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2-11-11
- 點擊:913
- 來源:甘肅日報
李麗莉
更加主動融入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布局;全面體現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基礎性地位;增強“一核”牽引形成區域發展強引擎;強化“三帶協同”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是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我們要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將其細化落實到我省“一核三帶”區域發展的實踐中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更加主動融入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布局。當前我國區域重大戰略形成以四大區域板塊(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四大城市群(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渝雙城經濟圈)、兩大經濟帶(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帶一路”構成的大框架。甘肅地處西北地區中心地帶,是黃河、長江重要水源涵養區和多民族交匯融合地區,是連接“一帶”“一路”的通道樞紐。甘肅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事關西部大開發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以及“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有效全面貫徹落實,對筑牢西部生態屏障、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要謀劃用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依據“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全力打造生態屏障、能源基地、戰略通道、開放樞紐的區域發展目標,以全面服務“國家所需”,充分體現“甘肅所能”。
全面體現主體功能區戰略的基礎性地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主體功能區制度是區域戰略制訂的基礎性制度,是區域政策機制是否照顧到區域差異性,增強政策的地域針對性的重要前提。我省各市(州)在細化落實“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的實踐中,要依照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將“一核三帶”的區域發展格局與省域按主體功能劃分的城市化發展區、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相契合,出臺協調一致的財政、產業、投資、土地、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績效考核等區域政策,鼓勵各市(州)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進省域內設施聯通、政策相通、市場互通、產業融通,形成合理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確保細化政策兼顧社會經濟一體性以及自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實現區域政策與主體功能區類型的有機匹配。
增強“一核”牽引形成區域發展強引擎。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強調了城市群都市圈在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的牽引帶動功能。我省“一核三帶”的區域格局中,“一核”是指以蘭州和蘭州新區為中心,以蘭(州)白(銀)一體化為重點,輻射帶動臨夏、定西的一小時經濟圈。要通過培育蘭白都市圈,依托蘭州高新區、蘭州國際港務區、榆中生態創新城以及各級各類工業園區等重點開發區,推動優勢地區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特色產業聚集發展區、綜合交通物流樞紐承載區、對外開放先行區,聯動打造主導功能突出、業態相對完整集聚的省域核心增長區,形成驅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強化“三帶協同”調整優化生產力布局。在強化“一核”牽引的同時,通過“三帶協同”推動優勢產業錯位發展格局,形成以“一核牽引、三帶協同”的生產力總體布局,支撐我省實現區域優勢互補的高質量發展全局。一是面向國家生態安全,全力打造黃河上游生態功能帶。以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隴中隴東黃土高原區、祁連山地區為重點,加快實施一批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治山增綠、防沙治沙等工程。二是強化河西走廊經濟帶聯動發展,打造清潔能源及新材料和特色高效農業產業聚集帶。依托酒鋼集團、金川集團等企業集團,發揮礦產資源和清潔能源、新材料發展既有優勢,積極打造河西走廊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建設我國重要的新能源綜合利用、新能源生產和全產業鏈、新能源科技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基地。依托現代絲路寒旱農業示范區和節水戈壁生態農業示范項目,以綠色有機為導向,做大做強種業、蔬菜、肉羊等產業集群,建成面向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特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三是推動隴東南經濟帶合力發展,打造綜合能源和先進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帶。加快隴東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綠色清潔開發步伐,建設隴東千萬噸級油氣生產基地和特色高端戰略性石化工業基地,建成千萬千瓦級綠色智慧綜合能源基地。推進實現“隴電入魯”,將隴東地區建成國家“西電東送”重要基地。
作者為甘肅省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