檔旅游車。到2012年底,高檔旅游車達到1000輛以上。合理調整高、中、低檔車輛結構,滿足游客多層次需求。以標準化建設為抓手,完善旅游交通標識系統,進一步提升旅游車船與旅游需求的適應性,提高旅游交通企業的服務品質。

  建設完善的散客和自駕車旅游服務體系。制作內容豐富翔實、文字簡潔、便于攜帶的旅游指南、小冊子、小折頁、小地圖等旅游宣傳品,擺放在機場、車站、公共交通工具、賓館飯店和進出甘肅的航班等客源集散空間,免費供游客查閱。通過電視、廣播和各類數字媒體,為自駕車和散客提供旅游氣象、交通、環境及相關資訊,完善自助旅游服務系統。

  鼓勵不斷創新旅游商業模式。大力發展旅游電子商務,推動資訊服務、網絡營銷、網絡預訂和網上支付等旅游業務的發展。支持旅游房車、數字導覽等旅游裝備制造業和咨詢、規劃、設計等相關旅游智力型企業發展。

  九、創新宣傳促銷模式,拓展旅游市場規模

  切實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充分發揮行業中介組織的市場網絡資源優勢和黨政機關公共關系資源優勢,開展旅游營銷。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分工協調的市場宣傳營銷機制,大力開發旅游市場。在宣傳渠道上,完善統分結合的組織模式,把旅游和外宣、外事、外經貿以及各種對外文化交流、科技、體育等活動結合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的旅游宣傳促銷合力。加強區域合作營銷,充分發揮西北五省旅游協作區、川陜甘旅游協作區等區域合作組織的作用,開展聯合制作宣傳品、聯合舉辦推介會或商務洽談會等聯合促銷活動,推進實質性合作。與海內外著名旅游城市互設旅游宣傳推廣中心,進行旅游形象宣傳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鼓勵國內外著名旅游企業對甘肅旅游產品和品牌景區進行承包經營和代理營銷,探索促銷與分銷相結合的旅游營銷模式。

  科學高效地組合中央電視臺、甘肅衛視、《讀者》雜志、各大門戶網站等媒體,鼓勵旅游企業開辟多元化的營銷渠道,進行整合營銷。充分利用入境和省內外旅游中心城市門戶區、機場、火車站等客源集散空間,突出“精品絲路、多彩甘肅”主題形象,進行深入宣傳,提升甘肅旅游形象。廣泛利用甘肅旅游網及相關鏈接,擴大新媒體在宣傳促銷中所占的比重和份額。與1—2家國內外著名旅游網絡運營商建立旅游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完善網絡營銷體系。邀請重點客源城市知名旅行社、媒體來甘肅考察踩線、采訪報道。每年統一組織旅游企業參加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和博覽會,加強形象宣傳和市場推廣。

  圍繞“321”戰略中的旅游精品線路,突出文化、地域、民族和景區景點特色,加強營銷策劃,舉辦品牌旅游節會,積極開展節慶營銷。將“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文化節”打造成旅游品牌節會。聯合宣傳、文化、林業、廣電、體育等部門,培育并打造地方品牌旅游節慶活動,如平涼崆峒武術文化旅游節、慶陽香包旅游藝術節、天水伏羲文化節、會寧·華池紅色旅游節、和政松鳴巖(蓮花山)花兒會、武威天馬文化旅游節、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瑪曲格薩爾賽馬大會、張掖馬蹄寺觀光旅游節、蘭州水車旅游節、敦煌飛天文化旅游節以及夏河拉卜楞正月大法會、郎木寺正月展佛節等活動,為對外展示形象、推廣精品、擴大合作交流、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搭建平臺。

  創意、策劃制作新穎、實效的系列旅游宣傳品。積極制作大批量、多語種的旅游電視宣傳片、多媒體宣傳品、宣傳畫冊、地圖、招貼畫、旅游紀念品等各類旅游宣傳品。推行一本旅游指南、一張折頁地圖、一套參展品、一部形象宣傳片、一個旅游網站的“五個一”工程,使宣傳品制作漸趨多樣化、新穎化、系列化、實用化。重點旅游城市、4A級以上旅游景區制作完成并不斷更新、完善戶外廣告牌、廣告片、宣傳畫冊、線路折頁、明信片等宣傳品。設計制作《多彩甘肅》多媒體查詢、導覽系統,向國內外各類旅游企業和游客發放,進一步增強旅游宣傳推介的整體效應。

  針對重點客源市場,進行專門宣傳推介。國內以環渤海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和陜、青、寧、新、豫、川等周邊鄰省區市場為一級市場;以冀、湘、鄂、蒙、渝為二級市場;以黑、吉、遼、魯、黔、晉、云、桂、皖等省區為三級市場,集中投放廣告宣傳,加大客源市場開發力度。重點開發港澳臺市場,積極開發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境外市場,培育開發俄羅斯、南亞、中亞等新興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以省內大中城市為主要客源市場,充分利用“甘肅人游甘肅”平臺加強全民宣傳營銷。通過發行旅游券、門票減免、發行年卡等方式,推進農牧民福利旅游,鼓勵青少年修學旅游。

  十、完善旅游監管體系,全面提升服務質量

  以建設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為出發點,創新監管方式和工作手段,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從法律規章、旅游合同、獎懲機制、監管機制、質量發布等方面入手,強化各級旅游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職能,建立旅游服務質量長效機制;加強各級旅游質監隊伍建設,健全機構,明確工作職責、方式、手段和制度,進一步加大聯合執法的工作力度,建立質量信息通報、申訴匯總分析等制度,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推動行業網絡監管,建立健全跨區域旅游執法機制,落實地方政府、經營主體、相關部門的監管責任,探索建立旅游市場監管的新模式和新路徑。定期編制并發布旅游經濟運行狀況監測數據,引導旅游投資、企業經營;建立旅游服務標準化體系,進一步推進旅游行業管理規范化;建立健全飯店星級、景區質量等級退出機制,完善獎懲制度。重點打擊黑車、黑導、零負團費等非法旅游經營活動以及購物欺詐行為。加強旅游服務質量監督管理和旅游投訴處理,更有效地維護游客合法權益。

  以維護旅游者、旅游經營者和其他有關方面的合法權益為著力點,建設旅游行業誠信體系。充分發揮旅游誠信網、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評價網絡的作用,健全旅游企業、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資源的基本信息庫,綁定旅游企業和旅游從業人員的誠信記錄,進一步完善誠信旅游評價與監督機制,建立鼓勵旅游企業誠信經營的獎勵機制,不斷提高旅游誠信水平。

  以游客滿意度為基準,全面實施《旅游服務質量提升綱要(2009—2015)》(旅辦發〔2009〕49號)。以人性化服務為導向,大力提升旅游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素養、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品牌化為導向,鼓勵專業化旅游管理公司推進品牌連鎖,促進旅游服務創新;以標準化為手段,健全旅游標準體系,抓緊制定并實施旅游環境衛生、旅游安全、節能環保等標準體系,重點保障旅游餐飲、住宿、廁所的衛生質量。加強旅游市場的監督、檢查、指導和規范力度,營造健康、有序、和諧的旅游市場環境,全面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第四章 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發展合力

  在全省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以全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為重點,以實現旅游業跨越式發展為核心,指導、統籌、協調、落實本規劃。

  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旅游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和分工,形成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相關部門具體抓的領導機制,進一步強化加快旅游業發展的職能,科學管理旅游產業。各級政府要將發展旅游業作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落到實處。全面推動行業協會改革,提升行業協會服務旅游業發展的能力,促進新型中介組織發展。各級旅游管理機關以落實本規劃為責任,協調各有關部門、行業、企業及社會團體,全力推進規劃目標和工作任務的實現,形成一個由省委、省政府領導,地方負責,各部門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旅游業發展工作推進體系。

  二、深化體制改革,推動創新發展

  著力加強旅游部門和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探索全省旅游業宏觀調控體系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職能轉變,形成政府宏觀調控、行業協會自律性管理和服務、企業自主經營的新體制格局。把發展旅游業作為重點工作,全力營造旅游業發展的良好環境,主動為旅游業大發展做好服務。將各類規劃編制、項目建設、資金安排等工作與旅游業緊密銜接,傾斜服務,創新發展,形成全社會共同發展旅游業的氛圍。

  加強對各地開展旅游管理改革創新的指導,支持建設一批試點旅游區,探討旅游發展綜合改革、專項改革和旅游資源一體化管理的新路子。對各地的創新經驗和模式進行動態跟蹤、研究,及時提煉、推廣。鼓勵旅游目的地大膽創新管理模式,發展旅游新業態。加強重點旅游景區體制改革,完善景區產權治理機制,強化景區管理職能,實行“一卡通”、“一票通”等管理方式,實現景區管理創新。

  進一步放寬旅游市場準入條件,著力培育旅游市場主體,積極穩妥地推進旅游企業體制改革。加快完成省屬國有旅游企業改革任務。打破行業、地區壁壘,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兼并重組和新建各種形式的旅游投資開發和經營性企業。鼓勵企業積極采取項目特許權、運營權、收費權融資及旅游景區門票質押擔保等方式參與旅游項目開發,不斷提高民營經濟在旅游產業中的比重,加速旅游產業市場化進程。

  三、加大旅游投入,拓寬融資渠道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確保“十二五”期間旅游業發展的投資需求。進一步加大政府投入,加強政府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確保省級財政設立的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主要支持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宣傳推介和重點旅游商品研發。各地政府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積極支持旅游產業發展,形成政府加大投入的長效機制。

  進一步完善旅游企業融資擔保等信用體系,積極開展銀企對接,加大各類信用機構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擔保力度,讓更多有資源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旅游企業享受到貸款優惠政策。鼓勵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的貸款規模,放寬旅游企業信貸優惠政策。鼓勵中小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經營戶以互助聯保方式實現小額融資。支持旅游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和中期票據,采取借殼、參股等方式在主板、中小企業板上市融資。

  將政府、企業、社會、外商等多元資金集聚起來,整合優質資本,支持省旅游投資公司建設,打造集旅游產業研究、投資、資本運營、資產管理多元功能為一體的投融資平臺。以全省旅游產業優化、資源整合、精品景區打造、大型旅游節慶活動策劃等為重大主題,統一規劃建設項目,發揮資金集聚優勢,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基礎上,實現全省旅游產業發展戰略目標。鼓勵條件成熟的市州成立地方性旅游投資公司。加強投資公司與省政府國資委、國家外匯管理局甘肅省分局、國家開發銀行甘肅省分行、中國人壽甘肅分公司等部門和機構的合作,有重點、分步驟地進行金融、保險等領域的投資布局,積極走市場化發展道路。

  以旅游發展戰略為指導,以政府規劃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研究制定招商引資政策和優惠條件,進一步優化旅游投資環境,強化旅游投融資服務意識,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全社會資金參與旅游業的開發建設。鼓勵引導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和外商資本,特別是境內外戰略投資者、風險投資商、上市公司、各類企業和民間資本參與甘肅省旅游資源、旅游景區、酒店、旅行社等領域的開發、建設與經營,積極投資旅游服務業,興建旅游項目,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

  四、完善政策體系,提升產業素質

  加強對旅游企業的政策扶持,推動形成更加寬松、公平的旅游產業發展與企業成長環境。取消針對旅游企業的不合理收費,對重點旅游建設項目、旅游景區(點)所涉及的相關稅收和行政事業性收費予以優惠或者減免。落實旅游飯店與一般工業企業同等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允許旅行社為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公務活動提供交通、食宿、商務等服務。旅游企業用于宣傳促銷的費用,依法納入企業經營成本。污染物排放達標并已進入城市污水處理管網的旅游企業,繳納污水處理費后免征排污費。旅游企業招用下崗失業人員,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優惠政策。對經行業主管部門認定的高檔旅游汽車減半征收高速公路通行費,依法許可在旅游淡季運營長途客運班線。

  各級政府將旅游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做好旅游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合理保障旅游業發展用地需求,切實保障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因項目建設確需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依法按程序及時調整。單項投資億元以上的旅游項目,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允許旅游投資開發與城市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相結合。積極支持利用荒地、荒山、荒漠及廢棄礦山開發旅游項目。支持企業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興辦旅游企業。充分利用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創新鄉村旅游發展用地模式。

  五、保護資源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堅持嚴格執法,強化旅游環境保護的法律保障。甘肅生態環境脆弱,是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也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省份。生態環境保護是全省旅游業發展的前提。依照《環境影響評價法》等相關法規,嚴格實施旅游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估與審查。明確各區域經營管理主體職責,建立生態旅游目的地環境保護責任體系。強化旅游環境監管,堅決及時糾正借用旅游開發名義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切實保證旅游區生態環境質量。

  大力發展綠色旅游,建立低碳旅游發展系統。通過多種生動活潑的宣傳形式,引導和鼓勵旅游者選擇低碳旅游方式。支持賓館飯店、景區景點、鄉村旅游經營戶和其他旅游經營單位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廣泛運用節能節水減排技術,加強水土資源保護,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旅游節能節水減排工程。所有3A級以上景區內使用以清潔能源為動力的交通工具,照明系統改造為低碳高效型;干旱地區3A級以上景區的綠化工程全面采用節水滴灌技術;建設國家森林公園及自然保護區旅游垃圾回收清理系統,為地理位置偏遠的重點景區設立垃圾轉運站。餐飲酒店以建設綠色飯店為著力點,努力創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品牌企業。三星級以上飯店全部創建成為綠色旅游飯店,60%的一星、二星級飯店創建成為綠色旅游飯店。星級飯店、A級景區用水用電量降低20%。
實施生態資源保護工程,建設生態旅游示范區。重點加強祁連山、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甘南重要水源補給區、黃土高原地區和隴南山地的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綜合使用政策工具,將重要生態區域內的生態補償、退耕還林(草)、牧民定居等政策與旅游產業開發結合起來,把旅游業培育成為帶動相關產業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戰略先導產業、甘肅省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的支撐產業和生態區還林(草)后的替代產業。

  各地根據本《規劃》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措施,切實保證全省“十二五”旅游業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欧美有码在线|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日韩免费毛片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不卡网| a毛片在线播放|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日韩大乳视频中文字幕| 五月天天天色|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 麻豆精品在线|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AV熟女乱|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永久精品ww47国产| 熟女视频91| 欧美色图久久| 99在线免费播放|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久草视频精品| 久久a级片| 97se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q|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亚洲青涩在线| 91探花国产综合在线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91精品综合|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婷婷丁香| 国产成人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激情午夜婷婷| a级毛片免费看|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青草视频| 亚洲三级a|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第一页| 婷婷亚洲视频| 成人免费一级片| 午夜激情婷婷| 亚洲视频四区| 色色中文字幕|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九九久久99精品|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网综合|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欧洲亚洲一区|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成人永久免费A∨一级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毛片| 亚洲av无码专区久久蜜芽| 国产第八页|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