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小城鎮發展和改革
- 時間:2009-03-15
- 點擊:0
- 來源:
一、 2005年全省小城鎮發展改革進展情況
2005年,圍繞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全省著力加強省級重點鎮試點工作的探索,著力加強發展和改革工作的結合,著力加強對基層試點鎮好經驗、好做法的總結推廣,使全省小城鎮的發展和改革試點工作有了明顯進展。
(一)大力開拓全省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統一思路、明確標準、突出重點、協調工作方式”的指導思想,起草了《進一步做好全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甘肅省發展改革試點鎮重點選擇扶持標準》,提出了工作思路、扶持標準、政策措施和辦法等。二是按照今年3月23日省發展改革委小城鎮試點《會議紀要》精神,起草了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發展方面、改革方面的具體要求。在發展方面,要求試點鎮提出加快發展的工作新思路;堅持發展抓項目,加快培育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道路、交通、給排水和垃圾處理問題;吸納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定居;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改善農民變為居民的政策和居住環境等。在改革方面,要求試點鎮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鎮級財政,率先推進“鎮財鎮用縣管”的試點;鼓勵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建立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吸引社會、個人和民間資金參與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推進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合理解決小城鎮發展用地問題;積極推進小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三是起草了我省《關于開展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試點的目標、主要內容及扶持政策,為開展全省小城鎮試點奠定了一定基礎。
(二)積極推進行政管理、戶籍制度等各項改革。一是改革鎮政府管理機構。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目標和要求,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積極推進政府內部機構改革。大多數試點鎮將原來的眾多部門和“七所八站”撤并為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等幾個職能部門,加強了對城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領導、協調和服務。二是降低門檻,改革戶籍制度。各試點鎮普遍改革原來的戶籍管理辦法,對凡在城鎮內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的人員及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屬,均可辦理城鎮常住戶口,不受居住時間和指標的限制,不收任何費用,根據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鼓勵引導農民向鎮區聚集。平涼的四十里鋪鎮近年先后有6000人進入鎮區。曲子鎮放寬城鎮戶口準入條件,今年將鎮區內的900戶、4135人保留其承包耕地,全部轉為城鎮戶口。三是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各試點鎮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小城鎮的生存和發展基礎,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對小城鎮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熱供電、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加強小城鎮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和凈化工作,努力構筑良好的建設和發展環境。金昌市的朱王堡鎮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靠盤活土地資源,以地聚財,千方百計啟動民間資金。近幾年,累計籌措建設資金1.7億多元,先后建成綜合服務設施21項、商業服務設施32項。慶陽市的驛馬、和盛、榆林子,平涼市的四十里鋪、安口等都不斷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四是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許多試點鎮都成立了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土地問題。鎮區內國家建設和城鎮建設用地,由鎮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有償使用。鎮規劃土地管理所全面負責城鎮規劃、開發建設管理工作。五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各試點鎮都把這一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像武南、和平、峪泉、中川等,積極探索建立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城鎮居民的后顧之憂。洛門鎮今年安排城鎮低保610戶、1186人,發放低保金94萬余元。安排農村特困戶、重災戶620戶、2750人,計劃生育獎勵扶助48人。四十里鋪鎮近幾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1人,45萬元。董志鎮設立了社會勞動保障事務管理所,為486人辦理了醫療保險,將403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三)積極招商引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各試點鎮堅持“發展抓項目”的方針,把抓好項目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榆中縣和平鎮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帶動了全鎮的快速發展。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9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9億元,地區性財政收入2400萬元。目前全鎮已有企業180多家,每年新辦和引進各類產業項目20個左右,固定資金投資額增長都在2億元以上,2005年達到4.4億元。蘭州市在中川鎮設立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示范基地,著手建設中川空港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投資10億元的吉利汽車、投資2億元的大得利醫藥等4個項目已入園建設。武南鎮今年新引進項目6個,總投資額達7200萬元;續建項目進展順利,投資3100萬元、年產2萬噸啤酒麥芽生產線的金業麥芽,投資1.03億、年產3萬噸熏醋和1萬噸保健醋擴建項目都已建成投產。
(四)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選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2005年,全省把引導、扶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壯大鎮域經濟作為開展試點的重點工作。驛馬鎮圍繞白瓜籽、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優勢,一方面建立“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方面培育出口創匯企業大戶。至目前,全鎮外向性企業已達47戶,8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近幾年,農產品收購加工量均在15萬噸以上,其中白瓜籽加工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今年出口創匯2600萬美元。洛門鎮繼續做大做強蔬菜主導產業,實現以菜興鎮。2005年該鎮市場交易額達14億多元,其中僅蔬菜市場年成交4億多公斤,成交額達3億多元。江洛鎮堅持抓了以鉛鋅為主的礦產品采選、以黃牛為主的草畜開發、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產業開發。文峰鎮發揮定西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優勢,建設了一批集中藥材收購、加工、銷售及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新型企業,產品暢銷我國東南沿海各大藥廠、藥店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四十里鋪今年新建、續建各類項目15個,總投資達2.45億元,已建成項目9個完成投資6805萬元。
(五)城鎮化水平提高,撤鄉并鎮取得進展。據統計,2004年我省城鎮化率為28.6%,比上年增加1.3個百分點,2005年已接近30%。從2001年到2005年,我省城鎮化步伐加快,結束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從24.01%提高到近30%,每年平均提高1個多百分點。從2000年開始,我省開展了撤鄉并鎮工作。至目前,全省鄉鎮總數1240個,其中有建制鎮456個,鄉755個,民族鄉29個,街道辦事處113個。據統計,全省共撤并鄉鎮312個,減少工作人員1.5萬人,減少財政支出約6000萬元。
(六)小城鎮的資金、項目支持有一定增加。近幾年來,國家各部委開展的試點不少,像建設部搞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企業局搞的鄉鎮企業試點、原國家計委搞的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等,都有一定的進展。我們在去年底對省發改委投入小城鎮建設項目、資金作了匯總統計,以摸清省發改委對小城鎮投入的實際情況,動員各處室對試點鎮積極投入,對試點工作給予重視。初步統計,2005年我省對101個小城鎮建設項目總投入約2.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4億元,產業項目2600萬元。
總的來看,我省的城鎮化工作和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有一定的進展。目前,全省14個市州的大部分建制鎮對爭當國家、省上試點都有較高的積極性,對爭取國家和省上給予一定的資金和項目支持有一定的期望,對國家小城鎮中心出臺一些試點政策支持發展改革試點有熱切的等待。我們在推進小城鎮試點工作中做了一些努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大多數試點鎮經濟實力不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和發展不均衡,產業支撐能力弱,試點鎮就業崗位不足,吸納勞動力較少,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大多數小城鎮供水不足,排水不暢,交通不便,距離國家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很大距離。
二、2006年小城鎮發展改革工作重點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小城鎮工作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繼續堅持發展和改革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明確小城鎮試點工作的基本思路,抓改革力求創新體制,抓發展重在項目建設,對國家試點和省上試點給予優先支持和適當傾斜,促使一批試點鎮迅速壯大,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點。
(一)做好開展全省發展改革試點鎮試點和推薦上報全國第二批發展改革試點鎮的各項工作。
(二)進一步做好試點鎮的項目、投資落實工作。結合貫徹落實我省“十一五”規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重點扶持10個以上試點鎮,每個小城鎮爭取安排投資500萬元至1000萬元。
(三)結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督促3個國家級和省級試點鎮編制科學、合理的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確定今后五年各試點鎮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四)以改革促發展,協調市(州)、縣(區)重點抓好小城鎮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界定試點鎮的工作職能,整合機構,提高效率,理順權責關系。二是深化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改革。三是繼續推進財政管理體制,給予試點鎮財政分成的傾斜政策,建立鎮一級財政和金庫。四是加快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對進城農民的限制,切實實行按居住地和就業原則確定身份的戶籍登記制度。五是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社會保障和生活服務體系,解除進鎮落戶農民及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
(五)推動各試點鎮轉變小城鎮政府職能,突出重點,抓好試點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協調幫助解決試點鎮轉變職能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實行包片包干、責任到人。各試點鎮所在市(州)、縣(區)要拿出扶持優先發展試點鎮的政策、辦法和措施,切實幫助試點鎮克服困難,加快試點的步伐。
(六)按照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的《通知》要求,做好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主要是做好前期工作,將符合掛鉤試點條件的試點鎮納入省級掛鉤試點工作總體方案。
2005年,圍繞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健康發展,全省著力加強省級重點鎮試點工作的探索,著力加強發展和改革工作的結合,著力加強對基層試點鎮好經驗、好做法的總結推廣,使全省小城鎮的發展和改革試點工作有了明顯進展。
(一)大力開拓全省小城鎮健康發展的新路子。一是按照“統一思路、明確標準、突出重點、協調工作方式”的指導思想,起草了《進一步做好全省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和《甘肅省發展改革試點鎮重點選擇扶持標準》,提出了工作思路、扶持標準、政策措施和辦法等。二是按照今年3月23日省發展改革委小城鎮試點《會議紀要》精神,起草了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的工作要求,提出了發展方面、改革方面的具體要求。在發展方面,要求試點鎮提出加快發展的工作新思路;堅持發展抓項目,加快培育和壯大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重點解決道路、交通、給排水和垃圾處理問題;吸納農民進城務工、就業定居;發展社會公益事業,改善農民變為居民的政策和居住環境等。在改革方面,要求試點鎮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鎮級財政,率先推進“鎮財鎮用縣管”的試點;鼓勵和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建立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多元化投融資體制;吸引社會、個人和民間資金參與小城鎮的建設和發展;推進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合理解決小城鎮發展用地問題;積極推進小城鎮住房、就業、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三是起草了我省《關于開展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提出了試點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試點的目標、主要內容及扶持政策,為開展全省小城鎮試點奠定了一定基礎。
(二)積極推進行政管理、戶籍制度等各項改革。一是改革鎮政府管理機構。按照“小政府、大服務”的目標和要求,遵循“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積極推進政府內部機構改革。大多數試點鎮將原來的眾多部門和“七所八站”撤并為黨政辦、經濟發展辦等幾個職能部門,加強了對城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領導、協調和服務。二是降低門檻,改革戶籍制度。各試點鎮普遍改革原來的戶籍管理辦法,對凡在城鎮內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的人員及與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親屬,均可辦理城鎮常住戶口,不受居住時間和指標的限制,不收任何費用,根據本人意愿保留其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鼓勵引導農民向鎮區聚集。平涼的四十里鋪鎮近年先后有6000人進入鎮區。曲子鎮放寬城鎮戶口準入條件,今年將鎮區內的900戶、4135人保留其承包耕地,全部轉為城鎮戶口。三是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各試點鎮都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小城鎮的生存和發展基礎,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對小城鎮道路交通、供水排水、供熱供電、郵政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大力加強小城鎮綠化、美化、硬化、亮化和凈化工作,努力構筑良好的建設和發展環境。金昌市的朱王堡鎮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思路,靠盤活土地資源,以地聚財,千方百計啟動民間資金。近幾年,累計籌措建設資金1.7億多元,先后建成綜合服務設施21項、商業服務設施32項。慶陽市的驛馬、和盛、榆林子,平涼市的四十里鋪、安口等都不斷加大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進展。四是改革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許多試點鎮都成立了職能部門,統一管理土地問題。鎮區內國家建設和城鎮建設用地,由鎮政府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有償使用。鎮規劃土地管理所全面負責城鎮規劃、開發建設管理工作。五是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各試點鎮都把這一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像武南、和平、峪泉、中川等,積極探索建立養老、醫療、失業等社會保障制度,解除城鎮居民的后顧之憂。洛門鎮今年安排城鎮低保610戶、1186人,發放低保金94萬余元。安排農村特困戶、重災戶620戶、2750人,計劃生育獎勵扶助48人。四十里鋪鎮近幾年共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41人,45萬元。董志鎮設立了社會勞動保障事務管理所,為486人辦理了醫療保險,將403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
(三)積極招商引資,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各試點鎮堅持“發展抓項目”的方針,把抓好項目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榆中縣和平鎮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帶動了全鎮的快速發展。2005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94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7.9億元,地區性財政收入2400萬元。目前全鎮已有企業180多家,每年新辦和引進各類產業項目20個左右,固定資金投資額增長都在2億元以上,2005年達到4.4億元。蘭州市在中川鎮設立秦王川農業高科技產業示范基地,著手建設中川空港循環經濟產業園,目前投資10億元的吉利汽車、投資2億元的大得利醫藥等4個項目已入園建設。武南鎮今年新引進項目6個,總投資額達7200萬元;續建項目進展順利,投資3100萬元、年產2萬噸啤酒麥芽生產線的金業麥芽,投資1.03億、年產3萬噸熏醋和1萬噸保健醋擴建項目都已建成投產。
(四)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選準經濟發展的突破口。2005年,全省把引導、扶持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壯大鎮域經濟作為開展試點的重點工作。驛馬鎮圍繞白瓜籽、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優勢,一方面建立“公司+農戶+基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方面培育出口創匯企業大戶。至目前,全鎮外向性企業已達47戶,8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近幾年,農產品收購加工量均在15萬噸以上,其中白瓜籽加工出口量占全國總量的70%。今年出口創匯2600萬美元。洛門鎮繼續做大做強蔬菜主導產業,實現以菜興鎮。2005年該鎮市場交易額達14億多元,其中僅蔬菜市場年成交4億多公斤,成交額達3億多元。江洛鎮堅持抓了以鉛鋅為主的礦產品采選、以黃牛為主的草畜開發、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種植等特色產業開發。文峰鎮發揮定西中藥材生產基地的優勢,建設了一批集中藥材收購、加工、銷售及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現代新型企業,產品暢銷我國東南沿海各大藥廠、藥店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四十里鋪今年新建、續建各類項目15個,總投資達2.45億元,已建成項目9個完成投資6805萬元。
(五)城鎮化水平提高,撤鄉并鎮取得進展。據統計,2004年我省城鎮化率為28.6%,比上年增加1.3個百分點,2005年已接近30%。從2001年到2005年,我省城鎮化步伐加快,結束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從24.01%提高到近30%,每年平均提高1個多百分點。從2000年開始,我省開展了撤鄉并鎮工作。至目前,全省鄉鎮總數1240個,其中有建制鎮456個,鄉755個,民族鄉29個,街道辦事處113個。據統計,全省共撤并鄉鎮312個,減少工作人員1.5萬人,減少財政支出約6000萬元。
(六)小城鎮的資金、項目支持有一定增加。近幾年來,國家各部委開展的試點不少,像建設部搞的小城鎮建設試點、鄉鎮企業局搞的鄉鎮企業試點、原國家計委搞的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項目等,都有一定的進展。我們在去年底對省發改委投入小城鎮建設項目、資金作了匯總統計,以摸清省發改委對小城鎮投入的實際情況,動員各處室對試點鎮積極投入,對試點工作給予重視。初步統計,2005年我省對101個小城鎮建設項目總投入約2.7億元,其中基礎設施投入2.4億元,產業項目2600萬元。
總的來看,我省的城鎮化工作和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有一定的進展。目前,全省14個市州的大部分建制鎮對爭當國家、省上試點都有較高的積極性,對爭取國家和省上給予一定的資金和項目支持有一定的期望,對國家小城鎮中心出臺一些試點政策支持發展改革試點有熱切的等待。我們在推進小城鎮試點工作中做了一些努力,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大多數試點鎮經濟實力不強,優勢特色產業培育和發展不均衡,產業支撐能力弱,試點鎮就業崗位不足,吸納勞動力較少,基礎設施投資嚴重不足,大多數小城鎮供水不足,排水不暢,交通不便,距離國家的要求和期望還有很大距離。
二、2006年小城鎮發展改革工作重點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小城鎮工作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中心,繼續堅持發展和改革相結合的方針,進一步明確小城鎮試點工作的基本思路,抓改革力求創新體制,抓發展重在項目建設,對國家試點和省上試點給予優先支持和適當傾斜,促使一批試點鎮迅速壯大,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點。
(一)做好開展全省發展改革試點鎮試點和推薦上報全國第二批發展改革試點鎮的各項工作。
(二)進一步做好試點鎮的項目、投資落實工作。結合貫徹落實我省“十一五”規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重點扶持10個以上試點鎮,每個小城鎮爭取安排投資500萬元至1000萬元。
(三)結合“十一五”規劃的編制,督促3個國家級和省級試點鎮編制科學、合理的小城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研究確定今后五年各試點鎮經濟發展的總體目標、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務。
(四)以改革促發展,協調市(州)、縣(區)重點抓好小城鎮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科學界定試點鎮的工作職能,整合機構,提高效率,理順權責關系。二是深化土地利用與管理制度改革。三是繼續推進財政管理體制,給予試點鎮財政分成的傾斜政策,建立鎮一級財政和金庫。四是加快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對進城農民的限制,切實實行按居住地和就業原則確定身份的戶籍登記制度。五是加強社會保障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社會保障和生活服務體系,解除進鎮落戶農民及相關人員的后顧之憂。
(五)推動各試點鎮轉變小城鎮政府職能,突出重點,抓好試點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協調幫助解決試點鎮轉變職能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實行包片包干、責任到人。各試點鎮所在市(州)、縣(區)要拿出扶持優先發展試點鎮的政策、辦法和措施,切實幫助試點鎮克服困難,加快試點的步伐。
(六)按照國家發改委和國土資源部的《通知》要求,做好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開展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鉤試點工作。主要是做好前期工作,將符合掛鉤試點條件的試點鎮納入省級掛鉤試點工作總體方案。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2007年小城鎮發展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