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11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農產品品牌是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有效顯現農產品附加值、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
如何進一步通過實施“甘味”品牌營銷戰略,接續推進以“甘味”品牌為引領的農特產品品牌體系建設,讓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充分了解“甘味”產品,信任“甘味”品質,認可“甘味”品牌,不斷提高我省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省政協日前召開月協商座談會,邀請有關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企業代表、省直部門負責同志圍繞“提品質、樹品牌,實施‘甘味’品牌營銷戰略”,為我省“甘味”品牌建設把脈問診、建言獻策。
“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品質支撐不斷增強,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一產增加值增長5.8%,居全國第五;品牌建設日益規范,品牌效應持續放大,我省有8個品牌入選農業農村部精品培育計劃,數量居全國前五……”
提及我省近年來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培育“甘味”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成效,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常宏用一組數據舉例說明。
近年來,我省順應市場對特色化、綠色化、優質化、多樣化農產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的趨勢,深挖寒旱農業潛能和特色特質,大力發展以“牛羊菜果薯藥”為主導、地方特色產品為補充的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培育出一大批“獨一份”“特別特”“好中優”“錯峰頭”的優質特色農產品,在全國率先培育建設“甘味”省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構建起“甘味”省級公用品牌+市縣區域品牌+企業商標品牌聯動發展的模式,全省農產品規模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成績來之不易,前路任重道遠。
如何持續加大“甘味”品牌培育力度,厚植品牌發展基礎?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何文濤建議,要從構建多維度培育體系上著力,推動形成“‘甘味’商標+地方區域商標+企業個性化商標”的品牌集群培育模式,逐步提升“甘味”品牌集群效益,增強市場競爭力;要從搭建“走出去”戰略平臺上著力,積極推動“蘭州百合”“靜寧蘋果”等地理標志產品履行中歐地理標志產品互認互保義務,盡快開展商標國際注冊,共建“甘味”品牌宣傳推介平臺。
“甘味”品牌體系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久久為功,不斷強化品牌價值評價,助推品牌管理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區域公用品牌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推動‘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開展‘甘味’品牌管理體系建設。”蘭州大學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院院長何文盛說,要進一步明確“甘味”品牌的定位與規劃,強化品牌核心能力提升,建立品牌保護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品牌價值評價,提升建設成效,充分發揮品牌引領作用。
筑牢“甘味”品牌建設基礎,建強“甘味”品牌市場體系,提升“甘味”品牌消費品質。省政協常委、民進省委會專職副主委楊曉波說:“要制定‘甘味’品牌長遠發展規劃和地方標準,從生產加工、分級包裝等方面進行規范;加強市場建設,推動形成全省統籌、區域互補、省外聯動的一體化銷售市場;強化品牌包裝,提升消費體驗,使‘甘味’品牌深入人心。”
特色產業的品種、品質是市場競爭的起點,是創立品牌的源頭,是核心競爭力所在。省政協常委袁斌才建議,要樹立集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為一體的“新三品一標”意識,持續打造以“甘味”品牌為引領,以地方公用品牌為支撐、以企業商標品牌為抓手的品牌體系,以質量為核心塑造提升“甘味”品牌優勢和競爭力。
文化是品牌的靈魂,沒有文化內涵的品牌缺乏生命力。省政協常委、民盟省委會專職副主委鮮新蓮建議,要充分挖掘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內涵,重點對農產品進行文化創意賦能,打破傳統農產品品牌建構過程中重點強調的產品性能的約束,從挖掘農產品所關聯的風土故事、產品故事、人物故事、文化故事出發,確定產品的核心價值。
袁斌才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建議,要實施文化賦能“甘味”品牌行動,注重把文化元素植入區域公用品牌中,講好品牌文化故事,提升品牌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價值。
用優質的產品質量為“甘味”品牌立根,用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甘味”品牌鑄魂,用健全的制度機制為“甘味”品牌護航……大家紛紛表示,“甘味”品牌戰略的實施對提升農產品質量、延長產業鏈條、推動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堅持政府市場兩手發力,在“著力塑造質量優勢,著力塑造品牌優勢”上下功夫,持續完善“甘味”品牌創建機制,持續加強特色優勢產業標準化生產和監測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提升“甘味”品牌質量和核心競爭力,推動形成“產品高質量”與“品牌贏天下”互相支撐的良好局面,帶動全省農產品規模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實現產業快速發展、企業效益放大和農民收入增加“三贏”局面,為鄉村振興賦能增效。(記者崔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