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08-10
- 點擊:49
- 來源:甘肅日報
日前,在司法部舉辦的全國社區矯正工作培訓會議上,我省作經驗交流,全面介紹了甘肅在深入推進社區矯正執法規范化建設、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及成效經驗。
社區矯正作為中國特色非監禁刑事執行方式,承擔著保平安、護穩定、促和諧重要使命職責。
今年7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實施三周年。3年來,我省社區矯正機構通過建立機制制度,完善執法工作標準,嚴格規范執法行為,確保社區矯正執行到位、落到實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強化組織領導
我省堅持將黨的領導、政治引領、黨建保障貫穿于社區矯正工作全過程,把社區矯正工作嵌入全面依法治省和司法行政工作大局,推動社區矯正成為平安甘肅建設的一道重要“防火墻”。
近年來,我省依法建立省、市、縣、鄉四級社區矯正委員會,完善“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切實發揮統籌協調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社區矯正工作的職能作用。建立具有獨立執法主體資格的社區矯正機構,加快推進具有執法主體資格的社區矯正機構建設,目前已組建執法機構82個,與受委托的1383個司法所,共同開展社區矯正執法工作,為預防和減少重新犯罪夯實了組織保障。
推動規范執法
監督管理是社區矯正工作的基礎任務,事關社區矯正工作的底線安全。
我省探索創新監管模式,全面實施“分類管理、個別化矯正”,根據社區矯正對象的性別、年齡、心理特點、健康狀況、犯罪原因、犯罪類型、犯罪情節、悔罪表現等情況,制定個性化矯正方案,不斷強化教育矯正的針對性、靶向性。
為規范執法權力運行,省司法廳出臺《甘肅省省市縣三級社區矯正機構和受委托司法所權責清單》,依法依規設定省市縣三級社區矯正機構和受委托司法所的權力內容、實施依據和責任事項,確保每項權責于法有據、依法設置,堅決杜絕在法定之外設定職權、在清單之外行使權力。
清單明確了,如何真正起到實效?我省開展全省學習宣傳培訓工作,加強業務指導,對各級社區矯正執法人員進行全面培訓,進一步提高執法能力,并編印社區矯正工作手冊,內容涵蓋業務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明確執法要求,細化執法程序,成為全省社區矯正業務開展的全流程“使用說明書”,為全省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嚴格執法劃定了“硬杠杠”。
實現多元共治
今年初,酒泉市、白銀市白銀區、慶陽市合水縣、天水市秦州區相繼舉行社區矯正教育基地、就業基地、公益勞動基地揭牌儀式。
隨著“三類基地”的建成投入使用,進一步創造環境幫助社區矯正對象重塑自我,更好地融入社會、回報社會。
近年來,我省各級社區矯正機構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創新教育幫扶措施,全力推進社區矯正教育基地、就業基地、公益活動基地等“三類基地”建設,為全省社區矯正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目前,全省已建成社區矯正教育基地184個、就業基地158個、公益活動基地549個。
社區矯正“三類基地”的成立,是深入貫徹落實“管理監督是基礎,教育幫扶是核心”的具體舉措,是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對象教育幫扶工作質效的有效實踐。省司法廳社區矯正管理局局長侯小平說:“我們將積極拓展教育幫扶載體、豐富教育幫扶措施,激發社區矯正對象的社會責任感,為社區矯正對象順利融入社會提供有效途徑,全力筑牢社區矯正安全防線。”
實現社區矯正多元共治,村(居)民委員會必不可少。
今年,省司法廳、省民政廳經過充分調研論證,聯合制定印發《關于村(居)民委員會依法協助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工作實施意見》,明確了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具體事項和主要內容,切實將社區矯正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制,促進和規范村(居)民委員會協助做好社區矯正。
教育幫扶是社區矯正工作的核心。我省各地社區矯正機構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持續加強對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定期開展心理狀況測試和心理輔導,協調解決社區矯正對象就業、就學、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社會保險等問題,維護社區矯正對象的合法權益。通過開展各類技能培訓、就業就學指導等,組織引導各類社區矯正對象有針對性地修復犯罪行為損害的社會關系,順利融入社會。
建優教育幫扶體系
今年2月初,“甘肅省社區矯正第一課”視頻課程上線,為全省入矯教育工作開展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近年來,我省多舉措開展教育矯治,通過入矯階段的行為規范教育,矯中階段的法治道德、心理健康和就業技能教育,解矯階段的社會適應和回歸指導教育,系統性、針對性地改變社區矯正對象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使社區矯正對象更加直觀、深刻地認識社區矯正,走好重塑“第一步”。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我省各級社區矯正機構貫徹落實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千方百計為社區矯正對象開展各種職業技能培訓,以便能夠順利解決社區矯正對象的就業問題。
我省綜合采取思想上“扶”志、發展上“扶”業、產業上“扶”技、經濟上“扶”資等措施,優先為社區矯正對象積極開展技能培訓、主動推介就業信息、搭建過渡就業平臺,助力社區矯正對象通過自身努力收獲更多工作機會及社會認同感,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減少和預防重新違法犯罪。
信息化助力提質增效
近年來,我省加快推進全省“智慧矯正”建設,投入280萬元對“全省社區矯正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建成信息管理、監管定位、教育矯正、遠程督察、應急指揮、分析統計、自助矯正、心理測評“八位一體”的智慧矯正管理平臺。同時依托政法跨部門大數據辦案平臺,實現與法院、檢察院、公安、監獄之間執法業務協同,有效防止了社區矯正對象漏管情況的發生。
我省搭建全省社區矯正工作網絡培訓平臺,工作人員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點餐式”學習,將線下集中教育轉變為線上遠程教育。進一步強化縣級社區矯正中心提檔升級,推進縣區“智慧矯正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隊伍專業化建設,積極推進鑄魂、育人、肅紀“三大舉措”,推行“持證上崗、亮證執法”,規范和保障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切實發揮社區矯正在主動創穩、維護全省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關鍵作用。
據介紹,我省將以“三抓三促”行動為抓手,深入推動主動創穩,在強化監管教育、提高執法水平、凝聚工作合力、打造智慧矯正等方面多管齊下,全面推動社區矯正工作提質增效,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以新安全格局服務新發展格局。(記者崔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