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棉花市場監測基本狀況
- 時間:2003-01-22
- 點擊:77
- 來源:
據農業部市場預警系統監測,2002年我國棉花播種面積減少,總產量下降,原棉(未梳棉)進口略大于出口。2002/03年度全球棉花產不足需,期末庫存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2002年國內外棉花價格大幅度回升。
生產方面:由于2001年和2002年播種期間棉花價格低迷,影響了生產者積極性,2002年我國棉花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12%左右,其中春播棉面積縮減14%左右。預計棉花總產下降8%左右。 進出口方面:2002年棉花進出口漲幅均較大。1-11月份我國出口原棉12.97萬噸,同比增長149%;進口原棉13.35萬噸,增長155%。我國棉花主要出口到東亞和東南亞;進口主要來源于美國、澳大利亞、多哥和科特迪瓦,其中以美國最多,1-11月累計進口美棉7.1萬噸,占總進口量的53%。
2002年棉花進口大增,首先是由于棉花產量下降,可供資源量不足;其次是國內高等級棉花不能夠滿足紡織行業需求,企業轉向國際市場尋求資源。出口大幅度上升,是由于國際棉花價格在年中開始上升時高于國內價格,我國曾簽下一批出口合同。
供求方面:從國內供求看,預計2002/03年度我國棉花總供給減少10%左右,其中2002年產量和期初庫存減少,進口增加。總消費量增加2%左右,其中除出口增加外,其余消費基本持平。國內棉花供求偏緊,期末庫存將下降。從國際供求方面看,綜合美國農業部和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等國際機構2002年12月的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02/0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1928萬噸,同比減少220萬噸,減幅為10.1%。全球棉花總消費量為2053萬噸,增長40萬噸,增幅約為1.9%。由于全球產量下降,消費量上升,棉花期末庫存預計下降到907萬噸,庫存消費比為44.1%,仍高于正
常水平。
價格走勢:2002年國內外棉花價格同步大幅度上升。
國內市場:(1)棉花收購價格。2002年9月中旬新棉上市以來,我國棉花產區收購價大部分比上年同期有大幅上漲。開秤初期,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每市斤籽棉價格多在1.7-1.9元(折合皮棉420-460元/擔),遠高于上年同期1.4-1.6元的價格水平;新疆、甘肅棉花價格比上年略有上升,多在380元左右。10-11月份,棉花收購價格繼續小幅上漲。12月份,由于多數地區遭受雨雪天氣,棉花品級和價格有所下降,全國籽棉收購價平均為2元/市斤,折合皮棉470元/擔。(2)軋花企業皮棉銷售價格。受2001/02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大幅度增長、棉花交易市場出庫儲備棉和陳棉拍賣等因素的影響,2002年初國內市場棉花價格處在一個較低的價位。1-2季度,國內中準級棉花銷售價格一直在7500-8000元/噸之間徘徊;下半年棉花銷售價格開始上升,在8月中下旬沖高到10737元/噸,9月份價格略回調,10月份價格又開始上揚,到12月份國內棉花價格已經上升到11028元/噸,比6月初上升了29.1%。
國際市場:2002年國際市場棉花價格的走勢與我國棉花價格走勢相近。1-6月份英國利物浦棉花展望A指數徘徊在41美分/磅,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也處在歷史上一個較低的價位。7-8月價格有所回升,上升到49美分/磅。12月底上升到55.70美分/磅。國際棉花價格上漲主要原因首先是全球棉花減產,消費量增加的形勢已成定局;其次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棉價偏高,進口增加,推動了國際棉價進一步上漲;第三是澳大利亞持續干旱,希臘、土耳其等國持續降雨以及美國近期的惡劣天氣都使棉花價格再次受到影響。
生產方面:由于2001年和2002年播種期間棉花價格低迷,影響了生產者積極性,2002年我國棉花播種面積比上年減少12%左右,其中春播棉面積縮減14%左右。預計棉花總產下降8%左右。 進出口方面:2002年棉花進出口漲幅均較大。1-11月份我國出口原棉12.97萬噸,同比增長149%;進口原棉13.35萬噸,增長155%。我國棉花主要出口到東亞和東南亞;進口主要來源于美國、澳大利亞、多哥和科特迪瓦,其中以美國最多,1-11月累計進口美棉7.1萬噸,占總進口量的53%。
2002年棉花進口大增,首先是由于棉花產量下降,可供資源量不足;其次是國內高等級棉花不能夠滿足紡織行業需求,企業轉向國際市場尋求資源。出口大幅度上升,是由于國際棉花價格在年中開始上升時高于國內價格,我國曾簽下一批出口合同。
供求方面:從國內供求看,預計2002/03年度我國棉花總供給減少10%左右,其中2002年產量和期初庫存減少,進口增加。總消費量增加2%左右,其中除出口增加外,其余消費基本持平。國內棉花供求偏緊,期末庫存將下降。從國際供求方面看,綜合美國農業部和國際棉花咨詢委員會等國際機構2002年12月的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02/03年度全球棉花產量為1928萬噸,同比減少220萬噸,減幅為10.1%。全球棉花總消費量為2053萬噸,增長40萬噸,增幅約為1.9%。由于全球產量下降,消費量上升,棉花期末庫存預計下降到907萬噸,庫存消費比為44.1%,仍高于正
常水平。
價格走勢:2002年國內外棉花價格同步大幅度上升。
國內市場:(1)棉花收購價格。2002年9月中旬新棉上市以來,我國棉花產區收購價大部分比上年同期有大幅上漲。開秤初期,長江流域和黃淮流域每市斤籽棉價格多在1.7-1.9元(折合皮棉420-460元/擔),遠高于上年同期1.4-1.6元的價格水平;新疆、甘肅棉花價格比上年略有上升,多在380元左右。10-11月份,棉花收購價格繼續小幅上漲。12月份,由于多數地區遭受雨雪天氣,棉花品級和價格有所下降,全國籽棉收購價平均為2元/市斤,折合皮棉470元/擔。(2)軋花企業皮棉銷售價格。受2001/02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大幅度增長、棉花交易市場出庫儲備棉和陳棉拍賣等因素的影響,2002年初國內市場棉花價格處在一個較低的價位。1-2季度,國內中準級棉花銷售價格一直在7500-8000元/噸之間徘徊;下半年棉花銷售價格開始上升,在8月中下旬沖高到10737元/噸,9月份價格略回調,10月份價格又開始上揚,到12月份國內棉花價格已經上升到11028元/噸,比6月初上升了29.1%。
國際市場:2002年國際市場棉花價格的走勢與我國棉花價格走勢相近。1-6月份英國利物浦棉花展望A指數徘徊在41美分/磅,國際市場棉花價格也處在歷史上一個較低的價位。7-8月價格有所回升,上升到49美分/磅。12月底上升到55.70美分/磅。國際棉花價格上漲主要原因首先是全球棉花減產,消費量增加的形勢已成定局;其次是中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棉價偏高,進口增加,推動了國際棉價進一步上漲;第三是澳大利亞持續干旱,希臘、土耳其等國持續降雨以及美國近期的惡劣天氣都使棉花價格再次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