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6-19
- 點擊:228
- 來源:甘肅日報

肅南縣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開展愛國主題教育。

在民族文化宮舉辦第二屆“石榴杯”甘肅省民族書畫攝影作品展暨民族古籍保護成果展北京專展。

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甘肅體驗項目。

省婦聯舉辦“童享童樂童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

甘肅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

蘭州市第20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

國家電網甘肅電力連心橋(隴南金橄欖)共產黨員服務隊在宕昌官鵝溝開展安全用電宣傳。
競相綻放的石榴花,映紅了5月,甘肅省第20個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如期而至,隴原大地處處充滿著團結奮斗、和諧共進的火熱氣氛——
蘭州市七里河區敦煌路街道的黨員陣地內,“民族團結一家親 知識競賽聚人心”主題活動緊張激烈;
臨夏市奧體中心的運動場上,全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開幕,民族式摔跤、押加、射弩等少數民族特色的運動項目精彩紛呈,各民族運動員齊聚一堂互相切磋,呈現多姿多彩的民族體育文化;
甘谷縣大劇院的舞臺上,《阿吾勒婚禮》《情滿草原》《天門春曉》等舞蹈輪番上演,演員身著民族傳統服飾,演繹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展現昂揚向上的時代風貌;
……
甘肅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國最早有組織、有計劃集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的省份之一。2004年以來,每年的5月被確定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集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入宣傳貫徹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已連續組織活動20年。
近年來,甘肅以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載體,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載體新穎的宣傳教育活動,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四個與共”等思想理念深植隴原各族兒女心中,推動新時代甘肅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成效。
強化政治引領 把牢正確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甘肅考察調研,對甘肅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勾勒出甘肅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戰略定位、基本任務和重點工作,為全省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多年來,甘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為載體,深入系統謀劃,積極探索創新,狠抓任務落實,推動全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新時代甘肅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甘肅各級黨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統籌謀劃,作為全局性工作、戰略性任務、基礎性事業和生命線工程,推動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
黨的理論創新每前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甘肅始終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凝心鑄魂,在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通過一項項活動、一場場宣講引導隴原兒女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全省各級各類培訓班開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舉辦全省統戰干部民族宗教理論政策培訓班、學習貫徹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專題研討班;
開展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下基層“百場萬人”大宣講活動,各地利用鄉村大喇叭、“馬背宣講團”、“摩托車宣講團”、“七彩花兒宣講團”等,集中宣講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和全國、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
省民委深入全省14個市州、縣市區基層一線,調研指導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以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工作,挖掘典型、總結經驗、推動工作;
……
持之以恒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甘肅逐漸形成了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進的良好局面。“道中華”欄目學習宣傳、一百件文物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記憶圖片擬景展、創拍展播精品文藝宣傳片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為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凝聚起了磅礴力量。
強化文化認同 構筑共有精神家園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世界,是整個中華民族共同依托、共同傳承、共同發揚的文化精神、道德規范、價值體系和情感觀念的總和,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動力源泉。
甘肅不斷拓展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寬度與厚度。在民族文化宮舉辦第二屆“石榴杯”甘肅省民族書畫攝影作品展暨民族古籍保護成果展北京專展,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體驗館甘肅體驗項目,謀劃建設省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展館,高標準規劃建設涼州會盟紀念地,各地結合實際打造了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館、民族團結記憶館、民族團結進步展覽館及體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博物館、文化館、紅色長廊、主題廣場、主題公園等宣傳教育實體。掛牌設立了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培訓基地、研究基地。
天水市依托得天獨厚的伏羲文化,深入實施伏羲始祖文化傳承創新工程,連續舉辦32屆公祭伏羲大典活動,并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活動主題,組織各民族代表參加大典,開展教育實踐。
慶陽市充分發揮南梁革命紀念館、山城堡戰役紀念館等紅色場館的作用,開展“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南梁精神”主題活動,打造大思政實踐教學、理論宣講微視頻、紅色主題戶外拓展等經典培訓項目,讓紅色文化浸潤各族群眾心靈。
張掖市舉辦“走廊·文明互鑒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研討會,拍攝的非遺紀錄片《西茂的婚禮》、電影《愛在夏日塔拉》在央視播出,選派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民族歌舞團赴以色列、波蘭、匈牙利等國家進行巡演,在文化交流互鑒中引導各族人民提升文化自信。
武威市新建八步沙林場第二展館,不斷豐富教育資源,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的感人事跡,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白銀市提升改造火焰山國家礦山公園,設置《銅城同心奮進圖》等大型浮雕,將“艱苦奮斗、創業奉獻”的銅城精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度融合。
此外,委托蘭州大學開展甘肅省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研究。各地選樹了長城、長征、黃河、敦煌、銅奔馬、伏羲、女媧等一批內涵豐富、意蘊厚重、接受度高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并廣泛運用在重大節慶活動和公共場所、旅游景區等相關方面。
堅持共建共享 推動各民族共同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加快發展,加強邊疆地區建設,推進興邊富民、穩邊固邊。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甘肅堅持把滿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奮斗目標,積極推動民族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相適應相匹配,與各行業系統職能職責深度融合,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每年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期間,各級領導干部以調研、慰問等多種形式,加強與各族群眾、知識分子和宗教界人士的溝通聯系,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也以“結對子”“心連心”“手拉手”“一家親”等形式,及時幫助特殊困難群體解決在就業、就醫、就學、社保、落戶、租房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各族群眾切實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溫暖。
立足先天稟賦、文化特色和生態地位,找準民族地區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切入點、結合點,甘肅推動河西走廊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區、臨夏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區、甘南州建設青藏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建設,實施甘肅省“十四五”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規劃,加快推進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
與此同時,堅持和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省級財政對民族地區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系數高于其他地區平均水平3個百分點以上,將21個民族縣全部納入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范圍,落實高海拔民族自治州扶持政策等20余項特殊支持政策,加大資金項目投放力度,支持民族地區加快發展。
此外,甘肅還組織全省少數民族參觀團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參觀學習,舉辦“同心共筑中國夢——甘肅民族地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成就展”,動員、激勵、引導各族群眾以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奮進的姿態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
堅持守正創新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蘭州新區小橫路社區是一個新建的多民族、多地區移民搬遷安置混居社區。近年來,小橫路社區以“‘鄰’心聚力一家親,民族團結一條心”為目標,深入推進“125”工作模式,全力打造互嵌式社區,通過區域共筑美好“家”的環境、成員共獻溫馨“家”的服務、民主共參和諧“家”的管理、人人共培幸福“家”的文化,打造“鄰聚力·共享家”服務品牌,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模式。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是對黨的民族理論政策的一次大宣傳,是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實踐的一次大推進,有力促進了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形成了全省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嶄新局面。
近年來,甘肅試點建設河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走廊,在全省20個4A級以上旅游景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開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匯編·甘肅卷》編纂工作,在蘭州市七里河區、酒泉市敦煌市、臨夏州臨夏市開展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試點工作,推動各民族在空間、文化、經濟、社會、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同時,全面實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打造“紅石榴”就業行動等一批試點示范項目,促進各族群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全省各地上下聯動、同頻共振,狠抓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各項措施落實,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實現了全面動員、全域覆蓋、全員參與、全力推進的目標要求,在全省掀起了宣傳教育的熱潮。
蘭州市打造“民族團結號”公交線路,在公交車投放“道中華”內容的公益廣告;
嘉峪關市發布《共有一個“嘉”》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歌曲;
臨夏州舉辦“河州頌·我愛家鄉”征文、花兒臨夏美術作品網絡展;
甘南州發行《夏河縣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文化引領工程——拉卜楞系列經典音樂集錦》,精心打造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館;
武威市修訂完善“涼州會盟”歷史故事書;
酒泉市與敦煌研究院合作開展“河西走廊多民族遷徙史融合史”研究;
平涼市、金昌市等地推出“紅石榴”家園、驛站、工作室、廣場、公園等“隴原紅石榴”品牌實體100余個;
天水市、隴南市舉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討會;
白銀市開展征集優秀民族團結故事、詩歌、散文、手工藝術作品活動;
定西市舉辦“中華民族一家親 同心共筑中國夢”專題詩歌朗誦會;
慶陽市組織開展“紅石榴”青少年志愿服務活動;
張掖市編排內涵豐富的文藝節目,進行巡回演出。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在隴原大地已走過二十載光陰。二十年來,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已成為甘肅省宣傳展示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成果、增進中華文化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平臺。這二十年,見證了甘肅各族干部群眾團結一心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勝利、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斗歷程。同時也見證了全省民族地區的面貌、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民族工作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變。
二十年櫛風沐雨秉初心,二十年砥礪奮進新征程。甘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創新載體、搭建平臺,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突出立體架構、多措并舉,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著力推進新時代全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