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4
- 點擊:1803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文 潔
從“蘭州灰”到“蘭州藍”,省城蘭州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全省大氣、水環境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雪豹、馬麝、鵝喉羚、白唇鹿、巖羊……如今的祁連山,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常與人類“邂逅”;
藍天白云,美麗潔凈的草原,黃河之水川流不息流經甘南瑪曲草原,柔軟如毯的草地綿延起伏,湛藍如洗的天空蒼鷹盤旋
……
這是多年來甘肅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真實寫照。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百姓福祉,關乎民族未來。
近年來,全省上下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隴原大地生機勃發,處處綻露美麗容顏。
祁連山生態修復初見成效
西部生態安全屏障更牢固
初春的祁連山區仍然寒冷刺骨。在祁連山國家公園肅南段,藏野驢、普氏原羚在草原上覓食奔跑……寂靜的祁連山草原也已春意萌動。
在祁連山護林一線,600余名護林員為保護野生動物,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默默堅守著。“雖然很艱苦,但每當看到祁連山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種群數量顯著增多,我們心中就有一種特別的榮耀感、自豪感!”這是護林員的共同心聲。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礎性、底線性任務,從祁連山生態破壞問題整改入手,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生態環境問題整治,祁連山生態保護“由亂到治,大見成效”。
截至2020年,祁連山保護區內144宗礦業權已全部退出并完成補償工作,42座水電站已完成分類處置,25個旅游設施項目已完成分類整改;全省自然保護區自查發現1845個問題,已整改完成1824個,整改完成率98.86%。
目前,以祁連山為重點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和生態修復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如今,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生產經營項目全部退出,少了人為擾動,多了動物種群,一些多年難覓蹤影的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時有出現,生態修復治理區草木茂盛,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呈現出休養生息的良好景象。
根據生態環境部衛星遙感監測數據顯示,我省自然保護區內新增人類活動疑似問題點位和面積呈現出“雙下降”趨勢。
天藍水清空氣更加清潔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
初春的蘭州,天空碧藍,河水清亮,陽光和煦,清風徐徐。
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蘭州黃河之濱人行步道,跑步、健身的市民日漸多了起來。如今的黃河兩岸亮麗安寧,已成為眾多水鳥棲息的樂園。
蘭州市民段建德喜歡在黃河邊放風箏。1955年出生在蘭州的他在黃河邊長大,作為一名“老蘭州”,他對于蘭州的變化深有體會:“蘭州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天更藍了,黑臭水體整治后水也更清了。生活在蘭州,這幾年幸福指數越來越高了。”
這樣的可喜變化不僅僅發生在蘭州,我省各地的群眾也深切感受到了環境質量改善帶來的幸福感。
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3.7%,14個市州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國家二級標準,9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全省國控斷面水質優良率達100%,18條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完成整治并達到“無黑臭”等級,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過去五年,我省聚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不斷擦亮生態底色,提亮發展成色。“十三五”期間,我省突出抓好生態環境工作重點,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緊盯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地區,堅持優化調整四大結構,深入治理工業、燃煤、機動車、揚塵四類污染源,全面開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工業窯爐綜合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大氣污染“冬防”攻堅四大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我省立足水污染治理、水資源節約、水生態保護,圍繞“保好水、治差水”,扎實推進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和重點流域綜合治理。全面完成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整治任務,18條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完成整治并達到“無黑臭”等級。
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僅關乎發展,更關乎人民群眾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幾年來,我省圍繞“提氣、降碳、強生態,治水、固土、防風險”,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好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使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不斷推進生態環境治理
綠色發展底色更加鮮明
綠色,是充滿生機的顏色,更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動人旋律。
“十三五”期間,我省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基因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2015年以來,我省先后投入環保專項資金80.87億元,用于支持重點污染治理項目、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工作,促進各地認真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堅持綠色發展導向,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夯實基礎。
日前,省政府完成全省省級“三線一單”編制工作,《關于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已正式實施。
“三線一單”是指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建立以“三線一單”為核心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
“全省共劃定了842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分為優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實施分類管控。省里將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區域,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作為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精細化、規范化、智能化。”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三線一單”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把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作為推進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風險防控等工作的重要依據和生態環境監管的重點內容。
“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方向,牢牢把握“實現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總要求,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圍繞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蘭州大氣污染系統深度治理重點任務,方向不變、力度不減,拓寬廣度、延伸深度,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動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新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