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5-24
- 點擊:245
- 來源:甘肅日報
日前,省殘聯相關負責人對《甘肅省結對關愛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和特困家庭行動實施方案》中三類關愛對象涉及殘聯的相關政策作了解讀。
困難重度殘疾人關愛對象的認定
困難重度殘疾人是指全省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納入最低生活保障且不在機構接受治療和服務的一級、二級殘疾人。
困難重度殘疾人關愛對象需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和低保證進行認定。一方面,通過低保證認定殘疾人的困難屬性。凡是持有低保證的城市全額、差額保障對象以及農村一、二、三、四類保障對象都符合困難殘疾人條件。另一方面,通過殘疾人證認定重度屬性。凡是殘疾人證顯示為一級、二級殘疾的都符合重度殘疾人條件。
目前,第二代殘疾人證(紙制版)和第三代殘疾人證(智能卡)共存,均可正常使用。第二代殘疾人證明確標識了殘疾人的殘疾類別和等級;第三代殘疾人證上沒有明確標識殘疾類別和等級,但可通過殘疾人證號進行識別。
“在機構接受治療和服務的困難重度殘疾人暫不納入結對范圍,待其治療和服務結束、回歸家庭后,可借助動態調整機制及時納入。”該負責人說。
相關保障政策
殘疾人證發放堅持申領自愿、屬地管理原則,殘疾人可以向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縣(市、區)殘聯申請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證》有關事項。縣(市、區)殘聯按照殘疾評定醫院或者專業機構作出的殘疾類別和殘疾等級評定結論,核發殘疾人證。
殘疾人證辦理有關事項包括殘疾人證新辦、換領、掛失補辦、遷移、注銷以及殘疾類別等級變更等,以上事項均可通過甘肅政務服務網線上申請辦理。部分縣(市、區)已將殘疾人證辦理有關事項受理權限下發至鄉鎮(街道)或村(社區)。
“殘疾人證的有效期限為10年,結對干部在關愛行動中發現關愛對象的殘疾人證即將到期或已經到期的,要及時向當地殘聯反映,并提醒關愛對象按規定換領新證。”該負責人介紹,行動不便的重度殘疾人或居住地偏遠、交通不便的殘疾人可申請上門評殘和辦證服務。
“康復救助方面,為符合條件的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提供手術、輔助器具適配、康復訓練等基本康復服務。”該負責人介紹。
其中,手術救助標準為:聽力殘疾兒童人工耳蝸植入費每人不低于7.2萬元;實施手術的腦癱兒童,每例手術費不低于1萬元;其他肢體殘疾兒童康復費用平均每人不低于1.6萬元。
輔助器具適配的救助標準是:助聽器每人不低于6200元;矯形器、輪椅每例不低于2000元;坐姿椅、站立架每例不低于1500元;助行器每例不低于400元;假肢每例不低于7000元;其他輔助器具每人平均不低于1000元。以上經費包含評估、適配服務費。在補助年齡內,矯形器適配每年不超過1次,其他輔助器具每3年不超過1次。
康復訓練的救助標準為:視力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不低于5000元;聽力、言語殘疾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不低于1.6萬元;智力殘疾、腦癱和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費每人每年不低于2萬元。
教育救助方面,對參加廣播電視大學取得學歷證書的殘疾人給予學費補助,本人只承擔總學費的30%,剩余部分由政府支付。支持對象為取得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學籍、具有本省戶口的困難殘疾人〔包括鄉鎮(街道)、村(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支持標準按政府、省電大、學生個人4∶3∶3的比例承擔學費。政府補助資金由省、市、縣三級殘聯以2∶1∶1的比例分擔;補考費用由學生本人承擔。
就業幫扶方面,根據有關規定,到2025年,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省級、地市級編制50人(含)以上的黨政機關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編制67人(含)以上的事業單位(中小學、幼兒園除外)至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縣級及以上殘聯機關干部隊伍中要有15%以上的殘疾人。
安排殘疾人就業未達到規定比例的國有企業應當根據行業特點,積極開發適合殘疾人就業的崗位,安排殘疾人就業。
推進關愛行動具體措施
全省殘聯組織將以“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為契機,大力實施愛心助殘行動,著力提升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
精準實施“陽光家園計劃”項目和城鎮重度殘疾人日間照料項目,有序推進城鄉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照護服務;認真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施精準康復服務行動,為有康復需求、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精準、有效的基本康復和輔具適配服務,補齊市級殘疾人康復設施短板,提升殘疾人康復質量。
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將符合條件的城鄉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配合教育部門嚴格執行各類教育保障政策,積極推進融合教育發展,幫助落實殘疾人學生學前至高中階段15年教育各類費用減免政策;扎實開展“情滿隴原助殘就業行動”,支持有培訓需求的殘疾人參加就業培訓,提升殘疾人職業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積極協調推進無障礙建設,實施盲道、坡道、人行橫道、過街天橋、專用公廁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改造;幫助廣大殘疾人建立信心、融入社會。(記者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