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11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巍巍祁連山,漫漫絲綢路。千里河西走廊,巍峨壯觀的雄關矗立在雪山與戈壁之間。初夏時節,這里風和景明,碧空如洗,綠樹蔥蘢,陽光灑在關城城樓上,閃爍著耀眼光芒。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甘肅主會場活動在嘉峪關市舉辦。今年的主題為“保護文物 傳承文明”,全省文博工作者相聚在絲綢之路要沖、河西第一隘口——嘉峪關,共同呼吁全社會守護好全人類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讓文化遺產保護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歡迎各地游客到嘉峪關旅游,接下來讓我帶您暢游天下雄關。”剛走進關城內,今年8歲的“紅領巾講解員”趙明哲開始向游客介紹嘉峪關因企設市、因關得名的歷史。
為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近年來,嘉峪關城市博物館主動向全市小學招募、培訓“紅領巾講解員”,讓更多青少年在講解的過程中觸摸城市歷史,感受嘉峪關日新月異的發展。
“我的講解能讓更多人了解雄關的歷史,我很自豪。”趙明哲說,為大家講述文物的故事,就好像同文物開展了一次古今對話,每次講解都加深了他對文物文化的理解。
“戈壁與綠洲在這里碰撞,長城從這里綿延萬里,不可思議,太美了!”第一次來西北旅游的天津市民劉乃娟登上城樓時感嘆,當地文物保護開發得很好,她折服于古人的智慧,也被雄關和大漠撲面而來的厚重歷史所吸引。
“時逢端午佳節,關城景區工作人員免費為游客發放艾草,這份貼心令人感動。”來自江西的游客鄭麗告訴記者,她對嘉峪關的印象是干凈、綠色、開闊。
“本次活動,我們在現場設置了嘉峪關特色非遺展示、非遺產品和文創產品。”嘉峪關關城景區開發經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文娟說,想讓廣大游客在游玩嘉峪關關城景區的同時,參與非遺保護和文化傳播,以創新方式提升廣大群眾對文物遺產、非遺文化的認知和保護意識,進一步激發大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絲路文化與長城文化在嘉峪關交匯交融,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文化遺產承載著歷史記憶,是一個地區文化發展的歷史見證和智慧結晶,也是彌足珍貴的物質精神財富。
“嘉峪關市歷史遺存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嘉峪關市搶抓文物保護事業發展戰略機遇,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全力推動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實施了關城景區基礎設施提升、文化遺產數字再現、長城軍事防御體系展示等工程,2023年成功入選第二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單位,是全國唯一以長城專題開展保護利用示范的地區。”嘉峪關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朱鋒濤介紹,未來,嘉峪關市將持續深化傳統文化保護、傳承與利用,加大文物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舉措,努力將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
據了解,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省文物局在主會場組織展覽展出、非遺展演、文創展示和相關戰略協議簽訂、精品項目推介、保護成果展播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宣傳普及等活動,各地文博單位組織開展710多項精彩紛呈的文物展覽展示和惠民活動。
“近年來,全省文物系統落實國家戰略,推進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打造河西走廊國家文化遺產線路,創建嘉峪關長城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在隴原大地守好文物安全紅線底線,實施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國重大項目,持續提升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水平,深化博物館改革創新發展,讓文物全方位‘活’起來。”甘肅省文物局二級巡視員白堅說。(記者于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