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03-10
- 點擊:1064
- 來源: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
編者按
草木萌發,萬象更新。在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甘肅日報、甘肅新媒體集團新甘肅客戶端聯合重慶日報、天眼新聞、川觀新聞、新湖南客戶端等黨媒黨端推出跨省聯動報道,以“新引擎新動能”為主題,聚焦“三新一高”要求,綜合運用圖文、海報、短視頻、H5等形式,展現國家級新區發展新成就、新氣象、新格局。

蘭州新區一景。
蘭州新區:
筑夢新征程 奮進再出發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鄒明敏 見習記者 萬及敏
“中國領軍智慧城區”“全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2020社會治理創新城市”“2021最具投資吸引力新區”……蘭州新區作為全國第五個、西北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為人們創造了眾多驚喜。
十年高速發展,蘭州新區從昔日荒灘“一張白紙”一躍成為一座生態宜居、活力無限、和諧美好的現代化新城。
經濟是發展之本,產業為經濟之源。近年來,蘭州新區圍繞經濟新區、產業新區的發展目標,全力發展優勢產業,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以產業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深入推進產業項目建設攻堅行動。
截至目前,蘭州新區累計引進產業項目860多個,總投資4600多億元,形成綠色化工、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文化旅游、現代農業、商貿物流、數據信息等十大產業。通過十大產業支撐,蘭州新區帶動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連續五年領跑國家級新區。今年年初,蘭州新區再次傳來喜訊:2021年全區生產總值突破300億元,實現增速20%。
蘭州新區借助平臺優勢、通道優勢,堅持對外開放與自主創新雙驅動,充分發揮“一區兩港”開放平臺作用,打造空鐵海公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區港聯動”成效顯著,對外開放發展取得明顯成效,進出口貿易快速增長,跨境物流快速發展,口岸經濟發展壯大。
十年來,蘭州新區堅持把保障民生、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貫穿于現代城市管理全過程、全方位。不斷完善就業創業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新增學位,組建教育聯盟;配套解決移民群眾上學就醫就業住房問題;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級和養老保險保障水平,讓智慧新區、精致新區的福利惠及每個人?!笆奈濉蹦?,蘭州新區力爭常住人口達到100萬人,為甘肅城鄉融合發展和新型城市化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成都超算中心。
四川天府新區:
建設公園城市 打造未來之城
川觀新聞·四川日報記者 王國平
天府新區是2014年10月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11個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著力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公園城市先行區建設。2021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4158.8億元、增長9.7%,經濟總量居國家級新區第5位。
天府新區以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重點,全面構筑科技創新策源硬核力量。截至目前,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45個,落地科技創新基地31個,聚集國家級科研院所25家,引育校院地協同創新項目72個,建成高品質科創空間137.8萬平方米,新增培育科創板上市及過會企業6家,獲批全國第三個“國家版權創新發展基地”,雙創示范基地連續三年獲國務院通報激勵,科技創新策源硬核實力進一步增強。同時,引進培育世界和中國500強企業20余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0余家,集聚新經濟企業1.6萬余家,現代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中意、中韓等7個國際合作園區加快建設,成都(日本)動漫創意產業中心等國際合作項目落戶,新川國際、中意文化交流城市會客廳正式開館,天府國際會議中心投入運營,獲批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對外開放合作開啟新篇章。
作為“公園城市”首提地,天府新區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2021年,發布全球首個公園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成立“公園城市指數”研究中心,啟動公園城市“碳中和”示范區建設;獲批全國首個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單位,推動公園城市建設進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發展軌道。
交匯疊加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為天府新區注入強勁動能。面向未來,天府新區將加快探索城市功能導向下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路徑,努力構建核心功能各展其長、基本功能優質均衡的公園城市建設發展新格局。

重慶禮悅江灣悅來國際會展城。張錦輝
重慶兩江新區:
智慧之城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重慶日報記者 向菊梅 通訊員 付斯穎
重慶兩江新區于2010年6月18日掛牌成立,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國務院批復設立的中國第三個、內陸第一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
兩江新區因位于長江以北、嘉陵江以東而得名,轄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全域規劃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9萬人,其中直管區面積6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萬人。
兩江新區是承擔國家重大發展和改革任務的戰略平臺?!冻捎宓貐^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多次提及兩江新區,強調“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以重慶兩江新區、四川天府新區為重點,優先布局國家重大戰略項目、試點示范項目,創建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發揮兩江新區旗艦作用”“高標準建設兩江新區”。
近年來,兩江新區開發開放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開放能級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走在前列,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域GDP占全市比重達到15%;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簽約金額占全市的44%;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占全市的50%以上;進出口總額占全市的36.3%;服務貿易、跨境電商交易額占全市比重分別超40%、70%,成為重慶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和重要增長極。
2021年,兩江新區全域GDP突破4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增長21.5%、18.6%,工業投資增長8.8%,數字經濟增速超40%,進出口總額增長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7%,招商引資總額138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超1000億元。
兩江新區積極打造科技創新中心核心承載區,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核心區”,統籌推進智能制造、智能產業發展、智慧場景構建,鞏固提升“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加快建設“云聯數算用”全要素群、深化拓展“住業游樂購”全場景集。目前,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注冊數字經濟企業累計達6300家,已吸納10萬創業大軍,數字經濟保持40%高增長,數字經濟規模占全市比重超過1/3;科技型企業累計達625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159家。
從創新活力持續迸發的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到智慧舞臺永不落幕的禮嘉智慧公園,再到開放式創新的兩江協同創新區,兩江新區正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成為重慶智慧之城。

湖南金融中心。
湖南湘江新區:
產業強區 昂首挺進第一方陣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晗 通訊員 湘新軒
湘江奔流,滔滔不息。
湖南湘江新區自2015年獲批以來,長沙湘江西岸1200平方公里土地,在變革中新生,在奮進中發展。
作為全國第12個、中部地區首個國家級新區,“十三五”期間,湖南湘江新區生產總值從1602.5億元增至2511.3億元,居全國國家級新區第7位,年均增長9.1%,以全省5‰的面積創造了6%的GDP,成為推動中部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這是湖南湘江新區堅持走產業強區之路,勇闖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書寫的時代答卷。
湖南湘江新區堅持產業立區。2021年,工程機械產業、新材料產業產值破千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規模和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率先布局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園,長沙成為全國唯一獲得四塊國家級牌照(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國家智能網聯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城市)的城市。連續8年舉辦互聯網岳麓峰會,建設世界計算產業園、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建成年產值超100億元的智能終端產業園、全國首個“硬件+軟件”華為鯤鵬生態基地。金融賦能成效明顯,2016年開始布局建設湖南金融中心,先后集聚金融機構600余家,總資產規模達1.38萬億元。
湖南湘江新區充分發揮岳麓山大學科技城創新引擎作用,以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和種業創新中心為重點,建設了工程技術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引進智能駕駛研究院等產業研究院,吸引6000余家科創型企業落戶,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2021年,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26.9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同比增長47.59%。
湖南湘江新區堅持在打造改革開放高地中當示范。審批事項從81項優化整合至46項,社會投資類、政府投資類項目審批時長分別由47、59個工作日壓縮至35、46個工作日,壓減申報紙質材料486項,審批效率快于省、市。2021年,新增市場主體5.1萬家,其中企業數2.67萬家;新增A股上市企業4家。
不慕古、不留今、與時變?!笆奈濉逼陂g,湖南湘江新區將實干篤行、闊步向前,加快打造一流品質新區、前沿創新新區、高端產業新區、開放活力新區。

位于西安的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
陜西西咸新區:
搶抓機遇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
西咸新區是我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2014年1月,國務院同意設立西咸新區的批復中,明確賦予西咸新區建設“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西部大開發的新引擎和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的范例”的發展定位。
近年來,陜西西咸新區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緊抓秦創原總窗口機遇期,扎實推進新區高質量發展。全區上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成效初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民生福祉不斷增強,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的成效,在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貴陽大數據科創城。石照昌
貴州貴安新區:
順勢而為 接續奮斗交出精彩答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田菊 朱迪
春節前夕,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新國發2號文件),明確貴州要加快構建以數字經濟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建設。
抓住機遇,貴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正奮力交出精彩答卷!
2014年,貴州貴安新區批準設立,成為第八個國家級新區,位于貴陽市和安順市接合部、黔中經濟區核心地帶。
2019年10月,貴州省委、省政府作出貴陽貴安融合發展的重大決策,2020年2月出臺支持貴安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2021年4月出臺支持實施“強省會”五年行動若干措施的意見,明確將貴安新區規劃區整體委托貴陽市管理。
貴安新區搶抓發展機遇,狠抓項目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的根基。
數化萬物、智在融合。貴安新區始終注重數字引領,創新動能強勁有力,數字產業集聚成勢。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貴陽貴安目前已實現了總體規劃一體編制、整體空間一體布局、控規詳規一體優化,貴陽市全面承接貴安新區社會事務。
今后五年,是貴陽貴安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的重要階段。僅2022年,貴陽貴安將推動貴陽大數據科創城、貴州科學城、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聯動發展,帶動蘇貴、深筑等產業園區協同發展,打造創新融合發展示范帶。大力推進太金線等貴陽貴安互聯互通路網,以及軌道交通3號線、S1線和有軌電車示范線建設,打通22條“斷頭路”。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貴安新區將永葆“闖”的精神,鉚足干勁、敢闖敢干,在接續奮斗中闖出新天地、創造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