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0-05-19
- 點擊:341
- 來源:
一、2009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9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擴內需、保增長、促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奮力拼搏,狠抓落實,圓滿完成了本年度各項預期目標,使全市步入了產業開發加快、經濟轉型加速、項目建設力度加大、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新階段。
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02.2億元,增長14.6%;固定資產投資突破300億元大關,達到353.53億元,增長58.5%;大口徑財政收入突破40億元大關,達到44.7億元,增長33.3%,創下歷史新高;一般預算收入突破20億元大關,達到22.6億元,增長29.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8.17億元,增長25.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130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2686元,增長12.6%;糧食總產量完成110.86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
(一)項目工作取得新進展。搶抓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機遇,形成了上爭、內聚、外引一起上,爭取、建設、管理一齊抓的項目工作格局,一些事關發展全局、人民群眾期盼多年的重點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是項目開工最多、投資最大、建設速度最快的一年。新開工項目124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8個,增長37%。實施擴大內需項目554個,總投資26億元。
(二)工業發展取得新進展。進一步加大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建設力度。隴東油田新增135萬噸產能建設、慶陽煉化搬遷改造項目快速推進。生產原油313.26萬噸,增長7.4%;原油加工123.8萬噸,增長7.6%。年產1200萬噸的核桃峪和年產800萬噸的新莊超大型煤礦相繼開工建設,劉園子煤礦建設進展順利,年產500萬噸的馬福川煤礦完成三通一平,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的正寧南部、寧縣南部、環縣北部、鎮原北部等煤田普查、詳查、精查均取得重要成果。積極實施“中小企業解困工程”,在全省率先出臺了扶持企業發展6項政策措施,新上了天材水泥60萬噸粉磨、沙棘系列產品深加工等10個地方工業項目,完成投資87.7億元。地方工業產銷繼續回升。
(三)“三農”工作取得新進展。糧食總產量達到110.86萬噸,創歷史新高。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成效明顯,種植全膜雙壟溝播玉米151.5萬畝,接近全省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新種紫花苜蓿105.7萬畝,肉牛飼養量82.3萬頭,肉絨羊飼養量292萬只,新栽蘋果32.8萬畝,種植瓜菜149.4萬畝,其中設施瓜菜5.6萬畝。認定省級重點龍頭企業4戶、無公害產地16處、無公害農產品16個,新增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92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109個,試點村主導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快速發展。生態建設完成:工程造林21.3萬畝、封山育林11.8萬畝、新修梯田21.8萬畝、流域治理461平方公里。勞務輸出53.4萬人,實現勞務收入36.6億元。國家農業部和省上先后在我市召開了旱作農業、農村沼氣建設、土地流轉、農民工培訓現場會。
(四)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西長鳳高速公路、寧長二級公路宮河至長慶橋段、西平鐵路建設進展順利,機場改擴建工程已經動工;實施農村公路項目180個,1770公里,完成投資近5億元,是農村公路建設投入最大、里程最多的一年。揚黃人飲續建、巴家咀電力提灌更新改造和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完成年度建設任務;解決農村安全飲水10.5萬人。城鄉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文明城市創建和“一城十鎮百村”工程扎實推進,市區主干街道拓展延伸、舊街區提質改造、集中聯片供熱,各縣城區廉租房建設、街道拓寬、供排水、污水處理以及重點鎮建設共完成投資31.2億元,增長24.7%,市容鎮貌變化明顯,全市城鎮化率達到28.1%。
(五)改革開放取得新進展。農村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序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成效明顯,市、縣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鄉財縣管”、“村財鄉管”、“校財局管”改革進一步擴大,4個縣實現了財政省直管縣改革。地方金融改革試點取得新進展。院地合作進一步加強,與13所院校簽訂了合作協議,實施科技合作項目13項。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進南京雨潤、重慶阿爾康、山東東阿阿膠、天津天士力、陜西麗彩集團、中油川慶鉆宇公司等一批強勢企業在我市投資,與中國鋁業、中國電力投資集團達成投資開發意向。實施50萬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256個,完成投資66億元,增長64%。“家電下鄉”“萬村千鄉”“新網工程”為主的擴大內需政策全面落實,市場流通活躍,商品消費快速增長,住房、汽車、通訊、互聯網、餐飲、文化教育等成為消費熱點。外貿出口企業在逆境中發展,完成出口供貨值8億元,增長8%。
(六)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教育工作成效顯著,我市被評為全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先進地區。教育布局調整力度加大,成立了慶陽職教集團,組建了慶陽理工中專,撤并普教中小學及教學點300所,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二本以上進線率達到25.5%,較上年提高3.91個百分點??萍脊ぷ鞯玫郊訌姡萍佳邪l、創新和新技術推廣步伐加快。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城鄉居民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與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建立了技術幫扶關系。文化事業全面進步,成功舉辦了2009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和第七屆中國慶陽香包民俗文化節,一批文藝作品和優秀劇目獲得省級以上獎勵?!凹t色旅游建設年”活動富有成效,景點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省基礎教育、經典誦讀、農家書屋、社科工作、地方病防治、計劃生育現場會在慶陽市召開。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省、市確定的17件民生實事落實到位。城鎮新增就業2.7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績,被授予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獎——“長安杯”。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防災減災體系進一步健全。
二、201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主要預期目標:生產總值達到345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59.6億元,增長30%;大口徑財政收入達到54億元,增長20.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7.7億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020元,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40元,增長16.9%。
發展重點和主要任務
一是搶占老區建設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先機,全面推進項目工作大轉型。從全市產業大開發、項目大建設、投資規模大增長的形勢出發,經過認真論證篩選,全市共安排投資億元以上的各類重大建設項目36個,總投資95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114億元。在安排的36個重大項目中,續建項目13個,總投資174.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8億元;新建項目27個,總投資54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5億元;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6個,年度計劃完成前期3個。
二是強勢推進資源開發,奮力打造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確保慶陽煉化搬遷改造集中加工項目年內建成投產。加快煤炭資源勘探開發步伐,力爭長慶油田和華能集團西峰生產生活基地盡快開工建設,馬福川、毛家川年產各500萬噸煤礦、正寧和環縣各2×100萬千瓦一期、西峰2×30萬千瓦、良平和環縣兩個330千伏輸變電、四大工業集聚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能源化工項目年內開工建設;加快啟動正寧羅川、合水、鎮北等一批后續煤礦建設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將慶(陽)涇(川)煤電化產業開發列入國家循環經濟園區,奮力打造高水平的現代工業新區。
三是努力破解“瓶頸”制約,強化 “兩大基礎”支撐。全力構建以民航、鐵路、主干公路、地下管道和輸變電網為主的立體交通網絡框架,推進能源戰略安全大通道建設,為開發大產業、建設大基地提供有力支撐。確保慶陽機場4C級改建工程年內建成投運。在加快西(安)平(涼)鐵路、西(峰)長(慶橋)鳳(翔)高速公路、寧長二級公路等續建交通項目完成年度實施計劃的同時,力爭長青鐵路長慶橋至西峰段、雷(家角)西(峰)高速公路、華池新(堡)南(梁)二級紅色旅游路、西氣東輸二線鎮(原)西(峰)支線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長青鐵路慶陽至汪水塘段、甜水堡至慶城至合水至寧縣至正寧羅兒溝圈高速、華池打扮梁至慶城至西峰至鎮原至平涼高速、肖(金)王(咀子)二級公路等重大交通項目前期工作進度;盡快啟動平涼(崇信)至鎮原至肖金至寧縣至黃陵鐵路、西電東送超高壓送電工程前期工作;積極爭取實施西部農村“暢通工程”和“通達工程”,建立和完善全市交通網系。
立足當前生產生活用水,著眼未來優勢資源和重大產業開發用水,堅持蓄、引、提、改、節“五措”并舉,統籌天上、地表、地下“三水”齊抓,大力開發水資源,破解工程性水資源不足的難題。在抓好揚黃人飲續建、市區第二水源等大型水利在建項目的同時,盡快開工建設揚黃人飲續建向慶城延伸供水、巴家咀電灌工程更新改造、千池百湖、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等一批大型水利生態環境項目;積極開展煤田開發配套供水、馬蓮河水質改造、董志塬治理保護等一批重大水利生態項目前期工作。以資源勘探開發區域為重點,加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治理力度,圍繞建設大型綠色能源化工基地、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建立以節地、節水、節能為主的節能降耗減排長效機制,增強生態環境對資源開發的承載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是以振興革命老區為契機,加快新農村建設進程。重點是重建“隴東糧倉”,壯大以草畜、林果、瓜菜為主的三大農村主導產業,堅持不懈地推進“七個百萬工程”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盡快開展重建“隴東糧倉”工程前期工作;奶牛和生豬標準化養殖小區項目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江蘇雨潤集團西峰分廠年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力爭年內建成投產;退耕還林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天保工程等均要完成年度投資計劃。
五是圍繞區域中心城市定位,進一步加快城鎮化步伐。按照創建發展活力、人文魅力、生態文明城市的目標定位,強化城市建設,提升城市品位,塑造文明城市形象。加快市區主干街道延伸拓展、舊城區改造、慶陽湖(雨洪集蓄保塬生態)等重點工程建設進度,年內開工建設。按照城鄉一體化的思路,集中建設一批縣城和重點鎮街道拓展、排洪、供水改造、聯片供熱、垃圾污水處理、三期廉租住房項目以及“百鎮千村”示范工程,統籌推進中心城市、縣城、重點小城鎮和小康村良性互動發展。
六是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擴大市場消費需求。著力打造市場物流平臺,積極培育房地產、私家車、高檔耐用家具、餐飲、運輸通信、休閑娛樂等消費熱點,提升現代服務業經營水平,拓寬商貿流通領域。繼續落實“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雙百市場工程”、“家電下鄉”活動等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拓展消費市場,擴大城鄉消費需求,增強經濟增長的內在拉動力。加強市場經營動態監管,整頓市場經營秩序,特別是加大對房地產、水電暖、油煤氣、食品藥品等消費領域的整治力度,規范市場行為,營造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順應新形勢、新變化,創造性地開展物價工作,切實加強商品特別是重要商品價格監控,著力解決熱點價格問題,加強市場價格監督檢查,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價格秩序。
七是全面推進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切實抓好教育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落實普惠教育政策,結合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創新教學方法,完善教育機制,提高教育質量,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統籌紅色革命游、黃土風情游和子午嶺生態游,開發農耕、歧黃、民俗文化產業,對接文化、旅游、節會一體化產業鏈,增強經濟發展軟實力。堅持民生至上,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城鄉低保、創業促就業、社會保障等惠民政策,繼續為民承辦一批實事,著力改善城鄉弱勢群體生產生活條件,維護社會安定與和諧。加快市、縣各類學校校舍,市中醫院、市第二人民醫院,各縣(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市體育館、體育場,鄉鎮綜合文化站、計生服務站,農民體育健身工程,以及基層公檢法司項目建設步伐。舉全市之力籌辦好第十二屆全省體育運動會和下一屆中國•慶陽農耕文化節等大型節會活動,樹立慶陽對外形象。
八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重點是繼續推進農村土地流轉、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教育文化等體制改革,加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步伐。大力推進新一輪政府機構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金融、稅制、財政等體制改革。鞏固和完善投資體制和項目管理機制,逐步化解潛伏在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體制、機制性障礙。
九是全力編好全市各項“十二五”規劃。高度重視和加強規劃編制的組織領導工作。在全面總結和評價“十一五”成就和經驗、學深吃透國家政策精神實質、深入開展規劃前期重大課題調研、下功夫做深做細重大項目的篩選論證的基礎上,切實做好市、縣(區)兩級規劃綱要、市級31部專項規劃、3部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確保把我市各類規劃編制成戰略重點突出、目標任務明確、市情特色明顯的發展藍圖,使其成為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五年施政綱領。
(白常身 田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