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0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江蘇這片熱土,一直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深切關懷、殷切期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五到江蘇,從擘畫“強富美高”宏偉藍圖到勉勵“走在前、做示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非常關心甘肅的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甘肅,三次面對面給予指導,叮囑我們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
一條絲綢之路經濟帶,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兩條大通道,讓“‘強富美高’新江蘇”與“幸福美好新甘肅”緊緊相連。
6月2日至4日,省委副書記、省長任振鶴率省政府代表團,拜訪“水韻江蘇”這片激昂奮進、博雅厚重、開放包容的土地,看發展亮點、學先進經驗,謀合作領域、商共贏大計。
這是一次體悟思想偉力、堅定信仰之行——實地感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江蘇人民滿懷感恩之心、匯聚奮進之力,一筆一畫把“強富美高”新江蘇從“大寫意”繪制成“工筆畫”,代表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緊跟總書記步伐、牢記總書記囑托,努力在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中創造新業績、書寫新輝煌。
這是一次對標先進標桿、學習取經之行——江蘇是經濟強省、產業強省、制造業強省,在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新質生產力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甘肅今天遇到的問題也是江蘇過去遇到和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各領域工作都對甘肅有極大指導意義,代表團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和誠懇的請教心而來,尋策問計、借石攻玉。
這是一次開闊全新視野、奮進追趕之行——從黃土高原到黃海岸邊,從黃河之濱到長江之畔,走徐州、學蘇州、看南京,進企業、入園區、共座談……江蘇變化之大、發展之快、創新之實、質效之高,讓人驚嘆、令人欽佩,對標江蘇看甘肅,代表團看到了發展差距、明晰了追趕路徑,“慢進也是退”的緊迫感愈發強烈,加快發展、追趕進位的信心決心更加堅定。
以產業轉型夯實發展基礎
徐州,江蘇唯一肩負老工業城市振興和資源型城市轉型雙重任務的城市,曾經“一城煤灰半城土”。近年來,它通過產業、城市、生態“三大轉型”,如今已是“一城青山半城湖”。
2017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時深刻指出,“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篇大文章,實踐證明這篇文章完全可以做好”。
在老工業城市振興中,以徐工為龍頭的工程機械產業成為“一號產業”。
“神州第一挖”700噸液壓挖掘機、國內最大35噸裝載機、1.5萬噸米超大塔機等均出自它的大手筆。就在今年4月,徐工XCA4000輪式起重機完成首吊,這臺4000噸級輪式起重機系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第一吊”。
在資源型城市轉型中,擁有140多年煤炭開采史的能源龍頭企業——徐礦集團,可謂是徐州產業轉型的重要參與者。
老工業基地轉型、關閉礦井重生、衰老礦區生態修復的“三大樣本”,讓徐礦集團走出了一條資源枯竭型礦區轉型的重生之路。
潘安湖畔的馬莊村,曾是“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采煤村”。經過治理后老礦區變成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潘安湖濕地,開窗見綠、出門即景,城在園中、園在城中,臨湖而居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愈加暢銷的馬莊香包也幫助村民們鼓起了腰包。
位于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江蘇威拉里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從事3D打印金屬粉末研發生產,實現了高端智能裝備及關鍵零部件自主化率100%。
徐州,正在以生態打底,緊緊圍繞“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目標,積極培育壯大“343”創新產業集群體系,著力推動產業總量穩步擴大、結構持續優化、質量有序提升,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現代產業支撐。
目之所見,思之所及,學之所以。
甘肅是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習近平總書記“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重要指示,始終指引著甘肅走產業興省、工業強省發展之路。
代表團成員紛紛表示,要聚焦實現新型工業化這個關鍵任務,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結合強工業行動和“1+N+X”政策體系,推進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和產業支撐。
以科技創新催生發展動能
蘇州城東,金雞湖畔,蘇州新地標“東方之門”高聳入云,見證了這座古老歷史名城的現代蝶變。
姑蘇城外的水田魚塘,如今已成為一座現代化高科技園區:集聚近250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62家上市企業,累計創造近1.5萬億美元的進出口總值,在商務部國家級經開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中實現“七連冠”。
在蘇州工業園區展示中心,代表團視野所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生動詮釋著這座“創新之城,非凡園區”的澎湃活力。
紫金山南,九龍湖畔,南京市江寧區。26所高校扎根,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落子,30多萬名在校師生云集,這里已然是一片創新因子活躍、人才棲居匯聚的熱土。
紫金山實驗室,是江蘇省和南京市共同推進建設的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在未來網絡、B5G/6G通信、網絡安全等領域已經取得一系列世界領先的成果。
一家家科創企業拔節生長、一個個產業園區崛地而起、一項項應用場景開啟未來……已經連續19年榮膺百強縣榜首的昆山,依然如“拼命三郎”般不停地奔跑,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積極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讓科技創新成為產業發展最堅實的底座、轉型升級最強勁的動能、城市建設最可靠的支撐,以科技創新的“領先一步”,實現產業發展的“領先一路”。
科技驅動發展,創新引領未來。
甘肅,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全國第二方陣,集聚了蘭州大學、中科院“一院三所”等科創資源。
近年來,甘肅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重要指示要求,在重離子物理、生物醫藥、金屬冶煉、石油化工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創新成果。
代表團不論是在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術產業化基地,還是在全球數字創新港,抑或是在陸家未來智慧園、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一路上,大家在對比中找差距、在學習中取真經,看得多、思考得更多。
代表團成員紛紛表示,要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依托我省較為豐富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作用,建強高能級科創平臺,培育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切實做好“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器要好用”的文章,更好支撐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
以優勢互補攜手合作共贏
學習未有窮盡,合作步履不停。
在6月3日舉行的江蘇省·甘肅省工作座談會上,兩省簽訂了經濟社會發展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兩省將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原則,依托各自獨特的資源稟賦、優越的地理區位、良好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科教資源,在科技創新、東數西算、重點產業、科教文衛、物流產業及人力資源交流交往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寬領域、務實性合作,有力促進兩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走出去”學習考察,“請進來”共享機遇。
在此次赴江蘇學習考察之前,5月26日,中國資本市場50人論壇(智庫)甘肅行考察團及江浙知名企業家座談會在蘭州舉行。
省政府與江浙企業家齊聚省城蘭州,攜手深挖富礦、共謀合作、取長補短、共促轉型,乘風出海、共拓市場,并肩同行、共謀未來。
企業家們紛紛表示,甘肅地理區位優、能源資源多、工業底子厚、發展勢頭好、投資前景廣,是資源“大寶庫”、產業“大基地”、開放“大樞紐”、投資“大磁場”,看好甘肅、選擇甘肅、投資甘肅,是明智之舉、長遠之舉、戰略之舉。
在這次座談會上,進行了甘肅省重點產業招商推介,經過前期與重點企業對接洽談,促成109個產業合作項目、簽約金額643.23億元。其中,簽約合同項目38個、簽約金額174.93億元,簽約協議項目71個、簽約金額468.3億元,涉及新能源及其裝備制造、數字信息、石油化工、特色農產品及食品加工等領域。
企業熱情擁抱甘肅,甘肅一定不會辜負企業。
甘肅鄭重承諾:將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用情用心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當好企業在甘肅發展的“店小二”,提供全過程、全天候、全生命周期服務,讓企業在甘肅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舒心發展。
三天的學習考察,代表團成員看到了江蘇日新月異的發展景象、涌動城鄉的發展活力,看到了思想觀念、視野格局、工作方法上的差距,更看到了合作共贏的良好機遇、滿滿誠意、廣闊前景。
在向優秀看齊、向先進學習的過程中,代表團成員逐步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此次學習考察開闊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學到了方法、找到了路徑。要正視差距、取長補短,在學習中對標、在對標中思考、在思考中謀劃,凝心聚力把學習考察成果轉化為甘肅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一步一個腳印把習近平總書記為甘肅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憑海跨江、擁湖枕河,“水韻江蘇”必將強富美高。
絲路綿長、再啟新程,“如意甘肅”定會幸福美好。(記者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