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日韩av资源在线,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歡迎訪問甘肅經濟信息網!
甘肅省“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規劃
  • 時間:2011-09-15
  • 點擊:2241
  • 來源:

甘政辦發〔2011〕217號

  “十二五”時期是甘肅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全省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內容和根本目的。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根據《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甘政發〔2011〕21號),編制本規劃。

  一、“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的基礎與環境

  (一)發展基礎。

  1.蔽榷ê屠┐缶鴕黨尚顯著。

  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到2010年末,全省就業總量達到1499.56萬人,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由“十五”末期的17萬人增加到2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全省完成農民工培訓230.27萬人,5年輸轉城鄉富余勞動力2168.69萬人次,比“十五”期間增加1142.77萬人次,增長111.39%。全省創勞務收入1441.83億元,比“十五”期間增加1147.26億元。高校畢業生年就業率保持在80%以上。

  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服務能力有較大提高。全省已建立省、市、縣三級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十一五”期間,累計有100萬人享受了職業培訓補貼,76.5萬人享受了職業介紹補貼,11.5萬人享受了技能鑒定補貼。

  困難群體就業得到有效援助。實現了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業保險制度的并軌。50.1萬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幫扶38914戶零就業家庭的43599人實現就業再就業。

  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基本形成。建立健全勞動用工備案制度,“十一五”末期,勞動合同簽訂率90%,其中國有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100%。全省共有2851家企業實現集體協商與集體合同制度,涉及用工70.5萬人。全省14個市州、46個縣區建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保障監察進一步加強,重點規范勞動力市場秩序、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整治非法用工,共檢查用人單位20.3萬戶,涉及勞動者944.1萬人。

  2.背醪澆立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

  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形成,社會保險覆蓋范圍逐步從國有單位向多種經濟社會組織、從單位就業人員向靈活就業人員、從城鎮居民向農村居民拓展。“十一五”末期,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42.5萬人、589萬人、164.2萬人、130萬人、82萬人,比“十五”末期分別增長了22.28%、233.56%、2.63%、85.58%和104.9%。退休人員基本養老待遇不斷提高,人均月基本養老金達到1468元,年均增幅達到12%以上。工傷保險傷殘津貼每月增加到1105元,失業保險金發放標準每月達到430元。80%以上的地區職工和居民醫保最高支付限額已達到職工平均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到70%和60%。農村新型養老保險試點加快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穩步實施。截至2010年底,34個縣被列為新農保試點縣,覆蓋556.4萬人。全省被征地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約為1.1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1906.92萬人,參合率為95.54%。

  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救助力度顯著增強。城鄉低保對象由146萬人增加到405萬人,共發放保障資金115億元。農村“五保”供養方式實現由農村互助共濟向政府財政負擔轉變,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提高到年人均2310元和1640元,供養人數達12.5萬人,共發放供養資金7.23億元。城鄉醫療救助和臨時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共發放救助資金15.3億元,實施救助456萬人次。

  社會福利、社會優撫、殘疾人事業進一步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各類養老福利機構達到693個,擁有床位2. 17萬張。全省共扶持51萬農村貧困殘疾人解決溫飽,對26萬殘疾人進行了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安置6萬殘疾人穩定就業,殘疾人就業率達到85%。為60萬殘疾人提供了康復服務,其中12萬人不同程度康復。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達到80%。

  民生投入不斷增加。“十一五”期間,全省財政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761.1億元,2010年的投入是2005年的2.6倍,年均增長25.8%。

  3.憊共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十一五”末,全省共建成1個省級和5個市州級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目前,全省共有各級各類人才市場104家、勞動力市場89家,社會保障服務中心38家。142個街道、569個鄉鎮、1064個社區建立了勞動保障工作機構,基本形成了省、市、縣、街道鄉鎮四級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網絡體系。完成了省、市、縣三級金保專網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基本實現了養老保險信息化管理。

  4背竅緹用袷杖胂災增長。

  “十一五”末,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9元,較“十五”末增長60.76%,年均增長11.43%。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308元,較“十五”末增長了67.07%,年均遞增11.52%。全省農村貧困人口為388.8萬人,脫貧人口為53.6萬人,貧困面為18.7%,43個國扶貧困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294.4元。

  (二)發展環境。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民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關鍵階段,我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立了民生優先、突出共享發展、促進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發展思路。《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0〕29號),把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予以傾斜支持。同時,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建設甘肅循環經濟示范區,國家支持關中—天水經濟區、蘭州西寧經濟區發展,扶持青海甘肅等四省藏區發展等重大舉措,都為加快我省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

  (三)存在的問題。

  “十二五”期間,全省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城鄉新增勞動力年均達44萬人,加上需要就業的失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每年需要安排就業的達50萬人左右。從勞動力的需求看,每年可新增城鎮15萬個就業崗位,加上補充自然減員等,可安排就業25萬人左右,年度城鎮勞動力人口供求缺口仍在2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就業的壓力加大,近400萬富余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而我省以農業和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不利于大量人員就業。

  社會保障體系需要盡快完善。社會保險的覆蓋范圍急需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基金承載著巨大支付壓力。城鎮個體勞動者和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突出。對困難群體的救助水平低,保障能力需要盡快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低,轉移接續難度大。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2010年全省60歲以上人口達315萬人,占總人口的11.88%。家庭保障能力也在急劇下降,對社會保障的需求尤其是養老保險及相關服務的需求驟然提升。

  建設和諧勞動關系的難度加大。工資分配關系不合理、分配秩序不規范的矛盾日益尖銳,企業工資決定機制不健全,勞資矛盾突出,用人單位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現象較嚴重,勞動爭議繼續呈大幅度上升趨勢。

  二、“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落實國家支持甘肅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緊圍繞全省總體發展思路和區域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突出重點,實施就業優先發展戰略,推動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使廣大城鄉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奔岢志鴕滌畔取

  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位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就業機制,創造平等就業機會,加強經濟結構調整和就業結構的銜接協調,強化職業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和創業能力。

  2.奔岢址務公平。

  統籌城鄉和區域,統籌各類人群,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立覆蓋全省的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加快解決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衛生、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奔岢滯懷鮒氐恪

  突出人力資源開發、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戰略意義,重點解決制約我省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突出解決大學生和農民工等困難群體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問題;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適度向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傾斜,支持“兩州兩市”(甘南州、臨夏州、定西市、隴南市)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

  4.奔岢終府引導。

  各級政府必須在就業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上發揮引導和促進作用,加強制度建設,增加財政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單位和個人的作用,共同推進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三)發展目標。

  1.本鴕的勘輟

  健全促進就業政策體系,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到“十二五”末,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3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較2010年提高4個百分點;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00萬人,創業培訓20萬人,農村勞動力累計輸轉2200萬人次以上;集中供養有勞動力的孤兒基本實現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85%左右。

  2.鄙緇岜U夏勘輟

  完善與甘肅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居民,制度協調發展,保障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服務社會化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使城鄉居民人人享有社會保障。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健全。

  ——擴大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到“十二五”末,形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人人享有社會保障的目標。全省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達到94%,失業保險覆蓋面達到95%,工傷和生育保險覆蓋面達到85%,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繼續實現應保盡保。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73萬人、171萬人、152萬人和116萬人。全省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提前實現全覆蓋,實現村干部、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與新農保并軌。

  ——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職工基本養老金最低標準由1249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左右。基本建立適度普惠型福利體系。城鄉孤兒最低養育標準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不斷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使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水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或略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失業保險金、工傷保險待遇、優撫對象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財政社會保障投入不斷增長。社會保障支出由占財政支出的16%提高到30%左右。

  ——建成與省情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到“十二五”末,全省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形式多樣、功能完善、與省情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實現全省每個縣市至少擁有1所專業養老服務機構,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覆蓋城鄉社區,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服務床位達到30張。

  ——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標準,逐步提高城鄉居民居住水平,2015年城鎮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0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達到32平方米,農村磚木、磚混住房比例達到80%以上。覆蓋城鄉居民低收入家庭和部分中低收入群體的城鄉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3.筆杖敕峙淠勘輟

  ——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十二五”末,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5830元和23100元,年均增長12%。

  ——不斷縮小城鄉、地區、行業間收入差距,加大對城鎮低收入居民的扶持,增加農民收入,減少貧困人口。5年減少貧困人口200萬人。返貧率控制在15%以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0%以下。

  ——建立合理的職工工資增長機制,提高工資性收入水平。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到1200—1500元/月。

  三、“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

  應對全省就業嚴峻形勢,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健全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機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提高就業質量,爭取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把擴大就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目標,納入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建立就業目標責任體系,并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建設帶動就業機制,加大項目建設促進就業力度。適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求,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規模。積極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落實鼓勵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廣開就業門路。加快發展能源產業和裝備制造業,打造蘭白、酒嘉、天水等能源制造業基地,擴大就業崗位。

  加強就業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設。建立城鄉勞動者統一、平等競爭的就業制度,大力開發適合農村勞動力就業的崗位,充分利用新的增長點擴大就業,推動農村勞動力向城鄉生產生活服務業轉移就業。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轉移和自主創業。通過放寬市場準入限制、稅費減免、貸款支持、財政補貼等有效措施,制定鼓勵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和外資企業等非國有企業發展以吸納就業的相關支持政策。同時為勞動者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營造公平、競爭、寬松的市場環境。

  (二)進一步促進自主創業。

  在全省確立并推行創業富民理念,積極改善創業政策環境,簡化創業行政審批程序,支持和鼓勵創業。加快構建創業公共服務和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健全創業指導中心和基層創業服務平臺,為創業人員提供多方面的基本服務。大力培育和扶持社會中介機構,支持和鼓勵中介機構為創業提供專業服務。各地應重點扶持一批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創業示范作用強的創業項目,有條件的地方要設立專項資金予以支持。

  以深入開展創建創業型城市建設為契機,結合現有園區,實施農民工創業試點工程建設。選擇10個左右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區開展農民創業促進工作試點,初步形成有利于農民創業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建設方便、及時、有效獲得資源的創業平臺。加快建設蘭州留學人員創業園等項目。積極推進大學生創業,加強創業培訓和指導,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加大資金支持,充分發揮小額貸款作用,完善部門聯動工作機制,擴大政策覆蓋面。加快創業項目庫和創業孵化基地建設。

  (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健全統一、規范、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為各類勞動者提供完善及時的職位信息、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政策咨詢和職業培訓等服務,定期公布人力資源市場供求信息和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引導各類求職者自主擇業。要加快建設縣、鄉兩級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盡量擴大覆蓋面,發揮服務功能,促進充分就業。繼續建設市級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提高規范化、專業化、信息化服務能力。逐步形成城鄉一體、信息聯網、資源共享的人力資源市場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

  (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

  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能力建設。以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為目標,建立培訓對象廣泛、培訓形式多樣、管理運作規范、保障措施健全的職業培訓工作機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鼓勵支持各類職業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用人單位依法開展就業培訓、在職培訓和創業培訓。整合社會培訓資源,加強技工院校、農村科技培訓中心、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再就業定點培訓機構的建設,積極創新公共實訓基地建設。發揮技工院校引領作用,提高技工教育培養層次和能力。力爭到2015年,全省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招收高中以上畢業生的比例達到60%以上,重點培養高級技工和預備技師。加快建設一批特色鮮明、服務產業的實訓基地和實訓中心。在全省東、中、西三個區域建設3個具有示范作用的公共職業培訓實訓基地,同時,建設10個具有當地特色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提升改造一批以初、中級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加快建設以蘭州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為核心的一批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和技能鑒定中心。

  (五)突出重點群體就業。

  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在堅持市場導向就業原則的同時,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和政策扶持,制定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民生實施計劃。組織實施一系列針對性強、效果好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活動,對高校畢業生免費開展政策咨詢、就業指導和就業推薦服務。強化社會、政府和高校責任,共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出臺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勵和支持高校畢業生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和幫助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和基層就業。

  切實支持農民工就業。繼續實施勞務輸出戰略,加強有技能勞動力的輸出工作。在提高培訓效果的基礎上,拓展勞務輸出區域,廣開農民工就業渠道。組織實施勞務品牌工作,突出甘肅勞務特色,提高輸出人員素質和技能。同時,隨著全省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積極促進全省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著力推進退役士兵就業創業工作。完善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業優惠政策,推動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促進退役士兵就業創業,形成以扶持自主就業為主、多種安置方式相結合、城鄉一體的退役士兵安置格局。

  加大對老工業基地、資源枯竭型城市和困難行業的支持力度,開發大量適合困難企業職工就業的崗位。組織開發一批公益性就業崗位,優先招用企業就業困難人群就業。針對婦女、孤兒、殘疾人員、下崗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等求職困難群體和人員,通過職業培訓補貼、職業介紹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加大援助力度,促進就業。

  (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全面推行勞動合同制度,不斷擴大集體合同覆蓋面。加快推進勞動用工備案制度。規范勞務派遣用工。引導企業改善勞動條件,加快勞動標準體系建設,加強勞動定額標準管理。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貫徹實施,建立各級勞動仲裁機構,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幫助各類勞動者解決勞動糾紛,維護勞動者的就業利益。開展基層仲裁院試點建設,努力解決基層調解仲裁機構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提高仲裁服務能力。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作用,努力形成企業和職工利益共享機制,建立和諧勞動關系。

  (七)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根據全省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考慮城鄉差異、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之間收入水平和經濟承受能力,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為重點,努力健全和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基本解決“五七工”、“家屬工”養老保險等國有企業改制、關閉破產中歷史遺留問題,統籌推進城鎮各種養老保險協調發展和制度銜接。加快推進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城鎮居民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并軌。積極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逐步縮小與企業退休人員之間的養老保險待遇差別。提前完成全省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任務。逐步推進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的有機銜接和并軌,全面開展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異地就醫結算。進一步發揮失業保險在預防失業、穩定就業和促進就業方面的作用。基本建立工傷補償、預防和康復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較好發揮預防和促進工傷康復的功能。全面建立全省統一的生育保險制度,實現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統一參保,分項管理。制定優惠鼓勵政策,促進建立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保險等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促進各項社會保險制度相互銜接,協調發展,滿足參保人員多層次保障需求。

  努力擴大社會保障參保范圍和覆蓋群體,以城鎮非公有制經濟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自由職業者、無業居民、農民工和農村居民為重點,將各類群體納入社會保險制度覆蓋范圍,著力解決困難企業職工和部分困難群體無力參保繳費問題。引導各類人員及早參保、長期參保和穩定參保。“十二五”期間,力爭養老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新農保參保人數年平均增長5%、8%、18%和30%以上,參保繳費率達到90%以上。

  鞏固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積極做好向全國統籌過渡的基礎準備工作。繼續規范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市級統籌,力爭2011年實現失業保險省級統籌,2013年前實現工傷保險省級統籌,2015年實現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建立健全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省級調劑金,為實現省級統籌創造條件。

  (八)建立民政綜合保障服務體系。

  統籌推進民政綜合保障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災害應急救助體系,提高各級政府緊急救援和應急反應能力。建立與當地經濟發展和物價上漲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低保標準和保障資金自然增長機制,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加大保障資金籌措力度,不斷提高保障水平。科學合理確定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加強城市社會福利機構和農村敬老院建設,全面改善城市“三無”對象和農村“五保”對象供養條件。提高困難群眾醫療救助水平,對符合條件的患病困難群眾全部實施救助,建立健全“參合參保、住院救助、大病救助、門診救助和慈善救助”五位一體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完善城鄉居民臨時救助制度,不斷提高救助效果。建立完善城鄉低保、“五保”供養、醫療救助、家庭收入核算、臨時救助等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救助信息管理系統。試點建設基層民政綜合公共服務中心。

  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建設,提高城鄉基層社會治理水平。到2015年,全省城市社區全部達到和諧社區建設標準。全省農村普遍開展農村社區建設工作,50%以上的新建社區達到和諧社區建設標準。著力建設社區服務設施,重點推進“一站式”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實現社區公共服務全覆蓋。

  建立和完善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居家養老、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為主要內容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城鄉居民養老服務和托管設施,實施“關愛老人一鍵救助”工程。逐步健全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優惠政策,重點推進全國綜合性養老示范基地和臨夏市國家級少數民族地區綜合性社會福利服務示范區項目建設,努力把我省建成全國福利服務標準化示范省份。發展兒童福利事業,加強孤兒救助工作,落實機構供養和社會散居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加快建設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使殘疾人基本生活、醫療、康復、教育、就業等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生活狀況明顯改善,與全省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

  (九)加快建立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增加房源供給,健全廉租房制度,切實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融資平臺,深入開展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引導各類企業、機構投資經營保障性住房。將公共租賃住房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新的增長點,健全推進機制,擴大建設規模。擴大廉租住房保障范圍,以縣市為重點,提高廉租住房保障收入線標準,實現廉租住房與經濟適用住房保障準入標準的有效銜接。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和籌集力度,提高實物配租比重。

  四、重點建設工程

  突出民生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的重要性,加快實施一批基礎性和示范性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項目,有力支撐各項民生事業發展。堅持項目建設為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服務、為民生重點工作服務、為基層和群眾生活服務的原則,實施一批關系基本服務和薄弱環節的公共服務項目,實現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項目的有機結合,促進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整體發展。

  根據“十二五”就業和社會保障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任務,突出基層城鄉居民發展需要,加快建設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項目。確定“十二五”期間的重點建設工程共10類,規劃總投資規模約為135億元左右。主要是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項目、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福利設施建設項目、防災減災建設項目、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創業實訓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民政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項目、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仲裁體系建設項目等(詳見附件)。通過扎實有效的項目建設,充分支撐和促進就業、人力資源開發和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制度建設。

  修訂完善我省勞動力市場管理、社會保險、軍人優撫、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等地方性法規。建立健全與國家就業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相配套,能夠充分反映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政策法規體系。各級政府要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法治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和行業壟斷,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完善工作機制。

  各級政府要將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突出位置,將其納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真正做到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責任、政策、資金、措施到位。各級社會保障機構和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建立和完善對相關部門的監督考核。發展改革、人社、財政、稅務、建設、民政、衛生、工商、農牧等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形成相互配套、互相支撐的運作體系,促進就業、社會保障與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私營個體協會、殘聯、行業協會等組織都要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出發,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同推進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規劃的實施。

  (三)加大資金支持。

  按照公共財政服從和服務于民生建設的原則,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和政府投資結構,逐步增加政府投資規模,建立與規劃任務相匹配的政府投資規模形成機制。加大政府財政對就業和社會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在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同時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化支出存量結構,提高財政就業和社保資金支出效率。適應公共財政和民生財政建設需要,逐步建立就業和社會保障項目建設專項資金,大力支持民生事業發展。

  (四)加強項目支撐。

  堅持民生優先,充分發揮政府基本公共服務職能,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促進全省就業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加快實施一批民生項目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和設備,促進民生事業發展。要想方設法實施好全省“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十大惠民工程”和本規劃提出的10類重點工程,增強社會事業和民生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五)實行評價考核。

  加快制定并完善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績效評價考核體系和具體考核辦法,把規劃任務和發展目標細化分解到年度工作計劃中,強化對就業、社會保障和收入分配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考核,要把考核結果作為各級政府政績考核、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中文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久久精品电影|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作爱|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日韩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午夜电影在线观看国产1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午夜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 日本一区高清|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无码高清专区| a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无码AV日韩一二三区| 国产草草影院18成年视频|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a级毛片网|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9视频在线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亚洲欧美日韩动漫| 色哟哟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中文bt天堂|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在线观看免费AV网| 日韩天堂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剧情伊人|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中国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色综合婷婷| 色综合中文| 日本成人一区| 高清码无在线看|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熟女偷拍|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a在线观看免费|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日韩国产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