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9-07
- 點擊:1083
- 來源:蘭州晨報
開欄的話
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之際,蘭州晨報開設“喜迎二十大”專欄,全方位、多角度報道全省各地、各行各業、各族各界干部群眾以昂揚精神風貌迎接黨的二十大的實際行動,聚焦發展巨變,反映親歷感受,表達熱切期盼,共同感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鏗鏘足音,見證堅定不移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敬請關注。
今年8月底,在中共甘肅省委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甘肅”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傳出好消息,新能源已成為甘肅第一大電源,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新能源建設進入快車道,遍地開花,堅持穩增風光電裝機,強化新能源消納和轉化利用,加大電力外送,穩步開發生物質能,新能源比例不斷提高。隴原大地正全力開展“風光”事業,努力將好風景變成好“錢”景。
風光新能源已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
2018年6月底,甘肅武威古浪縣黑松驛鎮黑松驛村光伏電站等三座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均投入運營,標志著全省“十三五”規劃第一批村級光伏扶貧電站實現并網發電。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面板成為大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幾塊板子擱在那,不用管就能發電。一年除去家里用的電免費用,還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在光伏施工場干一些打樁、搬運貨物的活,每天也有100多元工資。”當地村民對光伏電站項目帶來的好處贊不絕口。
瓜州地處河西走廊西端,有“世界風庫”之稱,當地人說這里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能資源量大質優,是全國風能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2006年3月,瓜州風電項目開建;2007年,省上提出“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規劃,瓜州縣風電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金秋時節走進瓜州,滿眼數不清的高大風車,直徑幾十米長的風電裝備葉片,在大風吹動下悠悠旋轉,引吭高歌。截至目前,瓜州共建成風電場39個,安裝各類型風電機組4670余臺,并網容量790萬千瓦,占全省風電總裝機的45.8%。從“世界風庫”到“風電王國”,瓜州幾代人夢寐以求的變風害為寶藏的夙愿已成為現實。
根據中國氣象局2020年資源評估,甘肅風能技術開發量5.6億千瓦,全國排名第4;光伏發電技術開發量95億千瓦,全國排名第5,無限“風光”給隴原發展帶來無限商機。
有數據表明, 2012年,全省新能源完成發電量97.1億千瓦時,折合節約標煤119.43萬噸。
“十三五”期間,我省累計消納清潔能源1512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185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42億噸。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新能源在建項目2500萬千瓦,并網裝機3200萬千瓦、同比增長31.7%,新能源裝機占全省電力總裝機的49.6%,已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新能源發電量309億千瓦時,發電量占比28%,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和產業構建的重要牽引。
“十四五”我省新能源裝機力爭達8000萬千瓦
為將隴原風光產業的巨大天然優勢轉變為發展動能,我省制定出臺了《關于培育壯大新能源產業鏈的意見》,率先在全國集中開工第一批1285萬千瓦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啟動實施傳統領域新能源強鏈、新興產業新業態補鏈、重點領域上下游產業延鏈、新能源電力外送增鏈四大產業鏈發展計劃。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新能源并網裝機達到8000萬千瓦。
甘肅省國資委今年還出臺了《省屬企業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攻堅行動方案》,力爭到2025年,省屬企業新能源新增裝機1200萬千瓦,新能源電站和裝備制造新增投資突破600億元,新增產值200億元。
堅持因地制宜、分塊開發,推動形成“河西風光資源開發變風景、中東部地區風光應用成盆景”的開發格局。在河西地區,突出建設特大型新能源基地,進一步拓展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金(昌)張(掖)武(威)千萬千瓦級風光電基地規模。在敦煌、金塔、玉門等地實施“光熱+風光電”一體化項目,甘肅省騰格里、巴丹吉林、庫木塔格等沙漠地區5700萬千瓦風光電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布局。在河東地區,圍繞建設綜合能源基地,放大慶陽、平涼等地能源種類豐富的優勢,以煤為“媒”,實施400萬千瓦調峰煤電項目,撬動境內風光新能源有效利用。在其他地區,開展分布式光伏整縣推進試點,在張掖高臺縣、金昌永昌縣、定西通渭縣和10個鄉村建設省級示范縣的部分鄉鎮開展試點。
引進配套產業113個完成投資33.8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打造新能源千億級產業鏈”決策部署,把新能源產業與新能源項目結合起來,在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重大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落地。
目前,全省共引進配套產業113個,初步完成投資33.81億元。酒泉市正泰、阿特斯光伏組件,中復碳芯電纜,西安中車、東方電機風電發電機,江蘇華納機艙罩等一批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項目建成投產。寶豐集團多晶硅上下游協同項目、西部重工法蘭生產、廣東歐昊高效異質結電池、陽光電源儲能設備制造等一批產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金昌市、武威市、張掖市分別圍繞儲能產業、光伏治沙、制氫產業開展招商引資,部分項目進展較快。武威重通成飛大兆瓦級風電葉片已建成投產,金昌晶科切片、張掖偉力得全釩液流電池于8月底投產。能源優勢正在加快向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
甘肅外送電量中新能源占比46.1%
新能源裝機后,還要統籌解決消納、外送、調峰、并網、產業等問題,著力延鏈補鏈強鏈。隨著全國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建成和省間交流通道互濟能力提升,甘肅省跨區外送電量顯著增長。甘肅省積極推進實施“隴電入魯”“隴電入浙”“隴電入滬”工程,截至7月底,全省外送新能源138億千瓦時,占外送電量的46.1%。提升儲能調峰能力,編制抽水蓄能中長期規劃,規劃站點27個、總裝機規模3350萬千瓦,玉門昌馬、張掖盤道山等抽水蓄能電站計劃年內開工建設。建成西北地區裝機容量最大的4×100萬千瓦火電項目常樂電廠,支撐新能源穩定外送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我省將突出“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融合互促,著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真正實現能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產業優勢、發展優勢轉變,推進“風光大省”向“風光強省”邁進。
甘肅省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劍平表示,將充分利用好現有的甘肅省重點新能源研發平臺、光伏產業和產品開發平臺、國家國際合作基地平臺、新能源技術國際培訓平臺、太陽能技術示范基地等,實施新能源強科技行動,助力新能源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奔流新聞·蘭州晨報記者 梁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