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0-11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今年4月至9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省市縣三級人大、四級代表聯動開展“千名代表調研視察千項工程行動”,深入項目建設一線,總結項目建設成果和經驗做法,梳理存在問題和原因癥結,研究提出對策建議,推動項目早落地、早開工、早見效,以人大作為助力隴原振興。
這是一次追尋奮進腳步的體驗之旅——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到各地項目建設招大引強有新突破、延鏈補鏈有新拓展、優勢產業有新加強、轉型升級有新跨越、營商環境有新改善。
這是一次把脈問診的監督之旅——一些項目推進還需加力,科技賦能仍需加速,要素保障亟待增強,規劃謀劃還缺深透。
這是一次發揮代表主體作用的獻策之旅——建議大力推進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建設,著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乘勢而上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持續深化“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
精心部署 謀定而動
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實施了“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和“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全省上下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一切盯著項目看、一切圍著項目轉、一切扭住項目干,隴原大地處處涌動著奮發有為、追趕進位的精氣神。
為進一步推動項目落地“大提速”,省人大常委會對標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按照省委工作安排,結合主題教育有利時機,緊扣人大職責定位,組織開展“千名代表調研視察千項工程行動”,精心選擇了一批新建、續建、預備項目開展調研視察,組織有相關領域工作經驗、關注項目建設的人大代表在現場了解情況、發現問題,研究思考、分析判斷,積極建言獻策,推動項目建設抓實見效。
開展“雙千行動”,看什么、怎么看至關重要。
調研伊始,省人大常委會確定了“雙千行動”采取“八看”方式開展:
看項目開工復工率、投資完成率等;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創新點、競爭優勢;項目的能耗、碳排放、環保達標等節能減排情況;項目建成后的預期就業和稅收貢獻等情況;項目與上下游產業銜接和供應鏈配套情況;項目投資主體實力和行業地位;工業園區對項目的服務保障及招商引資承諾事項兌現情況;當地抓發展的勁頭和招商行動、改善營商環境情況,監督各級政府改進相關工作,形成上下齊心、實干拼搏的創業氛圍。
4月制定印發活動方案,各市(州)、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紛紛組織實施;7月研究制定了省級調研視察工作方案,分沿黃、隴東南、河西三個片區進行;8月召開省級調研視察工作部署會,對活動進行細化安排……截至9月,全省各級人大常委會自下而上逐級組織在甘全國人大代表和省、市、縣人大代表2565名,深入全省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及蘭州新區,調研視察了1675個項目,并提出意見建議,為助推隴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摸清情況 找準問題
初秋的黃河之濱,施工進展有力有序、項目建設加速推進、產業基地初具規模,沿黃兩岸項目建設現場一派繁忙,干事創業的活力競相迸發;
行走在隴東南大地上,無論是智能高效的工廠車間、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或是生機勃勃的美麗鄉村,到處呈現出昂揚向上的奮進景象,彰顯著項目建設的“熱度”和“速度”;
河西大地上重大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重點工程進展佳音頻傳,態勢振奮人心。
開展“雙千行動”,不能僅停留在聽和看上,更要站在全面推進甘肅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高度,對項目建設進行深度分析,從而提出意見建議。
深入一線,找準問題癥結——
“蘭州市重大在建項目開工復工率、投資完成率如何?”“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創新點、競爭優勢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8月17日,調研視察組在蘭州市榆中縣的重大項目建設現場實地察看,詳細了解蘭州市項目建設發展情況。
“項目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需加快進度。”在聽完榆中縣和平工業園區產業服務項目相關情況后,調研視察組指出項目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鼓勵企業繼續做大做強,“要進一步研究市場份額,把握好市場變化,實現輻射帶動西北區域物流產業。”
現場點評,分析項目形勢——
8月15日,調研視察組走進位于天水市麥積區三岔鎮黃龍村的甘肅黃龍抽水蓄能項目建設現場,機械轟鳴、工人忙碌,一派繁忙景象。
在看現場、問情況的基礎上,調研視察組現場點評,對項目建設進行深度分析。“黃龍抽水蓄能項目是我省‘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電站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電網供電質量、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調研視察組認為,新能源對區域突破發展和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希望項目早日建成交付使用,助推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建言獻策 共謀發展
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能解決多少實際問題,是衡量“雙千行動”成效的重要標準。
每到一地,調研視察組還召開座談會,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們圍繞一路發現的問題各抒己見,多角度為助推項目建設建言獻策。截至9月,各級人大共發現15個方面665個問題,目前已協調解決353個,其他正在協調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加快推動解決。
“市州和縣區項目建設進展不平衡的問題進一步顯現,部分項目因前期協調難度大、審批環節多、征地拆遷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尚未開工建設;部分在建項目因建設管理不夠規范、國家政策調整影響、資金到位不及時等原因投資完成率較低。”
“各地推進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改造還不到位,項目建設數字賦能和綠色轉型還有差距,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方面有待改進和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程度不高,傳統優勢產業數字化水平低。”
……
發現問題、找準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調研視察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著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支持蘭州新區與河西、蘭白與定西協同發展,大力推動河西走廊一體化,打造酒嘉、金昌、蘭州新區產業規模聚集新高地,帶動全省協同聯動發展;探索建立“飛地經濟”新模式和考核管理新機制,推動土地、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跨區域重構,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區域布局。
——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圍繞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石油化工、文化旅游等重點領域,謀劃實施一批技術升級、工藝更新、數字賦能、安全環保的大項目好項目新項目;把提升產業鏈發展能力作為推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協同推進“三化”改造和“雙招雙引”,帶動企業、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實施觀念更新和能力提升工程,破除“官本位”“不思為”“低效率”“封閉心”四個觀念;提升系統思維能力、改革創新能力、市場運營能力、服務保障能力四種能力。
代表們紛紛表示,“雙千行動”豐富拓展了調研視察新內涵、創新了代表履職新途徑、拓展了和諧監督新理念。今后將立足各自實際、發揮自身優勢,持續關注所聯系的項目,力所能及為助推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建言獻策。(記者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