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15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我省作為我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始終以實際行動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綠色轉型,持續鞏固并優化全省生態環境質量。今年上半年,我省在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促進綠色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在此過程中,甘肅省生態環境廳積極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深度融合,特別是探索性建立了全省碳排放交易市場,為重大項目的綠色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精準施策
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果斐然
《甘肅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實施方案》的印發,標志著藍天保衛戰進入了新階段。鋼鐵、水泥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加速推進,石化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初見成效,65蒸噸及以上燃煤鍋爐的超低排放改造穩步推進,施工場地的“六個百分之百”抑塵措施得到有效落實。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細顆粒物(PM2.5)濃度同比下降3.3%,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同比下降9.1%,全省優良天數比率83%,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
每月一次的水環境質量形勢分析會,如同警鐘長鳴,督促各市州嚴格落實“查、測、溯、治”措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城市黑臭水體水質交叉監測的開展,重要水體藻類水華現象的排摸,讓我省的水體更加清澈。今年上半年,全省74個地表水國控斷面中,70個斷面水質達到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為94.6%,剔除本底影響后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為0。
此外,我省還進一步推進實施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重大工程項目,嚴格土壤、地下水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和優先監管清單地塊污染管控,優化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開展全國“十五五”地下水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試點,完成地下水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類項目成果集成,推動地下水環境分區管理、分級防治,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查整改專項行動。
生態優先
筑牢國家西部生態安全屏障
祁連山生態保護常態長效監管機制的建立,讓這座“冰源水庫”的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2023年度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考核工作的順利完成,2024年度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的開展,以及祁連山典型生態保護修復區域生態狀況綜合評估的完成,都標志著祁連山生態保護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黃河流域污染防治的深入推進,讓母親河煥發了新的生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的開展,讓黃河流域的5607個入河排污口中,已有4918個完成整治,整治完成率高達87.71%。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整治成效持續鞏固,尾礦庫、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隱患的常態化排查治理也在有序推進。
秦嶺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意見的出臺,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甘肅片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狀況評估的開展,以及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系列宣傳活動的舉辦,讓我省的生態環境更加和諧。
綠色發展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我省始終堅持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為引領。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環評審批的“一對一”精準服務,讓項目得以依法依規快速落地建設。今年上半年,全省共審批環評項目804個,涉及投資2200.63億元;在300個省列重大建設項目中,已有199個完成環評審批,完成率高達66.3%,涉及年度投資額1629.1億元。
資金項目的積極爭取,為我省的綠色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央專項資金的爭取、生態環保金融支持項目的推進、氣候投融資項目庫的建立,為甘肅的綠色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全省綠色環保產業鏈招商引資推介會的成功舉辦,吸引了眾多投資者的目光,簽約合同項目13個,協議總額高達262.07億元。
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措施的落實,碳排放指標管理的強化,重點碳排放企業核查與履約的開展,為甘肅的綠色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白銀、酒泉等市及園區成功入選國家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未來,我省將精準把握發展與保護、攻堅與協同、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外部約束與內生動力、“雙碳”承諾與自主行動之間的平衡,加速推進美麗甘肅建設,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促進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轉型升級,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雙碳”目標的深度融合,為人民群眾創造更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汪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