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1-11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糧食安全關系國計民生,是“國之大者”。2023年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印發《關于深化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工作的意見》,要求持續加大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懲治力度,應查盡查、一查到底。
我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聞令而動,全面貫徹部署要求,強化統籌協調,壓實各方責任,持續發現和糾治問題,推動糧食購銷領域風清氣正,堅決守好隴原糧倉。
全鏈條督導 繃緊織密專項整治責任網
為徹底鏟除涉糧領域腐敗土壤,2023年,省紀委監委針對糧食購銷領域腐敗問題復雜、反復、頑固等特點,構建立體化全鏈條督導機制,統籌整合紀、巡、審、市場監管等多方力量,全盤督、分類督、包干督,同向發力、一體推進,高質高效跟進督導。
——省級協調小組全盤督。統籌組建3個工作組,深入14個市(州)、22個縣(區)、34個基層糧食企業,傳導責任壓力,督促指導業務主管部門和糧食企業嚴肅認真自查自糾,深入查擺問題1321件,目前已全部整改。
——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分類督。省紀委監委班子成員帶隊,對市(州)縣(市、區)開展督導7次,督促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起底糧食系統問題線索161件,發現問題線索309件;發改、財政等部門立足職能,多向開展督查檢查11次。
——協調小組成員包干督。省紀委監委、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負責同志分別包干3—4個市(州),采取專題調研、實地督導方式,分片督導市(州)專項整治工作5輪次,深入基層了解糧庫情況,因地制宜,找準癥結,督促整改。
上下一齊抓,全省一盤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同題共答、攥指成拳,聚焦糧食購、儲、銷等重點環節和關鍵人群,全面排查責任、腐敗、作風問題線索,以問題整改推動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深化改革。
省紀委監委督促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對省局19家直屬企業部署開展財務檢查,清理3年以上應收未收的掛賬,10家企業下設的二級法人企業財務報表全部納入財務報表和國有資產監管體系,財務基礎工作和內控流程進一步夯實。
去年9月,省紀委監委將落實糧食安全責任、推進糧食專項整治納入巡視巡察內容,加強巡視巡察成果運用,進一步傳導責任壓力,推動涉糧問題整改落實。
與此同時,加強與司法機關的協調配合,定期召開碰頭會議,通報工作情況、共享信息,研究解決重大疑難問題、協調推進聯合行動,結合辦理的糧食購銷領域典型案件,提出意見建議,推動源頭治理。
“多方聯動方式,打通了傳統治理體系‘條塊分割’格局,強化紀檢監察與糧食、儲備、市場監管、審計、司法等專業化監督的力量整合,推進監督主體之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協調高效解決重大難點問題,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更加有效查處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嚴到底 堅決清除糧倉“碩鼠”
“糧食系統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對業務熟悉,且在糧食系統深耕多年,往往是糧食腐敗問題的高發群體。”張掖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說。
此前,該市紀委監委查辦的甘州區鴻谷糧油儲備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張某某案,就屬于糧食國企“一把手”任性用權,成為“一霸手”的典型。
從查處涉糧領域“一把手”入手,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全面起底2019年糧食庫存大清查、2020年涉糧問題整改“回頭看”發現及巡視巡察、審計、專項治理移交問題線索,摸排涉糧領域問題線索431件,聚焦重點人重點事,堅決查處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
蘭州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郭鴻駿案是開展專項整治以來我省查辦的最大一起涉糧腐敗案件。郭鴻駿利用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制度執行不到位、監督管理軟弱無力等體制機制漏洞,內外勾結、擅權妄為,作案時間長達20年,涉案金額巨大。該案立案34件34人,移送司法機關12人。
堅持查處一案、整改一案。蘭州市紀委監委督促案發單位黨組織及時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組織發改、糧食、財政、國資等部門黨組(黨委)召開聯席會議,綜合分析發案原因,逐一對癥整改,杜絕同類問題“邊治邊犯”。
以雷霆之勢,重拳出擊。
省紀委監委持續加大統籌力度,掛牌督辦糧食領域專項巡視移送的84件重點問題線索,逐條核實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轉辦中儲糧甘肅地區11個直屬庫有關問題線索,立案10件10人,黨紀政務處分10人,組織處理58人;
平涼市紀委監委對靈臺縣糧油購銷儲備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何文平通過虛開增值稅發票獲利53.18萬元一案進行立案調查;
天水市紀委監委對張家川縣糧食局原局長吳浩玉干擾糧食領域專項巡察工作,隱瞞、銷毀違紀違法事實證據一案進行立案調查;
……
辦案是最有力的監督。專項整治開展以來,全省共查處涉糧問題線索449件,立案307件403人,黨紀政務處分350人、組織處理426人,移送司法機關62人。
常態長效 持續釋放治理效能
既“當下改”,又“長久治”。省紀委監委一體推進發現問題、督促整改、推動治理,注重從案件查辦中揭示背后深層次問題,督促推進完善制度政策、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進一步堵塞制度漏洞,消除監管盲區。
對重大典型案件一案一剖析,針對涉糧領域違紀違法案件暴露出的問題,省紀委監委督促業務主管監管部門、國有糧食企業建章立制、規范管理,制定《省級儲備糧倉儲管理辦法》《甘肅省建立糧食加工企業社會責任儲備的指導意見》《優化省級儲備糧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方案》等37項制度機制;市(州)縣(市、區)修訂完善各類規章制度614項,推動形成用制度管權、管糧、管事的長效機制。
“我們向相關部門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督促制定完善了《蘭州市市級儲備糧管理辦法》《關于改革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糧食儲備安全管理的實施意見》等146項制度。”蘭州市紀委監委第二監督檢查室主任趙睿說。
專項整治對加大監督監管力度、提升國有糧食企業治理水平也提供了有效助力。
“比如,督促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分類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落實和加強國有企業黨的全面領導,增強‘三重一大’決策能力;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實施方案,促進企業形成規范、透明、整潔的財務和賬務環境。”省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舉例說。
借助專項整治契機,督促推進智慧糧庫建設,也是解決涉糧腐敗問題的重要治本之策。省紀委監委將監管信息化作為深化專項整治的重點,督促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加快市、縣級政策性糧食信息化監管延伸拓展,著力推動功能提升改造。目前,省級儲備糧監管信息化實現全覆蓋,基本形成功能齊全、信息共享、多級聯動、安全穩定、較為完善的糧食流通管理信息化體系。(通訊員張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