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5-20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
去年以來,全省各級殘聯深入開展“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織密兜牢殘疾人社會保障網,有效提升殘疾人康復服務水平,多形式促進殘疾人教育就業,推動殘疾人文化體育均衡發展……翻開我省扶殘助殘“成績單”,貼心的關懷始終如一,團結奮斗的底色鮮亮耀眼,殘疾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撐起一方晴空,扶殘助殘更加有力
在慶陽市華池縣山莊鄉的一戶農家,房間收拾得整整齊齊,墻上的22枚獎牌引人注目,很難讓人與“一戶多殘”聯系起來。
這里是視力一級殘疾人趙麗華的家,丈夫張華榮因先天性肢體不協調,被評定為肢體三級殘疾。
2010年以來,在慶陽市殘聯的選拔培訓下,張華榮多次參加省級殘疾人公路自行車比賽,獲8金4銀的成績;趙麗華參加省級中長跑運動會4次,獲2金3銀2銅的成績。二人在殘疾人運動會上相識后結婚。家中的獎牌是夫妻二人身殘志堅、努力拼搏的見證。
去年5月起,趙麗華成了華池縣山莊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賀虎虎的結對關愛對象。
夫妻二人踏實肯干,但由于身體原因不能外出務工。賀虎虎便與當地食用菌園區銜接,介紹張華榮學習種植平菇技術,參加養殖種植培訓。后來,張華榮在自己家種起了蘑菇,增加收入。賀虎虎還幫助趙麗華聯系盲人按摩培訓。不久前,趙麗華取得了按摩證書,正琢磨找份工作,減輕家里負擔。
自“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動員大會召開以來,省殘聯不斷謀實創新結對關愛載體,開展無礙共享、醫康融合、助殘就業、拓崗賦能等愛心助殘行動十大提升措施,推動各級結對干部落實人文關懷和優惠政策,聽取訴求、疏導情緒、化解矛盾。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各級干部與我省16.1萬名困難重度殘疾人結對,幫助解決困難11.8萬個、聽取反映困難需求7210個、幫辦實事15.5萬件,資助資金(含物資折合)3888.1萬元,切實把黨和政府的關懷溫暖送到了殘疾人的心坎上。
托起穩穩幸福,康復服務更加精準
言語治療室里,孩子們圍坐一圈,老師教他們認識卡片上的圖畫和簡單的漢字;運動治療室里,老師給先天性發育遲緩的幼兒做全身肌力訓練,看到孩子有所回應,老師難掩欣喜……
這里是隴西縣陽光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可可(化名)是其中的一員。1歲7個月時,可可被診斷為運動發育遲緩,來到隴西縣陽光康復中心接受康復治療。“剛來時語言功能障礙,不會站,不會走,全身肌張力低下,耐力差。”隴西縣陽光殘疾人康復托養中心主任王云蘭說,在康復師“一對一”康復訓練和悉心呵護下,不到一年孩子的病情得到明顯好轉,可以說出簡單的詞語,漸漸能夠獨立行走。
“現在,可可在語言交流上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跑跑跳跳也沒問題。”王云蘭說。
可可的進步和改變不是個例。去年,省殘聯緊盯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加快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康復服務體系,于2023年5月建成投運7.8萬平方米、600張床位的省康復中心醫院新區院區,已為5000多名患者提供康復治療。投入7516萬元為9194名殘疾兒童開展康復服務;投入3141.35萬元為15.82萬名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為4.81萬人提供輔具適配服務,殘疾人康復服務質效大幅提升。
插上自強翅膀,就業服務扎實推進
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是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融入社會的重要途徑。
在天水市秦州區西關古城的“愛心屋”里,68歲的肢體二級殘疾人陳松望認真向32歲的師父張照杰學習竹編技藝,希望通過這項手藝實現再“就業”。
“聽說這里有關峽竹編的一個‘愛心屋’,就來學習編手工藝品。學個手藝,有一技之長,也能增加點收入。”陳松望說。
據了解,已有10多位殘疾人在這里實現了靈活就業。“竹編合作社一共有四五十人,常年編織的有十幾人,還帶動了十幾個殘疾人靈活就業。”秦州區大門鎮關峽村潤生竹編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林祥說。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結對幫扶·愛心甘肅”工程建設部署要求,省殘聯將“愛心屋”建設作為結對關愛困難重度殘疾人工作的有效舉措,明確了“愛心屋”建設的目標任務、安置對象、就業方式等,爭取了600萬元資金,在14個市州建設了60余個“愛心屋”。
隨著“愛心屋”投入運營,周圍群眾的愛心善舉不斷涌現,殘疾人就業的主動性積極性明顯增強。各地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同時,積極主動與當地政府和愛心企業對接,自主建設助殘就業“愛心屋”。截至目前,全省“愛心屋”總數達到101個,幫助100多名殘疾人實現就業。
擦亮幸福底色,無障礙改造提擋增速
“好著沒?”聽到熟悉的聲音,萬云太知道是自己的結對幫扶干部、華亭市執法局干部魏智杰來了。因患有先天性青光眼,萬云太雙目失明、行動不便,生活起居基本由老伴照料。
在一次入戶探望時,魏智杰得知萬云太去年冬天下樓梯時曾摔傷過,老人希望能在院內臺階上安裝盲人扶手,方便自己出行。了解情況后,魏智杰積極與華亭市殘聯溝通,為萬云太安裝了盲人扶手、智能門鈴等無障礙設施,有效改善了他的居家環境,提高了生活質量。
家庭是殘疾人生活的重要場所,實施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是幫助困難重度殘疾人消除居家活動安全隱患、走出家門和融入社會的重要舉措。
“去年,我們投入2575萬元,為1萬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省殘聯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各級殘聯根據殘疾人意愿需求和殘疾狀況、殘疾人居住環境等情況量身定制個性化項目實施方案,根據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家庭分別實施出入口路面平整坡化,安裝衛生間、臥室、走廊輔助扶手,配置可視門鈴等項目,努力解決殘疾人出行難、如廁難、洗澡難等問題,最大限度滿足殘疾人日常生活需求。(記者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