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0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近日,瓜州縣淵泉鎮祁連社區、榆林社區的兩個互助幸福院建成并投入運營。
榆林社區互助幸福院位于康寧小區院內,設有寬敞的操作間、餐廳,配置了適老化桌椅,可容納48人同時就餐。投入運營當天,就有老年人在幸福院內排隊等候,現場溫馨又熱鬧。走進食堂,飯香四溢,多種菜品葷素搭配,以低鹽、低糖為主制作,滿足了老年人的營養和口味。
“以后再也不用為做飯發愁了!”開在家門口的幸福食堂受到了社區居民的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吃飯難”問題。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之一。
近年來,我省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相關部門以改革破局、創新破題、發展破難,不斷推動養老服務從保障特困人群向全體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轉型,從重視機構建設向居家社區機構協調發展轉型,從補缺型、碎片化向體系化、制度化、多元化轉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養老服務制度日趨完善
法規制定是養老服務法治建設的基礎。近年來,我省堅持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為核心,深入推進養老服務各項改革和制度創新,不斷深化養老服務綜合改革,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近五年,是我省養老服務法治建設最快的時期,相關部門不斷加強政策創制、制度創新、規劃設計,先后出臺法規、政策、規劃18項,特別是2020年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全國第四部、我省第一部養老服務地方性法規——《甘肅省養老服務條例》,使甘肅成為完成養老服務條例和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雙立法”的省份。
養老服務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對于提高養老服務質量、?保障老年人權益、?促進養老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省養老服務標準從零起步,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體系”的轉變,出臺地方標準10個。同時,建立全省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在國家“規定動作”16項的基礎上,增加“自選動作”5項,逐一明確了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服務類型,完善了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監管等機制,構建了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目前,我省形成了以法規為統領,政府規范性文件為主體,部門專項政策和標準為支撐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持續優化
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是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性措施,是保障基本民生、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我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建成覆蓋全體老年人、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機構養老方面,我省重點支持老年養護院、中心敬老院等保障性服務機構建設,養老服務機構已達到345家,床位3.57萬張。為持續提升機構養老服務質量,我省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2.22億元,重點用于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建設和設施提升改造,全省護理型床位達到2.07萬張,占養老機構總床位的58%,超過國家“十四五”達到55%的要求。鄉鎮敬老院法人登記率達到100%。同時,制定了《甘肅省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辦法》,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全省評定為一級、二級及以上的鄉鎮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達到87.7%,評定為二級至三級及以上的縣級公辦養老機構建有率達到90.4%,均超過“十四五”80%的目標任務,有效保障了老年人機構養老服務需求。
居家社區養老方面,我省先后將蘭州、武威、張掖、隴南、慶陽申報為國家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地區,支持五地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15萬張,提供居家上門服務超過60萬人次。印發相關通知,以“室內行走便利、如廁洗澡安全、廚房操作方便、居家環境改善、智能安全監護、輔助器具適配”為主要目標,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省級撥付補助資金2500萬元。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完成改造4.2萬戶,超過“十四五”任務量的90%,受到民政部表揚。
此外,省民政廳聯合12部門印發《甘肅省積極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實施方案》,安排省級福彩公益金3920萬元支持23個縣(市、區)開展省級試點,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利用養老機構、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村級互助幸福院、社區食堂、社會餐飲企業等建立老年助餐點799個,通過落實稅費優惠政策、降低食材供應成本、實施就餐分類補貼,提供了方便可及、經濟實惠的助餐服務,惠及約92萬名老年人。
養老服務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我省將全省41.85萬名老年人納入低保救助范圍,6.52萬名老年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高齡津貼制度實現縣級層面全覆蓋,惠及58.67萬人;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全省惠及8.32萬人;建立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每人每月100元,惠及全省3.44萬人。
省民政廳聯合10部門印發《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實施方案》,建立探訪關愛服務機制,對5.44萬名分散供養特困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四個一”服務,即每周打掃一次衛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頭發,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每半年發放一次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以家庭為基礎、基層為主導、社會為補充、政府支持保障的關愛服務制度基本形成。
為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我省建立分級培訓機制,設立省級養老護理員實訓基地,連續6年將養老院院長、護理人員培訓納入年度重點培訓計劃。省民政廳聯合省人社廳、財政廳制定印發了養老護理員培訓工作方案,提出2021年至2025年全省培養養老護理員6萬人的目標任務。目前,累計培訓養老護理人員和從業人員4.5萬人次。此外,我省舉辦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甘肅賽區選拔賽,進一步提升了養老護理職業的社會影響,激發了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提升業務水平的積極性和強烈的職業榮譽感。
養老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養老服務設施是養老服務體系的基礎,是滿足老年人食宿和文化娛樂的載體。針對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我省切實加大投入力度,不斷完善養老服務設施。
從2021年開始,省委省政府從群眾“需求側”出發,連續4年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省、市、縣累計投資12.6億元,改造建設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42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600個,全省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將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納入全省質量督查考核內容,督促將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要求落到實處,2023年全省新增社區養老服務配套設施面積7.43萬平方米,為提升居家社區服務能力、開展老年助餐服務提供了重要支撐。
功能設置方面,省民政廳作為牽頭落實部門,堅持科學謀劃部署、優化設施布局、完善推進措施、加強制度保障、定期調度檢查,指導各地全力抓好相關項目推進落實。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突出助餐、休閑活動、全托日托、醫療康復和居家上門服務等功能,村級互助幸福院突出就餐送餐、休閑活動等功能,新增養老服務設施面積43.48萬平方米,新增床位6200張(護理型床位5059張),為老年人享有“家門口”養老服務提供了保障。
為提升服務能力,我省堅持建設與運營并重,對建成設施“扶上馬送一程”,為村級互助幸福院配備公益性崗位人員393人,對已建成運營的320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和300個村級互助幸福院累計安排運營補貼資金5100萬元,指導各地結合實際績效評價后進行差異化補貼,確保作用發揮,推動可持續發展。(記者李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