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2-07-06
- 點擊:360
- 來源:
一、2010年生態保護與建設基本情況<?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搶抓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機遇,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關于生態保護建設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把生態建設與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使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得到進一步的有效遏制。
2010年,國家安排我省營造林總任務244.3萬畝,較上年增加33.9萬畝,增長16.5%。按照工程分:天然林保護工程公益林建設80萬畝;退耕還林荒山造林70.5萬畝;三北四期93.8萬畝。通過黃河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等一批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15.10平方公里。國家安排我省退牧還草圍欄建設任務1140萬畝,補播改良460萬畝。通過一系列生態工程的實施,我省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生物多樣性發生好轉。
2010年,《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規劃》和《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已編制完成并向國家發改委報送。《祁連山北坡水源涵養生態補償試驗示范方案》和《甘肅省濕地生態補償方案》已報送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局。《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規劃》和《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已完成實地評估論證,規劃已進入審批程序。同時,《甘肅省三大內陸河流域鹽堿化及沙化治理規劃》和《甘肅長江流域“兩江一水”生態保護與治理規劃》已組織開始編制。舟曲“<?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后,在全力籌措資金、開展搶險救災的同時,編制完成了《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災后重建生態修復規劃》,并組織開展了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編制工作。《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已通過水利部和中咨公司的審查評估,列入國務院2010年專項規劃審批計劃之中。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民勤蔡旗斷面下泄水量達到2.6億立方米,可基本實現規劃確定的近期治理目標。黑河流域近期治理任務全面完成,節水效果明顯。今年是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實施的第三年,游牧民定居、水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的實施為改善甘南生態環境,提高黃河水源涵養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規劃已成為我省生態保護與建設的重要途徑。
2010年,積極推進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補助、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生態效益補償和改革工作。
二、2011年工作重點
2011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開拓進取,開創生態建設和保護新局面。
(一)積極開展生態補償試點,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圍繞建立祁連山生態補償區,重點加強冰川與水源涵養林的保護與建設,探索構建政策法規保障體系,逐步實行強制性措施,全面保護森林生態系統。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研究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二)繼續抓好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退牧還草工作。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局《關于適當調整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有關事項的通知》(發改西部〔2010〕2670號)要求,做好我省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的調整工作。盡快出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工程管理辦法。
(三)進一步強化措施,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全力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爭取啟動實施石羊河流域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祁連山生態保護與建設、長江流域“兩江一水”生態保護與建設、祁連山生態補償試驗區等重點項目。( 張暉 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