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6-04
- 點擊:1151
- 來源:甘肅日報
6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20年甘肅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
2020年,全省細顆粒物濃度均值為26微克/立方米,14個市州細顆粒物首次全部達到年二級標準;優良天數比率為93.7%。38個地表水國控斷面均為Ⅰ~Ⅲ類水質;68個地表水省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67個,Ⅳ類水質斷面1個,無Ⅴ類、劣Ⅴ類水質。三大流域水質較2019年有所改善。全省土壤環境總體安全可控,聲環境質量保持穩定,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良好。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14個市州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41,同比下降5.0%。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為93.7%,同比增加0.6個百分點。全省各地全年均未出現酸性降水。
水環境質量方面,35個國考地下水點位中,18個點位水質改善,17個點位水質穩定;46個省考地下水點位中,18個點位水質類別同比未發生變化,其余點位水質類別有所下降。全省29個地級城市飲用水源地和99個縣級城市飲用水源地中,28個地級水源地和97個縣級水源地水質達標。
聲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城市區域聲環境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在49.5-57.1分貝之間,聲環境質量處在“較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范圍在57.7-68.5分貝之間,聲環境質量處于“好”和“較好”水平;14個城市功能區噪聲累計監測1000點次,晝間、夜間達標率分別為94.2%、79.8%。
輻射環境方面,主要放射性污染源周圍輻射環境監測結果較往年無明顯變化;3個電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點、3個電磁輻射污染源監測點監測結果滿足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土壤環境管理方面,持續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監測網絡建設,基本掌握我省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的污染地塊分布及其土壤環境風險情況;實現土壤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持續開展涉鎘等重金屬污染源排查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全省34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實施,總結經驗加以推廣。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方面,截至2020年12月底,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62項整改任務完成58項,轉辦的1984件舉報問題辦結1982件;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2020年應完成的32項任務完成25項,轉辦的2643件舉報問題辦結2487件,階段性辦結122件。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持續鞏固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成效,組織完成祁連山地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和祁連山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狀況評估工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排污許可等制度,加大執法檢查和監管力度。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方面,省生態環境廳配合省黃河辦健全完善“四庫”(理論庫、政策庫、技術庫、項目庫)建設,率先在全國啟動甘肅省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與污染現狀調查,完成黃河流域4個水系36條重要干支流7大類15小類入河排污口排查工作,初步建成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基礎數據庫,并配合國家圓滿完成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試點工作。(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