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0-05-17
- 點擊:0
- 來源:
甘肅省民族自治地區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臨夏回族自治縣以及張家川回族自治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共2州5縣,國土面積18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40%??側丝?30.38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91.54萬人。
一、2009年甘肅省民族地區發展情況
2009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民族地區干部群眾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重要機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改善民生,注重生態保護,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社會事業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平穩較快發展。全年民族自治地區實現生產總值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0.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2億元,增長40%。大口徑財政收入22.5億元,增長21%;地方財政收入11.1億元,增長1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71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2253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2億元。
(一)政策效應初步凸現
2009年,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和《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的實施意見》,在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區域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以及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時,根據民族地區的特點和需要,統籌安排了一大批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工程。在安排建設資金時,根據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降低建設資金配套比例。屬于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和財政困難縣確實無力承擔的,根據情況不再硬性要求地方配套。按照有關法律、產業政策和專項規劃,加大了對民族自治地方特色資源開發項目的支持力度。增加了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加強扶貧開發力度,重點開展了農田水利、人畜飲水、鄉村道路、小流域治理、草場建設等農村小型基礎設施工程,幫助農牧民改善了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更加關注民族地區民生問題,將邊境縣、貧困縣和民族自治縣的縣級醫療衛生機構、鄉鎮衛生院等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專項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加強貧困鄉“村村通”廣播電視、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電影放映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通過以上措施有力地促進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順利
甘南州迭九公路一期、鐵尺梁隧道、兩河口至舟曲縣城二級公路基本建成,迭部至紅星公路完成路基,郎木寺至瑪曲公路、沙木多黃河大橋、洮硯大橋等重點項目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岷縣至合作、尕秀至瑪曲二級公路、冶峽隧道及接線工程開工。甘南拉卜楞機場正式批復。臨夏至郎木寺高速公路批準立項,蘭州至合作鐵路通過預可研審查。臨夏州康臨高速公路完成總工程量的70%,累計完成投資18.22億元。祁家黃河大橋建成通車。蘭州至臨夏至合作鐵路項目建議書已經國家發改委審批;臨夏至大河家二級公路可研通過評審,近期將開工建設。肅南縣投資1.9億元,完成了元白公路、皇泱公路、皇鏵公路、順大公路建設任務。民族地區18條通鄉油路和111項通暢、通達工程改造完工。
夏河、卓尼縣城防洪工程取得實質進展。合作市格河治理項目完成初步設計。城區民族特色化改造步伐加快,合作城區供水管網改造、夏河縣城集中供熱、舟曲縣城區道路及排水、碌曲縣城區生活垃圾處理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城市功能進一步提升。臨夏市城區供水水源工程開工建設。阿克塞縣城市排污管網改造、生活垃圾處理場等工程列入國家投資計劃。肅北縣投資1900多萬元,啟動實施了縣城集中供熱工程。肅南縣投資8320萬元,7個續建項目完工,18項新建工程全部建成,另有8個新建工程也完成了全部年度建設內容;投資7040萬元,實施了48項集鎮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天??h整治道路5640平方米,鋪設雨污水管線744米,并完成部分路段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和2、3號供熱站節能改造。
天然氣入合作列入中石油天然氣建設計劃,引洮濟合、引洮入潭工程完成立項審查。臨夏州天然氣長輸管線項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即將開工。當金山5萬千瓦高原型風電場試點項目開始實施“四通一平”工程;碌曲多松多、舟曲立節等3個110千伏送變電工程投運,多合330千伏送變電、洛迭110千伏送電等8個骨干電網加快建設。和政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藏傳佛教寺院“寺寺通電”目標實現。
(三)生態保護取得初步成效
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工程加快實施,完成投資6.2億元,其中8000萬元開展牧民定居工程建設。投資9875萬元,實施退牧還草260萬畝,退化草場補播117萬畝。投資6379萬元,實施退耕還林3.2萬畝,天然林管護509萬畝,補植補造1.14萬畝,封山育林21.5萬畝,義務植樹203萬株,建設公益林4.3 萬畝。完成“三北”工程造林3500畝。合作面山綠化工程新增3480畝,累計達到1.41萬畝。建設中蒙邊境草原防火隔離帶72公里,實施草原滅鼠60萬畝,草原蟲災防治50萬畝,草原除毒草5萬畝。舟曲、迭部、天祝3縣水土流失治理46平方公里。天祝雙龍溝金礦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二期工程和打柴溝鎮金強河、抓喜秀龍鄉永豐兩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全面完成。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編制完成。
(四)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全面實施,二期寄宿制建設、中小學危房改造項目進展順利。免除學雜費并享受免費教科書等政策落實到位?;廪r牧村“普九”債務4106萬元。雙語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不斷完善??萍挤蘸屯茝V體系逐步健全。投資1.75億元,建成夏河等3個縣級綜合醫療機構和25所鄉鎮衛生院、100所村衛生室。農牧民參合率達98%,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達89%。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取得新成績。人口和計劃生育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出生率、自增率分別為14.26‰和7.7‰。部分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牧民書屋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拉卜楞寺申報為國家古籍文物保護單位。城鄉體育事業健康發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西新工程”進展順利。救災、城鄉低保、救助等資金發放到位。地震、物價、藏語言文字、氣象、地方志、殘疾人工作等事業取得新進展。
全省民族地區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受自然環境惡劣、市場發育程度低、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自我積累能力較弱等因素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較慢,與全省平均水平仍有不小差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任重而道遠。
二、2010年主要工作
2010年,全省上下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區域發展戰略,緊緊抓住發展和穩定兩件大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前提,以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著力點,以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為保障,全面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民族地區“十二五”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組織完成《甘肅省民族地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在認真總結《甘肅省民族地區“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執行情況的基礎上,加強調查研究,認真梳理發展思路、超前謀劃建設項目,編制完成《甘肅省民族地區“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甘肅省人口較少民族“十二五”發展規劃》。
(二)著力改善民生
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按時保質完成碌曲、瑪曲、東鄉、積石山4縣“兩基”攻堅任務。大力推進學校布局結構調整,加快寄宿制學校建設,完成年度學校布局調整任務。擴大高中辦學規模,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學校。大規模培訓中小學校長和骨干教師,壯大名、優、特教師隊伍。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力提升縣級初中、高中和鄉級中心小學辦學水平,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推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完善藏漢雙語教學體系。推進科技創新,提高推廣應用能力,加強與省內外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合作。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啟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衛生事業改革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立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疾病防控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改善州縣鄉村四級醫療衛生服務條件。提高應對重大傳染病、地方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新型農牧村合作醫療籌資和管理水平,開展門診統籌試點工作。進一步增加城鄉低保數量,擴大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
發展民族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事業。加快民族文化藝術展示中心和圖書館建設,改善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條件。加強藏語言等文字譯制工作。加快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農牧民書屋”工程。開展千臺大戲送農牧村、文化下鄉進社區活動。加強城鄉體育設施建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爭取完成規定“村村通”廣播電視建設任務,配合抓好夏河等地中、短波實驗臺建設,廣播、電視覆蓋率繼續提升。加快鄉鎮計生服務所建設進度。
加快民族地區廉租住房項目建設進度。加大農村危舊房改造力度,爭取提高補助標準,完成游牧民定居全部工程任務。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爭取開工建設甘南拉卜楞機場。做好蘭州至合作、西寧至合作至川主寺、成都至蘭州鐵路、敦格鐵路等項目前期配合工作,爭取蘭州-臨夏-合作鐵路開工建設。力爭臨夏至合作高速公路開工,康臨高速公路年內建成通車。完成兩河口至舟曲二級公路、迭部至紅星、舟曲縣城至黑水溝、瑪曲至若爾蓋等公路建設工程;實施好岷縣至合作、尕秀至瑪曲二級公路和冶峽隧道及接線工程;開工建設臨夏-大河家二級公路。完成合作至冶力關、冶力關至新城二級公路可行性研究。做好黃河瑪曲至白河橋段、洮河九甸峽段水運開發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引洮濟合”和“引洮入潭”兩大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啟動合作市格河綜合治理工程。加快碌曲縣青走道水庫項目前期工作,黃河炳靈電站工程全面建成,福川、白川、蓮麓、齊家坪等電站建成發電。積極穩妥實施水庫移民后期扶持規劃。力爭完成夏河、卓尼縣城防洪工程。實施好卓尼等縣牧區節水灌溉項目。加快永靖縣西部山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引哈濟黨”、阿勒騰鄉水源涵養和綜合治理等規劃編制進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全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公用事業以及其他領域的建設和改造。
(四)抓好重點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項目
推進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建設項目。啟動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區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規劃。抓好長江上游白龍江流域生態功能修復與水土流失及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啟動大蘇干湖濕地保護工程。繼續實施石羊河流域天??h防沙治沙及生態恢復工程,將易地扶貧搬遷與石羊河流域治理結合起來,啟動實施石羊河流域易地搬遷項目。加快牛羊育肥小區、草原鼠害綜合治理、青稞基地等項目進度。“三化”草場治理、草原滅鼠、退牧還草完成當年任務,確保民族地區天然林和國家級公益林生態安全。
(五)加快特色優勢產業開發
幫助民族地區盡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區域特點的產業結構,加快資源優勢向市場優勢的轉化。大力發展綠色食品和民族風味食品,加快臨夏黃酒、皮革加工、清真食品,肅南鹿系列產品加工和卓尼、迭部、天祝山野菜加工企業建設。做好產業開發和企業技術改造,擴大加工規模,同時,繼續促進藏醫藥等優勢資源開發逐步向深加工方向發展。此外,加快民族地區旅游景點道路、供電、供水、通訊、食宿等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旅游業發展基礎。
(六)貫徹落實好中央和國家支持甘肅藏區的發展政策
在繼續落實好《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支持青海等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甘政發[2009]30號)的基礎上,根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中央和國家相關要求,抓好甘肅藏區改善民生、社會事業發展、生態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重點領域的項目建設,落實好支持政策,確保藏區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此外,比照國家支持藏區政策,繼續積極爭取國家給予臨夏回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特殊政策支持,并加大對張家川、肅南、肅北、阿克塞等四個民族自治縣的支持力度。
(賈永安 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