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
- 時間:2012-05-25
- 點擊:2162
- 來源:
甘政辦發〔2012〕129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省屬各企業:
《甘肅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甘肅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名牌戰略,不斷提高我省企業整體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加快推進全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特制定本規劃。
一、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十一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圍繞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目標,大力推進名牌戰略,積極培育壯大名牌產品企業,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名牌產品脫穎而出,名牌產品的技術質量水平、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名牌建設、重視名牌成長的良好環境。“十一五”時期,全省共評定甘肅名牌產品533個,其中5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業中已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一批優秀企業走出國門,成功進入國際市場,促進了“中國制造”質量水平的提高,為甘肅名牌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甘肅名牌戰略的實施,對全省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發展戰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面臨形勢。當前,我省品牌戰略的實施和推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底子薄、基礎差,優勢不強。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我省大多數名牌產品規模、產量、產值、市場占有率都有很大差距,比較優勢不明顯,品牌競爭力不強。二是部分企業觀念陳舊,阻礙名牌戰略的推進。一些企業對實施名牌戰略的意義認識不夠,爭創意識不強,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對企業名牌發展的長遠謀劃,導致產業品牌優勢逐步削弱,阻礙企業健康發展。三是產品市場知名度低。由于宣傳推廣工作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四是各級政府推動、扶持名牌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要在整體規劃、資金保障、技術改造和協力配合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大力推進工業強省戰略和質量振興,提高我省產品、企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名牌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切實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名牌戰略,努力打造更多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為促進我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為目標,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及中藏藥、特色農副產品、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體現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產品為重點,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強化名牌戰略對促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促進全省企業質量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走以質取勝,自主創新,促進自主品牌發展的道路,努力創立名牌、經營名牌、培育名牌、規范名牌,提高名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覆蓋率。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原則。各地政府負責全面推進本地區名牌戰略,加強宏觀指導,充分調動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大力開展培育、宣傳和保護名牌產品工作,制定扶持和獎勵政策,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推進名牌戰略,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2.企業主體原則。企業是推進名牌戰略的主體。促使企業充分認識創建名牌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質量興企的發展理念,把大力加強名牌建設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作為提高競爭力、產品質量和品牌實力的根本途徑。
3.市場導向原則。實施名牌戰略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名牌產品發展規劃,從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滿意度、企業誠信建設等方面入手,把市場營銷與名牌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4.質量第一原則。名牌產品的基礎是質量。要從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體系、測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穩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5.突出重點原則。圍繞全省產業調整和發展規劃,選擇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實施分類指導原則,制定名牌產品培育規劃,完善扶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突出培育重點。
(三)總體目標。通過深入推進名牌戰略,到2015年,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導向、符合國際慣例、遵循名牌自身發展規律的長效機制,培育一批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在全省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中具有主導地位的甘肅名牌產品,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優勢產業名牌產品的數量明顯增加。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及中藏藥、特色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省重點扶持企業和大企業集團為重點,培育一批名牌產品,并形成若干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力爭到“十二五”末,有效期內的甘肅名牌產品總數達到500個以上。
2.名牌產品的帶動力明顯提升。以產業鏈延伸和集群化發展為重點,選擇優勢企業集中的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建立名牌創建示范區,形成一批具有行業主導能力的名牌產品和企業群體,擴大名牌生產企業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名牌產品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新技術、新材料以及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科技產品為重點,加強產學研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生產企業。企業獲得專利數量較“十一五”末提高10%。
4.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企業質量意識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甘肅名牌產品生產企業100%通過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規模以上企業的名牌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工作重點
(一)培育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名牌產品。在高新技術領域,突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電子信息、集成技術、生物工程、生物制品、有色工業、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氯堿化工、風電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優先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引導有色管棒材、板帶箔、合金、粉體等新產品生產企業爭創名牌產品;推進鎳、鋁、銅、鉛、鋅、鈷、稀土等精煉產品和精細加工產品先進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步伐;繼續扶持鋼鐵、冷軋板材帶材、新型材、專用材、合金鋼等產品生產企業提升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實物質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
一、現狀與形勢
(一)發展現狀。“十一五”期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圍繞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總體目標,大力推進名牌戰略,積極培育壯大名牌產品企業,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的名牌產品脫穎而出,名牌產品的技術質量水平、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已初步形成了全社會關心名牌建設、重視名牌成長的良好環境。“十一五”時期,全省共評定甘肅名牌產品533個,其中5個產品榮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在全國乃至世界同行業中已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一批優秀企業走出國門,成功進入國際市場,促進了“中國制造”質量水平的提高,為甘肅名牌的國際化奠定了基礎。甘肅名牌戰略的實施,對全省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發展戰略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面臨形勢。當前,我省品牌戰略的實施和推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底子薄、基礎差,優勢不強。與國內發達省市相比,我省大多數名牌產品規模、產量、產值、市場占有率都有很大差距,比較優勢不明顯,品牌競爭力不強。二是部分企業觀念陳舊,阻礙名牌戰略的推進。一些企業對實施名牌戰略的意義認識不夠,爭創意識不強,投入力度不足,缺乏對企業名牌發展的長遠謀劃,導致產業品牌優勢逐步削弱,阻礙企業健康發展。三是產品市場知名度低。由于宣傳推廣工作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名牌產品的知名度。四是各級政府推動、扶持名牌的力度還需進一步加大,要在整體規劃、資金保障、技術改造和協力配合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大力推進工業強省戰略和質量振興,提高我省產品、企業、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時期。必須深刻認識名牌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切實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名牌戰略,努力打造更多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市場競爭力強的名牌產品,為促進我省經濟轉型跨越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確保產品質量和安全為目標,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及中藏藥、特色農副產品、電子信息、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節能、環保、資源綜合利用等體現我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產品為重點,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強化名牌戰略對促進產品結構、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優化,促進全省企業質量水平、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促進我省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走以質取勝,自主創新,促進自主品牌發展的道路,努力創立名牌、經營名牌、培育名牌、規范名牌,提高名牌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和覆蓋率。
(二)基本原則。
1.政府引導原則。各地政府負責全面推進本地區名牌戰略,加強宏觀指導,充分調動各有關部門的積極性,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大力開展培育、宣傳和保護名牌產品工作,制定扶持和獎勵政策,引導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推進名牌戰略,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進。
2.企業主體原則。企業是推進名牌戰略的主體。促使企業充分認識創建名牌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質量興企的發展理念,把大力加強名牌建設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戰略,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作為提高競爭力、產品質量和品牌實力的根本途徑。
3.市場導向原則。實施名牌戰略必須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定名牌產品發展規劃,從市場占有率、消費者滿意度、企業誠信建設等方面入手,把市場營銷與名牌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增強市場競爭力。
4.質量第一原則。名牌產品的基礎是質量。要從研發、生產、營銷、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建立健全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化體系、測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在確保質量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生產規模,穩步提高市場占有率。
5.突出重點原則。圍繞全省產業調整和發展規劃,選擇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重點產品,實施分類指導原則,制定名牌產品培育規劃,完善扶持政策,優化資源配置,突出培育重點。
(三)總體目標。通過深入推進名牌戰略,到2015年,建立健全適應市場經濟導向、符合國際慣例、遵循名牌自身發展規律的長效機制,培育一批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競爭力,在全省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和優勢產業中具有主導地位的甘肅名牌產品,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1.優勢產業名牌產品的數量明顯增加。以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電化工、清潔能源、生物醫藥及中藏藥、特色農產品加工、電子信息等行業的龍頭企業、省重點扶持企業和大企業集團為重點,培育一批名牌產品,并形成若干個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力爭到“十二五”末,有效期內的甘肅名牌產品總數達到500個以上。
2.名牌產品的帶動力明顯提升。以產業鏈延伸和集群化發展為重點,選擇優勢企業集中的產業集聚區、開發區建立名牌創建示范區,形成一批具有行業主導能力的名牌產品和企業群體,擴大名牌生產企業的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名牌產品對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
3.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升。以新技術、新材料以及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科技產品為重點,加強產學研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產品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方面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生產企業。企業獲得專利數量較“十一五”末提高10%。
4.產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企業質量意識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逐步提升,甘肅名牌產品生產企業100%通過相關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規模以上企業的名牌產品總體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三、工作重點
(一)培育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名牌產品。在高新技術領域,突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電子信息、集成技術、生物工程、生物制品、有色工業、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氯堿化工、風電設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技術領域,優先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引導有色管棒材、板帶箔、合金、粉體等新產品生產企業爭創名牌產品;推進鎳、鋁、銅、鉛、鋅、鈷、稀土等精煉產品和精細加工產品先進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步伐;繼續扶持鋼鐵、冷軋板材帶材、新型材、專用材、合金鋼等產品生產企業提升自主品牌的科技含量,實物質量趕超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