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5-20
- 點擊:1613
- 來源:甘肅日報
育苗現場郁郁蔥蔥。
今年一季度,甘肅農墾集團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克服新一輪新冠疫情影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健全“農業生產+項目建設+市場營銷”產業鏈,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躬身農事生產忙
“保障38萬畝糧食種植面積、17.5萬噸糧食產量和110萬畝以上播種面積”。甘肅農墾集團面對全年重要目標任務,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多措并舉,促使農業生產尤其是糧食生產提質增效,力爭當好全省農業領域的“國家隊、排頭兵”。
農業生產,科學施技是關鍵。為提升科學種田水平,開春以來,甘肅農墾集團各農業企業積極開展技術講座、實地交流和參觀學習活動。黃羊河農場、西湖農場、亞盛勤鋒分公司和亞盛山丹分公司等邀請專家,圍繞水肥一體化應用、機采棉種植、病蟲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方面開展農業技術培訓,現場解疑答惑,提高了基層管理人員、農業技術員和種植戶的農業生產及田間管理技術水平。
為及時將新品種、新技術、新標準送到田間地頭,多家企業農技人員及時更新完善作物種植技術規程,積極與種植戶進行春播技術交流,到種植現場把脈支招,引導幫助職工群眾積極開展春耕生產。
農業生產主要抓手在機械化。亞盛條山分公司的條田里,5臺裝載了北斗應用系統的農用拖拉機穿梭在農田里“施展拳腳”,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播種技術,實現了無人駕駛,成為今年春耕春播的新能手,有效解決了種植作物播行不整齊,耕地浪費大,重播、漏播嚴重等問題。
近年來,甘肅農墾集團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機械化,農墾大馬力農機達1537臺(套),大宗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2%,玉米、馬鈴薯、苜蓿草、食葵、甜菜作物等實現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
走進亞盛薯業新建的植物組培中心,精致小巧的培養皿里,馬鈴薯脫毒苗在營養基的滋養下生長正旺。今年,薯業集團計劃生產組培苗4959萬株,目前已出苗844萬株,苗室存苗660萬株。
育苗是生產的重要環節。整棚、點籽、滴水、覆膜、揭膜、噴藥、施肥……在興農辣椒公司辣椒育苗基地,每個生產環節有序開展,149座溫室大棚內春意盎然,1.2億株辣椒幼苗整齊地栽植在穴盤上,同時,在育苗過程中實施高標準統一管控,為今年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條山分公司使用無人機預防果園霜凍災害。
項目建設趕進度
甘肅農墾集團各企業在織密防疫網的同時,搶抓項目建設有利時機,確保工程質量,保障工程不延期。
管道安裝、平整地塊、建設排水井……施工人員繁忙的身影,在西湖農場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隨處可見。
作為農產品增收主要戰場之一,高標準農田建設始終松懈不得。甘肅農墾集團今年計劃完成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目前西湖農場、小宛農場、黃花農場、山丹農場、黃羊河農場、條山農場等12家企業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
建設循環農業、現代農業是農業生產的趨勢。為提升集團有機肥、生物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的生產能力,亞盛股份開展有機肥及生物添加劑預混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目前,主體發酵陳化車間和造粒包裝車間框架及檁條安裝完成,車間圍墻砌筑、地坪澆筑和設備基礎制作正在有序推進。
同時,亞盛亞美特公司多方位打造生產線,目前已完成采購PE熱熔管生產線1條,高速滴灌管生產線1條,皇甫山國儲林水肥一體化示范區項目施工進度已完成85%。
亞盛亞美特公司對新生產線進行安裝調試。 本組圖片由甘肅農墾集團提供
產銷對接擴平臺
一季度以來,甘肅農墾集團各企業降成本、強營銷,雙管齊下,積極拓寬產銷渠道,實現產銷兩興旺。
今年伊始,普安康公司積極爭取到足量的出口產品配額,通過采取授權特約渠道銷售,規范市場銷售秩序,相關產品銷售同比增長59%,取得了“開門紅”。
針對養殖成本上漲、產品銷售價格下跌等諸多不利因素,甘肅農墾天牧乳業成立專項工作組,著力與合作商談判、壓降成本、拓展銷售渠道,一季度累計生產生鮮乳29223噸,銷售生鮮乳29022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凈增加6355萬元,增幅70.3%。
為保障農資供應,亞盛農服公司早準備、早謀劃,在訂貨會后根據銷售訂單量積極與廠家簽訂采購合同,提前執行采購任務,保障了墾區及周邊農民生產需要。
甘肅農墾莊園牧場則根據市場變化積極調整生產訂單,確保主要銷售渠道和大型商超貨源充足,有力保障了“奶瓶子”的安全穩定供應。公司積極創新銷售模式,一方面建設自有線上銷售平臺,輻射傳統經銷商,幫助經銷商自建社群,改造傳統送奶入戶模式;另一方面完成與大型社團平臺、電商平臺的合作,成功入駐多多買菜、美團、國旅商城等線上銷售平臺,提升了線上銷售。(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煜宇 通訊員 劉 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