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1-22
- 點擊:1
- 來源:甘肅日報
2022年度感動甘肅·隴人驕子頒獎晚會現場。(記者田蹊)
張掖市積極開展2023暑期兒童關愛志愿服務活動。(通訊員王曉涇)
旗幟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
金秋十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濃墨重彩、熠熠生輝,為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
邁步新征程,投身新偉業,一刻離不開思想的指引、精神的支撐、文化的滋養。
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把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綱”和“魂”,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牢牢把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基本職責,聚焦文化強省建設目標,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持續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匯聚起建功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理論武裝入腦入心、新聞宣傳濃墨重彩、文藝創作好戲連臺、文明創建成果豐碩……宣傳思想文化的甘肅力量,如奔涌的黃河,迸發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強大活力。
高擎思想之旗 凝聚黨心民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
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在全省廣大黨員干部群眾中持續引發熱烈反響。省委常委會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專題學習;全省宣傳文化系統召開會議傳達學習;各地各部門以各種形式深入學習研討……廣大干部群眾備受鼓舞、倍感振奮。
時光回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赴甘肅考察調研,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審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為甘肅發展把脈定向、指路領航。
“欲事立,須是心立。”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在省委的有力推動和引導下,隴原大地持續涌動學習熱潮,廣大干部群眾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黨的二十大報告及學習輔導讀物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理論學習的必讀書目。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通過舉辦專題讀書班、開展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大調研等方式,不斷將理論學習引向深入,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在“三抓三促”行動中,聚焦“抓學習促提升”,引導廣大干部根據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知識結構,明確學習重點,豐富知識積累,做到掌握基本的、追蹤前沿的、精通專業的、涉獵相關的,以勤學上進之風增長才干、提高素質,錘煉擔當作為的真本領。
全覆蓋開展宣傳宣講,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人心——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傳就要跟進到哪里。
省級領導帶頭宣講,進機關、進企事業單位、進城鄉社區、進校園、進各類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進網站,用接地氣的形式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組建黨委宣講團、專家宣講團開展分眾化互動化宣講;用好“學習強國”甘肅學習平臺,策劃推出“理論微宣講”“青年說”“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雙語解讀”等生動活潑的融媒體理論產品;舉辦“新時代·新思想”全省理論宣講大賽,理論宣講宣傳的感染力說服力持續增強。
通過一場場形式新、接地氣、聚人氣的理論宣講,讓黨的聲音直達心間,在全省黨員干部群眾中匯聚起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深入推進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院、新型高端智庫建設,全面打造“理論隴軍”,深入研究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講好甘肅故事 激發奮進之力
10月23日,甘肅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成績單”出爐:全省地區生產總值8635.4億元,同比增長6.6%。
穩中向好、進中提質、效速兼具——前三季度經濟運行的良好態勢,通過全省各媒體全方位、多角度、大流量的報道,傳遞出強大的信心與力量。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講好甘肅高質量發展的故事,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使命在肩。
甘肅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重要方針,加強新聞報道策劃創新,構建正能量、全平臺傳播格局,讓正能量實現大流量。
新聞戰線深入調研、錘煉“四力”,以一個個有溫度、有筋骨、有力量的精品佳作,強信心暖人心筑同心,生動展現出隴原兒女迎著偉大新時代的浩蕩東風,持續譜寫“幸福美好新甘肅,富民興隴新局面”的錦繡華章。
聚焦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要節點和重大活動開展矩陣傳播,開放自信的甘肅贏得廣泛關注。
高質量開展“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等重大主題宣傳,大密度推出“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黨組織書記談落實”等12項專題報道。
深入宣傳“三抓三促”行動、“四強”行動、“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優化營商環境攻堅突破年”行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等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的舉措成效,讓正能量持續澎湃大流量,有力激發了全省干部群眾奮勇爭先、追趕進位的精氣神,主流媒體融合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在時間的主軸上,深深地鐫刻著全省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飽滿的熱情感知時代脈動,以生動的筆觸記錄時代變遷,用一件件鎮版刷屏的優秀作品講述甘肅好故事、傳播甘肅好聲音。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宣傳的大聲量、大流量來自于甘肅積極主動適應媒體融合大趨勢,向改革創新要動力。
省級媒體融合持續向縱深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實現全覆蓋,在全國率先打造省級云平臺。今年底,全省13個市州和蘭州新區融媒體中心將全面完成體制機制融合和技術建設,市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向縱深推進。
從“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主流媒體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形成“全省一張網、全省一盤棋”、同向同步發聲引導的宣傳大格局,為做大做強主流輿論提供了有力支撐。一大批甘肅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創新發展的融媒體產品熱傳熱播,登上平臺熱搜。“交響絲路、如意甘肅”叫響全國。“云賞敦煌”等一批體現中華文化內核和甘肅文化特色的宣傳精品,引發廣大受眾的共情共鳴。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甘肅故事。成立甘肅國際傳播中心、建設海外平臺傳播矩陣,國際網絡傳播、境外媒體傳播、國際人脈傳播、對外文化交流傳播多平臺共振,省市縣三級外宣英文網站體系逐步完善,1500多個海外社交賬號覆蓋全球50個國家和地區,甘肅聲音在海內外傳播得更遠、更廣、更深入。
第六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130多家國內外媒體參與報道、15.9億人次點擊關注;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規格規模和影響力均創歷史新高……成為世界讀懂中國、了解甘肅的重要窗口。
一張張承載甘肅厚重歷史文化、體現甘肅濃郁民俗文化風情,綻放現代文化精彩的“金名片”越來越亮、熠熠生輝,甘肅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有力提升。
展現精神風貌 塑造隴人品格
一個時代的圖景,人心是最美的底色;一個民族的復興,精神是重要的力量。
今年,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推進大會,全面深化精神文明創建,深入實施文明甘肅建設“六大工程”,加快推進文明甘肅建設,為全省各項事業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證、創造更豐潤的道德滋養、匯聚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道德模范引領風尚,文明創建熱潮涌動,志愿服務情暖人心……從機關單位到田間地頭,從城鎮社區到鄉鎮村莊,文明的力量在隴原大地上匯聚、奔涌。
堅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基礎工程、靈魂工程來抓,充分借助各種載體、平臺,拓展形式、方法,緊扣培育時代新人的目標要求,大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突出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明洗禮、文化熏陶,著力打造與共同富裕目標相適應、與社會文明程度相契合的精神家園。
各地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地鐵車站,展示主流價值觀的公益廣告與城市景觀緊密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無聲地送到百姓心里。
春節之喜慶、端午之追憶、中秋之團圓、重陽之敬老……持續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一個個傳統節日成為傳承優秀文化、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
著眼未來,不斷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為主旨,組織開展“清明祭英烈”“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紅色經典誦讀”等特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讓孩子們從小培養道德情感、養成道德習慣,引導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
在甘肅高質量發展的征程中,始終有一群人,他們心懷忠誠,行有方向,奮勇前進,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隴人驕子”。
5月10日晚,2022年度“感動甘肅·隴人驕子”揭曉,1個集體和10名個人走上榮譽獎臺。他們以實際行動生動詮釋甘肅精神、隴人品格,集中體現著隴原兒女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的時代精神風貌。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舉行“感動甘肅·隴人驕子”“甘肅好人榜”選樹發布活動,是甘肅以典型彰顯真善美、用信念傳遞正能量系列措施之一。
“莫高精神”“八步沙精神”,敦煌研究院文物保護利用群體、八步沙“六老漢”……激蕩人心的精神、引領風尚的全國模范典型不斷涌現,在全社會樹立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鮮明導向。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點就在哪。
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方針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倡導文明生活方式……圍繞文明實踐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打造了集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文明教育和志愿服務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甘肅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省級技術平臺,同時推動市、縣同步建設文明實踐技術平臺。實現文明實踐由線下到云端的省市縣三級貫通,探索“兩中心”共同建設、融合發展的甘肅范本。
筑牢理想信念,在廣大群眾心中種下信仰的種子。
甘肅在全國率先出臺思想政治工作評價辦法,推動壓實思政工作的主體責任,著力健全“大思政”格局。突出抓好學校思政工作,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開展中小學思政課教師“大比武”活動,實施高校“大思政課”建設工程、“時代新人鑄魂”工程,充分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扎實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等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更好引導廣大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
甘肅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的項目化、制度化、品牌化、規范化建設。“高校聯盟”“醫院聯盟”等文明實踐創新舉措啟動探索,“藝術大講堂”“文化大課堂”“文明禮儀大廳”等志愿服務新形式蓬勃興起。
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一條條愛的小溪,終將匯聚成愛心大潮。隴原兒女時時處處都感受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傳遞出的善意與溫暖。
文明,是一個地方的內在氣質,賦予發展生生不息的力量。甘肅堅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五大創建“一盤棋”融合發展,向縱深發展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結出累累碩果,讓隴原兒女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堅定文化自信 推進傳承創新
甘肅,是一片文化沃土。文化,讓甘肅聲音更動聽、更響亮。
甘肅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實現文化為民、文化惠民,邁出了文化強省建設的堅實步伐。
文化傳承亮點頻出、文旅融合異彩紛呈、文藝精品競相涌現、公共文化蓬勃發展,隴原大地錦繡斑斕,一幅幅激揚文化自信的壯麗畫卷,正在新時代徐徐展開。
全力推動文化傳承發展——
深入推進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設,建成我國文化遺產領域首個多場耦合實驗室,加快實施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數字化復原項目,上線全球首個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正式對外發布英語、法語版本的“數字藏經洞”,文化遺產保護“中國經驗·敦煌模式”推廣應用到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持續深化文物考古發掘和歷史研究,慶陽南佐遺址、禮縣四角坪遺址等在實證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方面產生重大影響。
加快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和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實施會寧會師之城等28個國家項目、魯土司衙門舊址保護等48個省級項目,讓文物活起來,讓歷史看得見,讓文脈傳下去。
“要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營造傳承中華文明的濃厚社會氛圍。”我省堅持全面系統保護好文物和文化遺產,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綻放時代光彩,讓深厚傳統文化和現代魅力交相輝映。
深入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游客們在鳴沙山,高舉紅旗,齊唱紅歌,雖沒有聚光燈,每個人卻都是主角;
《樂動敦煌》《又見敦煌》等“敦煌風”旅游演出成消費熱點,甘肅特色的文化產品供給精彩紛呈;
今年9月9日,甘肅簡牘博物館新館正式面向公眾開放,千余枚簡牘首次亮相,“沉睡”的文物資源迎來新紀元。“博物館熱”“非遺熱”“古籍熱”持續升溫,國潮國風成為年輕人的新時尚。
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作為全國唯一以絲綢之路命名的常設性國際旅游節會,已成功舉辦十一屆。聚焦文化強省建設目標,甘肅持續推動把富集的文化資源轉化為文旅產品、消費體驗、產業項目,為甘肅現代化建設賦能增效。
今年前10月接待游客3.4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345億元,“如意甘肅”品牌更加響亮。
著力加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
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我省大力實施隴原文藝高峰攀登工程,著力打造甘肅特色文藝精品,一部部充滿力量的文藝作品,奏響一曲曲蕩氣回腸的時代之聲、愛國之聲、人民之聲。
經典舞劇《絲路花雨》全國巡回演出,場場座無虛席,這是經典作品的生命力,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紀錄片《大敦煌》《文明的交響——莫高窟》《青綠甘南》、大型民族器樂劇《玄奘西行》等精品力作深受好評。
聯合攝制電影《吾愛敦煌》《長空之王》《敦煌英雄》、電視劇《此心安處是吾鄉》,將海內外目光再次吸引、聚焦到甘肅。
推出《大國盾構夢》《騰格里的記憶》等一批現實題材的主題出版精品讀物。加強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完成文溯閣《四庫全書》等重點古籍數字化,實現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各地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博物館功能提升,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初步形成,人們享有的公共文化生活更加便捷。
“文化進萬家”“隴原紅色文藝輕騎兵”“春綠隴原”等文化惠民活動持續開展19.7萬場,打造“書香隴原”文化品牌,在全社會營造了“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的社會風尚,廣大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飽蘸歷史的筆墨,繼續新的書寫。甘肅將持續加快建設文化強省,創造文化傳承發展的“甘肅品牌”,打造傳播展示中華文明的“甘肅窗口”,推進現代化建設文化先行的“甘肅實踐”。
大河奔流,時代潮涌。
2500萬隴原兒女在思想之光的指引下奮力前行,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的嶄新篇章。(記者崔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