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9-13
- 點擊:1200
- 來源:甘肅日報
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縣域經濟發展的質量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質量,對我省而言,更是如此。
近年來,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服務業”到“特色縣域經濟”,從承載就業到承接產業轉移、輻射帶動,縣域經濟在我省的戰略地位越發重要、功能定位越發明確、導向路徑越發清晰。然而,面對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版圖的重構和新一輪區域競爭,縣域經濟如何從新發展理念中找出路、想辦法、破難題,成為我們必須思考和解答的重大命題。
一
加快探索推動提升縣域經濟發展層次,事關甘肅發展大局。只有準確把握縣域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搶抓發展機遇,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壯大,才能為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創造良好條件、奠定堅實基礎。
今年4月,為加快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末,全省縣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明顯增強,力爭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以上的縣達到10個以上、100億元—300億元的縣達到30個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達到7%,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累計提高8個百分點,形成20個以上縣域經濟發展帶動縣、引領縣、示范縣,對全省高質量發展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二
目標已定,藍圖繪就,認準了發展方向,才能在具體實踐中有的放矢。
今年,我省進一步捋清思路,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集聚要素,分類施策,強化產業融合、區域聯動,推動錯位發展,共同構建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繁榮興旺的縣域經濟發展新格局的要求,明確了我省縣域經濟的五大發展方向。
——城市服務型。突出優先發展、創新發展,加快構建以快速路網為基礎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強商貿流通和物流通道體系建設,培育區域性金融服務、人才交流、產業集聚、科技創新中心和增長極,全面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工業主導型。按照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優勢產業集群化鏈條化發展思路,圍繞龍頭企業建園區、強配套,引強培優,加快培育壯大一批發展基礎好、增長潛力大、產業鏈條長、市場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大幅提升新型工業化水平。
——農業優先型。加快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持續加強農業產業前沿和核心方向投入。促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
——文旅賦能型。堅持保護優先,強化項目帶動、科技引領和品牌打造,深入挖掘紅色文化、歷史遺跡、自然風光、民俗風情等文旅資源,將文化元素融入景區景點,把文旅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生態功能型。堅守生態功能定位,圍繞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強化水源涵養功能。持續加大生態保護投入力度,有序實施生態搬遷,提升生態環境容量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力促生態經濟加快發展。
三
縣域經濟能否做大做強,與推動錯位發展和突出特色優勢有很大關聯。各縣的情況千差萬別,發展不可能套用一個模板、一條路徑。從省內外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看,凡是發展得好的,都是立足實際,從各自優勢出發,走特色發展之路。人無我有是特色,人有我強是優勢,人強我新是探索,人新我轉是出路。
跳出縣域看縣域,今天的甘肅,仍要面對不少的“問題清單”:產業層次低,初級加工企業較多,集約化發展企業少、產業關聯度低,集而不群的問題突出;部分縣域主觀能動性不足,發展思路不清晰,在培育主干企業上投資不足等。一系列挑戰,無一不是艱巨的課題、難啃的硬骨頭。
如何破題?記者了解到,在省委省政府出臺《意見》的大背景下,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統計局等部門研究制定了《考核辦法》,建立縣域經濟綜合評價考核機制,按照《意見》確定的五大發展類型,對全省86個縣(市、區)進行分類考核。
據介紹,《考核辦法》引導各縣樹立高質量發展導向,更加突出創新、聚集、綠色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充分考慮各縣發展基礎和產業方向,注重評價的科學性和操作性,客觀反映經濟發展成效。推動各地發揮縣域特色和優勢,激發經濟發展活力,構建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的縣域經濟新格局。(記者沈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