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5-07-22
- 點擊:1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段翠清
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我們要進一步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統籌產業結構調整與生態保護,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協同推進減污降碳。一是要優化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的目標和任務。依據甘肅區域特色,將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標、溫室氣體減排,水體和土壤污染治理等生態環境治理目標與城市建設、企業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等經濟社會發展指標進行協同設定,盡可能避免潛在沖突的發生與重疊,統籌考慮甘肅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多指標關聯程度。二是強化減污降碳多部門協同治理機制。在綜合考慮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總目標得到約束的基礎之上,針對祁連山生態系統、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秦巴山地森林生態區等重點生態區域,建立生態修復與綠色產業發展的聯動機制,在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等綠色產業的同時,深化資源有償使用制度,依托自然資源交易平臺推動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
積極發揮市場作用。一是構建綠色市場需求體系,拉動資源傾斜。以政策引導消費端,提升綠色產品的市場接受度,倒逼企業加大低碳技術研發和產能投入,吸引資本向綠色產業聚集;通過培育新興綠色場景,開拓低碳建筑、綠色交通、碳足跡溯源服務等新市場場景,創造新的資源需求點,引導資源流向綠色高潛力領域。二是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優化資源配置效率。深化碳市場交易,擴大碳交易覆蓋行業范圍,健全碳定價機制,讓企業通過碳配額交易實現成本優化,推動資源從高碳產業向低碳產業轉移;借助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碳期貨等綠色金融工具,降低綠色項目的融資成本,引導社會資金流向低碳領域。三是強化市場監管與標準統一,保障資源調配方向。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明確綠色產品、低碳服務的認證體系,避免“偽綠色”產品擾亂市場,確保資源真正流向符合低碳要求的領域;加強市場信息披露,要求企業公開碳排放數據、綠色項目進展等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讓投資者和消費者能精準識別優質綠色資源,提升資源調配的針對性。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一是建立“政—產—學—研”創新聯合體。通過搭建?綠色技術供需匹配平臺、設立?跨學科研發基金、設計?知識產權共享與風險共擔契約等方式,強化企業與科研院所的深度研發合作。二是加大創新成果的轉化力度。設立綠色工業示范園,為共性關鍵技術提供價值評估、技術交易和成果應用等服務,通過示范效應將自主創新成果更好地推廣到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三是積極催化雙碳技術創新與迭代。通過開展科學評估、技術創新政策與決策咨詢,特別是加強對不同技術迭代和技術路線的綜合比較評估,制定分類分領域技術發展路線圖及動態調整機制。同時需要強化基礎研究,加快突破多能融合及高能耗工業流程再造關鍵核心技術,超前布局、推動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性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研發創新和商業化推廣。
提升綠色發展活力。一是立足國內大循環市場,主動了解國內生活用品及服務市場,因勢利導本地區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革,適應國內消費市場。二是通過政策引導和制度優化,以及更合理的分配制度和稅收制度,進一步刺激民眾的綠色消費。三是精準推進區域間綠色協調發展。鼓勵跨區域市場協作,擴大甘肅與東部地區在能源輸送和綠色技術、產業資金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資源互補的跨區域綠色市場網絡。
作者為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