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0-11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于曉明 海曉寧
眼下隴原大地“豐”景如畫,碩果累累的田野里飄香四溢,臺臺農機具在原野上轟鳴作響,處處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
日前,記者行進在河西走廊,在玉米田中、馬鈴薯地里到處可見農民使用各式各樣的現代農業機械收獲秋糧。
“這些糧食都是利用農機播種,也將借助農機收獲。”涼州區雙學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雙學說,利用現代農業機械種植管護收獲作物,在幫助種植戶解決種植前期播種不直、行距不勻、種子浪費、用工較多等問題,提高播種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也為中耕上土、除草、植保和后期的收獲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了解,今年省農業農村廳下撥115萬元助力涼州區開展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示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技術集成示范、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具保障與示范項目。
除了玉米、小麥和馬鈴薯等糧食作物,瓜果蔬菜的種植和收獲同樣離不開農機的助力。在涼州區發放鎮設施農業種植基地里,日光溫室內立架式無土栽培的西瓜長勢喜人。有著多年大棚種植經驗的村民陳雙喜正帶領村民檢查西瓜的生長情況。這是發放鎮推行綠色化、集約化、智能化、高效化生產模式,實現現代智能機械裝備和農機技術融合,打造優質西瓜生產供應基地帶來的喜人景象。
“基地內創新推廣的‘3+1’茬西瓜高效種植模式,提升了農機裝備在設施農業‘耕、種、管、收’作業的質量和效率,也提高了西瓜品質和上市率。”涼州區發放鎮黨委書記王東文說,種植基地將農機與農藝融合,利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技術,使單方用水、施肥、用藥綜合效益顯著提升。
“現在我們的西瓜實現了四季供應。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客戶反響好!”陳雙喜捧著剛摘下的西瓜喜滋滋地說。
在畜牧養殖、產品加工方面,農機依舊大顯身手。走進優然牧業武威牧場,一棟棟安裝了通風、控溫、清潔系統的標準化牛舍里,荷斯坦奶牛正悠然地在藍天白云之下細細咀嚼著由牧草、玉米等秸稈飼料與精品飼料共同調配出的營養飼料。
牧場采用了國際最先進的奶牛養殖設施和設備,智慧系統能夠敏銳捕捉并記錄當前牛舍的溫度、濕度等數據,通過自動噴淋、自動風扇控制、溫度調節等系統,確保奶牛生長環境良好。同時,憑借大數據系統,能時時監控奶牛管理、庫存管理、營養飼喂、牧場設備等各個環節,自動分析奶牛的飲食情況和健康情況,形成報告并及時傳送至牧場管理人員處。牧場里的員工已經深切感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
“我們采用的種養結合一體化養殖模塊,輻射帶動了周邊鄉鎮近3萬畝土地參與青貯玉米種植,給農民每年增加1000余萬元的收入。”優然牧業副經理侯復榘介紹,2019年,武威市優然牧業與中國乳業龍頭企業“伊利”達成合作協議,合力打造“百億級河西走廊黃金奶源基地”。
“我省農業生產總體已進入以機械作業為主導的新階段,預計今年全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66.7%。”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常宏說,到8月底,全省已補貼各類農業機械7.07萬臺(套),受益農戶及經營主體達到12萬戶。
智能農機在田野中輾轉奔騰,完成自動播種、施肥、收割;沒有土壤,溫室里的農架上依舊長出青嫩的瓜秧,結出又甜又沙的“西瓜王子”;指尖在中控屏幕上輕輕一點,機器自動為奶牛按摩、放音樂、投喂飼料……一幅幅極具創造力的現代農業圖景正在隴原大地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