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06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秋暮露成霜,農事勞作忙。
11月2日,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推進會在玉門市召開。來自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市州縣區政府及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代表齊聚玉門,共謀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交流高標準農田建設經驗。
一天時間里,大家看現場、聽經驗、謀發展,深入思考、熱烈討論,只為一個共同目標——推進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
農業生產智能化
在玉門市黃閘灣鎮黃花營村,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車水馬龍,近百臺大型機械在廣闊的農田里集中平整土地。
今年秋收后,黃花營村按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水能節、堿能排的設計要求,以每畝3200元的標準,新建水井河混灌區肥水一體化高標準農田3.58萬畝,并堅持水、田、林、電、路、渠、農技“七配套”同步推進,配建沉砂池10座、渠道54公里,修挖灌溉干管68公里,鋪筑田間道路105.2公里,新植防風林帶579畝,架設輸變電線路15.1公里。
這塊高標準農田,擁有管控中心、智慧管理測控區、觀測平臺、標準化示范方等功能板塊,廣泛使用泵站智能管控系統、固液兩用自動施肥機等現代化設備,可實現對農田墑情、蟲情、病害、氣象條件的實時監控,準確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時機和用量,確保作物科學種植、精細管理、豐產增收。
在建設黃花營村高標準農田的同時,當地還積極探索推行管護一張網、水系灌溉一張圖、水肥一體化、作業機械化、管理智能化的“一網一圖三化”管理模式,先行先試智慧化管理農田2000畝。
按照玉門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平均數測算,項目建成后,將實現畝均節水55%、省肥30%、生產成本下降18%、農作物增產10%。
循環產業一體化
在位于玉門市下西號鎮石河子村的觀摩示范點,土地平整機、大型翻耕機、自動播種機、玉米去雄機、農藥噴灑機、水肥一體機、農業無人飛機、聯合收割機、脫粒脫殼機、秸稈打包機等機械按不同區域排列在田間公路兩側,展示當前已廣泛應用于耕、種、管、收全種植流程,門類齊全、功能覆蓋面完整的農業機械化成果。
石河子村的高標準農田與玉門鎮2.8萬畝高標準農田相連,整個項目區面積超過6.46萬畝。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聚焦地力提升、良種推廣和農技應用,推進糧食產能提升一體化。項目區地塊由之前的13063塊“雞窩地”,整合為現在的390塊“條田地”,新增耕種面積1893畝,小麥畝產達到510公斤,玉米畝產達到950公斤。
項目圍繞專業管理、專業農機、專業勞務等重點,推進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在耕、種、管、收各個環節提供全程機械化服務,農田抗旱減災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村集體經濟收入由原來的30萬元增長到61萬元。農民戶均流轉收入達到16900元,戶均務工收入達3萬元以上,農業綜合效益有效提升。
通過發揮高標準農田規模優勢,玉門市積極構建“種、養、加”循環、推進綠色循環發展一體化。各鄉鎮建成了滴灌帶廠、糧食烘干廠、編織袋廠、飼料加工廠、有機肥加工廠等村辦集體經濟項目,農作物秸稈100%回收利用,帶動養殖業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業循環綠色發展,農業生產條件、科技水平、經營水平明顯提高。
鄉村建設融合化
柳河鎮地處玉門市西北角,轄5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耕地面積7.3萬畝。該鎮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玉米、制種等特色產業,建成郝氏粒道枸杞加工廠、中意面粉廠、油料生產展銷中心等,推動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鎮上還結合農房改造,重新規劃建設集中居住區,新建二層樓住宅304套,按照每戶給予建房補助10萬元、基礎設施配套6萬元,每戶給予10萬元7年期貼息貸款的政策進行扶持,鼓勵引導相對偏遠、居住分散的農戶集中居住。如今,村民們過上了下田“上班”、下班進小區的新生活。
同時,柳河鎮抓基礎設施提升,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集中居住區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養老服務中心,周邊分布商店、學校、衛生院,實行城市社區化管理模式。實現了土地、人口、產業“三集中”,融合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旅游“三融合”,農業生產產值、農村人居環境、農民幸福指數“三提升”的目標。
據介紹,截至目前,今年全省35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已完成298.6萬畝,占年度任務的83.2%。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呈現出進度快于往年、標準明顯提升、質效顯著增強的局面。(記者馬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