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16
- 點擊:307
- 來源:甘肅日報
張廣裕
習近平經濟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當代中國、二十一世紀世界的最新理論成果,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科學指南。習近平經濟思想體系嚴整、內涵豐富、博大精深。其基本內容包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入新發展階段;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部署實施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大力發展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十三個方面。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指引下,甘肅戰勝各種困難挑戰,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1201.6億元,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居全國第3位,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經濟思想,以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統領,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到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等的部署要求上。全面貫徹“三新一高”導向,著力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四強”行動,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提升綜合實力、促進轉型升級、縮小發展差距,努力跟上全國現代化建設的總體進程。
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 甘肅要著力破解影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暢通的阻滯因素,實現省內各部門的有效銜接、省域內和省域外的協調發展。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壯大科技創新主力軍。通過創新發展,加快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延鏈、補鏈、強鏈。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打造產業聚集發展的平臺。主動對接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
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補齊傳統產業在技術、管理和環保等方面的短板弱項,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推動產業鏈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緊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加大研發投入、優化科技生態,依靠科技創新催生發展動能。發展生態化現代農業,提升農業高新技術、精深加工在甘肅農業發展中的應用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立足甘肅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加快建設中部綠色生態產業示范區、河西走廊和隴東南綠色生態產業經濟帶。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綜合利用模式,促進太陽能發電與沙漠治理、礦區生態修復、農牧業等立體化協同發展,實現“光伏+”綜合經濟生態效益。建設甘肅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建立跨區域跨領域產業集群協同聯動發展機制,推進酒嘉、金武、天水、隴東和中部現代產業創新集群建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在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上優先考慮農業農村,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成產權明晰、自主經營、開放競爭的市場經濟主體。推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均衡配置,增強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城鄉互補、共同繁榮的新型城鄉關系。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確保農業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農村穩定安寧。守住保障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加強農民技能培訓,推動甘肅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與合作,深入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對外開放的經濟平臺、經貿平臺和文化平臺。推進國際陸港和國際空港建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大通道和物流大樞紐。加強省級統籌,從空間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進行統一規劃,實現不同地區的精準定位和差異化發展。積極申報中國(甘肅)自貿區,加快中國(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在已構建的中歐、中亞、南亞、西部陸海新通道以及中吉烏班列等立體開放通道網絡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通道經濟、樞紐經濟和口岸經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甘肅高水平對外開放。
作者為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