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8-03
- 點擊:88
- 來源:甘肅日報

金昌“薰衣草之約”軍旅風集體婚禮現場。

7月27日,甘肅省紀念延安雙擁運動80周年文藝晚會在甘肅大劇院舉行。(本文圖片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提供)
甘肅是雙擁運動的發祥地之一,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深植人心、底蘊深厚。
近年來,甘肅全省上下深入貫徹“兩個服務”方針,不斷強化“一城一品牌、一區一特色”雙擁創城活動,加快打造絲綢之路千里雙擁模范長廊。
下好雙擁“一盤棋”
甘肅堅持把黨建引領、機制創新作為雙擁工作“核心引擎”,引導推動更大力量、更多資源向雙擁領域聚合。
今年3月下旬,蘭州市以軍供站、軍代室兩個單位為試點,率先探索軍民協同共建基層黨支部模式,打造“黨建共同體”、畫好“軍地同心圓”。通過各街道(社區)退役軍人服務站,全面推進駐蘭部隊黨支部和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共建工作。圍繞建立一體化戰勤保障機制、開展軍地主題黨日活動、集體學習交流、助力城市管理、組織節日慰問等工作,積極協調雙擁成員單位開展“法律進軍營”“科技進軍營”“文化體育進軍營”等系列共建活動,用心用情用力服務部隊官兵,切實做到組織共建、要事共商、活動聯辦、發展聯促,推動軍地共建行穩致遠。
目前,蘭州市已掛牌共建黨支部135個、共建點436個,形成了軍地融合一家親、同心同行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地處河西走廊西段的酒泉,孕育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寶貴教育資源,如春風化雨般滋養著酒泉人民愛國崇軍的情懷。
近年來,為支持部隊建設,酒泉市先后投入資金、劃撥確權土地支持國防基礎設施建設;酒航鐵路、肅航高速相繼通車;成立兩個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專設600個公益性崗位為軍嫂解憂;投入近億元援建中小學校;多方籌資支持東風革命烈士陵園“英名墻”工程建設,在祁連山下奏響了一曲軍民魚水新歌。
據統計,近五年來,甘肅先后投入資金22億元、劃撥土地1.96萬畝支持實施重點項目、基礎工程503個,切實擔負起了服務保障國家大戰略和推動區域新發展的使命。
軍地共敘魚水情深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重大任務,長期以來,我省將雙擁工作積極融入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美麗甘肅建設事業,切實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武威市毗鄰我國第三、第四大沙漠,是全國荒漠化、沙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駐地部隊大力弘揚“時代楷模”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新時代愚公精神,近年來先后出動官兵15萬人次在騰格里沙漠風沙口參與植樹造林大會戰、秋冬季防沙治沙活動,建成了一批“國防林”“雙擁林”“民兵林”,其中,“國防生態林”所在的八步沙林場,被命名為甘肅首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入選新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軍人“舍小家,為大家”,衛國戍邊、沖鋒在前,保護著國家和人民,讓軍人無后顧之憂,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面對部隊官兵最為關切的“三后”問題,全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提出“三不”工作理念,即不講條件,高站位保障官兵“后路”;不遺余力,多維度穩固官兵“后院”;不設門檻,全身心厚愛官兵“后代”。堅持把“三后”問題作為關鍵工作來抓,形成了以省級20個部門《優待辦法》為總攬、各地35個配套措施為補充的優待體系。
嘉峪關市在優質教育核心區打造軍人子女教育食宿站,建成綜合樓、公寓樓、食堂、圖書室等服務設施,推出食宿、上學接送、學習場所保障一攬子方案,最大限度滿足了包括嘉峪關、酒泉、張掖三市范圍內軍人子女“好上學、上好學”的迫切需求。
聚力建設“雙擁+”品牌
“軍供工作無小事”。甘肅堅持把滿足軍事任務保障需求作為重要支撐來抓,以現代化、標準化、信息化建設推動支前保障新跨越。
在張掖市軍供站建設過程中,省市累計投入1500萬元推動軍供站提質升級,通過實施設施改造、設備更新、應急保障、流程再造、科技強站等工程,著力打造“實力軍供”“活力軍供”“科技軍供”。
今年,張掖市軍供站新建多功能保障中心、智慧廚房,在全國率先打造了以應急應戰為導向、融調供管監于一體的軍供大腦,有效提高了應急保供能力。
如今,隴原絲綢之路雙擁模范長廊上點綴著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金昌市優軍服務被納入國家試點,定西市入選全國“城連共建”活動,平涼市大手筆建設軍警民訓練基地,白銀市推動國防領域財政事權改革,天水市培育百里雙擁文明線,慶陽市持續打造南梁革命紀念館,隴南、甘南、臨夏等市州探索擁軍聯盟、軍人驛站等為軍服務陣地,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雙擁+”品牌。(記者顧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