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29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酒鋼集團廠區。(酒鋼集團供圖)
編者按: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新時期如何推進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事關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全局。近日,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組成報道組,先后深入我省嘉峪關市、金昌市、玉門市、紅古區、慶城縣等資源型城市,采訪當地做強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推動多元發展、綠色發展的典型,全面反映我省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就,為全省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徑、積聚正能量、營造好氛圍。《甘肅日報》今天推出“甘肅資源型城市高質量發展特別報道”,敬請關注。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劉健
我省老工業基地多,“鋼城”嘉峪關、“鎳都”金昌、“油城”玉門等資源型城市聞名全國。但隨著資源的逐漸枯竭,發展動能減弱、生態環境惡化成為這些資源型城市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資源型城市主動轉變發展模式,以綠色為引領,調結構、轉動能,取得了顯著成效,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依托傳統資源?延鏈補鏈強鏈
產業結構單一、開發模式粗放,原有的動力已無法驅動城市持續發展,實現轉型發展是資源型城市的根本出路。
我省資源型城市依托傳統資源,堅持創新驅動,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企業活力不斷增強。
金昌市以“三新一高”為引領,立足資源稟賦、工業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大力培育提升有色金屬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電池2個千億產業集群,數字經濟、化工循環、資源綜合利用、高品質菜草畜4個百億產業集群,加快推動全面轉型高質量發展。2022年,“2+4”現代化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087.9億元、同比增長47.4%,培育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煤炭資源枯竭的蘭州市紅古區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國家建設蘭西城市群重大歷史機遇,啟動產業結構轉型工作,不斷加大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力度,初步形成了炭材、建材、鋁材、電力器材等新材料產業集群。特別是在炭材產業方面,紅古區已擁有方大炭素、寶方炭材兩大龍頭企業,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優質炭素制品生產供應基地。
立足風光資源?壯大新興產業
甘肅風光資源豐富,在轉型進程中,全省資源型城市把新能源產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方向,聞風而動、追光前行,不斷發展壯大新興產業。
嘉峪關市依托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工業基礎,全力推進光伏新能源建設,大力發展源網荷儲項目,形成電價“洼地”,推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2022年,嘉峪關市實現新能源發電量12.7億千瓦時,新能源裝機容量占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比重達43%。
金昌新能源電池產業異軍突起。從金川集團厚度僅0.05毫米的純鎳高精帶材到年產5000噸新能源電子材料銅箔,從日產50萬只新能源電池到鑫金源3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金昌市已發展成為河西走廊最大的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耦合聯動全鏈發展格局加快形成。
玉門市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堅定走新能源產業發展之路,全市各類電力裝機累計達到553.9萬千瓦,新能源累計發電量超500億千瓦時。今年7月31日,由陜煤集團甘肅投資有限公司申報的總投資263億元“玉門新能源可降解材料碳中和產業園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獲批,標志著全國最大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正式落戶玉門,建成后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合計約36.44億千瓦時。
挖掘人文資源?推進綠色發展
甘肅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擁有悠久厚重、多彩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走在轉型的道路上,全省資源型城市持續推進生態建設,深入挖掘人文資源,著力壯大文旅產業,推動綠色發展。
嘉峪關市堅持保護優先、開發利用并重,突出文旅帶動作用,以文促旅、以旅帶商,加快培育自駕露營、夜間經濟、戶外體驗、濕地觀光等休閑類旅游產品,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嘉峪關關城、草湖國家濕地公園、魏晉墓地下畫廊、方特歡樂世界等一批景觀景點集聚,文旅產業巨大潛能正在不斷釋放,文旅融合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岐黃故里、周祖圣地慶城縣全面推進文旅融合,加快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擴大旅游產品供給,有效促進文旅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實施了“古慶州歷史再現工程”,建成南門周禮廣場、慶州老宅等景觀,恢復重建了慶城古城墻游步道、鳳城書院、范公祠、鎮朔樓等一大批歷史遺跡,構建了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大景區格局,促進城區與景區深度融合,全域旅游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堅定轉、科學轉、加速轉,持續的轉型發展,讓全省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動能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