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1-15
- 點擊:1789
- 來源:張掖日報
張掖日報記者蔣云 馬岳榮
時值隆冬,天寒地凍,但在國道213線旁的甘州區新墩鎮雙塔村,一座座大棚在陽光照射下格外耀眼。走進大棚,工人忙著采收第一批成熟的香菇。
今年,來自河南的周林海承包6座大棚全部種植香菇。近期氣溫下降,蔬菜價格上漲,他種植的香菇賣上了好價錢。“一個大棚種植了香菇,一天能采摘三四百斤,市場行情好,一斤能賣5元,這幾座棚一天收入兩三千元。”正在采摘香菇的周林海打開了話匣子。
如今,像周林海一樣靠種植香菇發家致富的人不在少數。近年來,甘州區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帶動、產業推動、農戶聯動”的工作思路,扶持壯大食用菌生產核心基地和龍頭企業,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打造別具特色的食用菌產業,食用菌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經濟效益日益提升,已成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特色產業。
2018年,區上引進國內食用菌龍頭企業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在巴吉灘投資8億元建設集食用菌研發、生產、加工、觀光一體的戈壁食用菌產業園。目前,項目一期工程日產40噸海鮮菇自動化瓶裝生產線于2019年9月投產。投入運營一年多來,所生產的海鮮菇一直走俏市場,近期海鮮菇更是供不應求,每天出庫量都在30噸左右。“我們企業將持續推進食用菌產業園二期工程建設,通過食用菌產品工廠化建設,實施開發秸稈制作培養基,開發菌渣制作飼料,建設食用菌研發中心等項目,延伸食用菌上下游產業鏈,合理利用扶貧產業資金,通過產業建設、穩定就業,為全區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甘肅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宋超說。
該區充分利用沿祁連山淺山區冷涼氣候資源和豐富的種養業副產品資源,把食用菌產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沿山冷涼地區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著力構建種植業、養殖業、菌業“三元雙向”農業循環模式,在投資融資、規模生產、設備購置、產品銷售、科技投入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全區食用菌生產初步形成自動化恒溫溫室、節能日光溫室、鋼屋架大棚三種生產模式共存的生產格局。如今,建起紫家寨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新墩鎮雙塔村香菇生產基地等食用菌生產示范點3個,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2020年,全區食用菌生產面積達3021畝,日生產菌袋能力26.5萬袋,全區年生產食用菌4.51萬噸,總產值達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