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9-02
- 點擊:0
- 來源:甘肅日報
藥材好,藥才好。甘肅被譽為“千年藥鄉”,是全國重要的藥源基地,中藥材資源豐富。
中藥材種子是中藥產業的“芯片”,是中醫藥產業發展的基礎。保護好中藥材種質資源是推動中藥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
省政協日前邀請國內專家學者會聚一堂、集思廣益,針對西北及青藏高原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開展交流研討,為促進西北和青藏高原道地及珍稀瀕危中藥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把脈問診”獻計出力。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健康需求不斷提高,中藥材需求量不斷增加。但與之相對的是道地藥材種質資源綜合開發利用不夠,中藥材種質創制開發不足,優質種苗缺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司長余海洋表示,優質中藥材資源供需矛盾,成為制約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如何打破瓶頸,余海洋建議,甘肅作為中藥資源大省和中藥材主產區,應加強甘肅乃至西北中藥材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鑒定評價。在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的基礎上深化對甘肅中藥材種質資源的系統調查與搶救性收集,加大珍稀、瀕危、特有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收集力度,建立甘肅中藥材種質資源庫,開展種質資源多層次鑒定評價,深度發掘優異種質、優異基因,構建分子指紋圖譜庫,強化育種創新基礎。
加大對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利用力度是大家的共識。
甘肅省有中藥資源3626種,其中藥用植物3135種、藥用動物448種、藥用礦物43種?!斑@些重要資源是我們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根基?!睋耍拭C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晉玲建議,整合省內現有的中藥材種質資源庫(圃)資源,并建設國家級西北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利用中心,建立完善的西北地區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綜合利用和科普教育體系。對藥用植物野生種、野生近源種、栽培種以及人工創造的新品種等開展廣泛收集和引種,不斷積累種子貯藏生物學特性的基礎研究數據,探索中藥貯藏劣變過程的分子機制,制定種子安全保存期和更新繁殖的策略,為保護珍稀瀕危藥用植物搭建平臺,為中藥良種選育提供物質基礎,為優質中藥的生產與供應提供科學依據,為中藥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石。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二級巡視員龍熹則建議,應加力推進中藥材種業創新,強化新品種保護,鼓勵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新品種選育。通過建設一批道地藥材良種繁育基地,推動中藥材種子種苗向專業化、商品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中藥材種質資源是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基礎,是中藥新藥開發、優良品種選育的基因來源,多樣化的種質資源是種業科技創新的源頭。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科學家王繼永建議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實施“中藥材種業能力提升工程”,從育種與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化平臺能力提升和制(繁)種能力提升三個方面設立專項支持。通過項目實施,建設西北地區中藥材種業的“八大體系”,推動中藥材種業向規?;?、標準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提高中藥材種子種苗的質量和產量,為中藥材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我國成功進行人工栽培的中藥材有300余種,但與其他農作物相比,中藥材育種相對落后。
甘肅中藥材的人工采集、種植和應用歷史悠久。當歸、黃芪、大黃、黨參、甘草被譽為道地藥材中的“五朵金花”,與板藍根、柴胡、黃芩、款冬花和枸杞,并稱“十大隴藥”而馳名中外。甘肅在中藥材育種方面大有可為。
余海洋建議成立中藥材良種選育繁育機構,重點圍繞當歸、黨參、黃(紅)芪等道地藥材開展新品種選育工作,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種子種苗良種選育、繁育基地。探索珍稀瀕危藥用植物人工馴化栽培,提高馴化苗的繁殖率和存活率。按照道地原則分區建立道地中藥材種子種苗繁育基地,推動道地和珍稀藥用植物向最適宜區集中。支持科研機構、高校與中藥企業合作,完善創新技術體系,培育抗病蟲害、適應性強、藥用成分含量高的中藥新品種。
“甘肅應發揮地域區位優勢,建設國家中藥材制種基地?!庇嗪Q笳f,甘肅省憑借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成熟的育種經驗,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并在蔬菜育種特別是高原夏菜領域以優良品質著稱。在此基礎上,建議充分利用甘肅省寒旱區生態優勢,在定西地區建設以當歸、大黃、川貝母等寒生中藥資源為主,在河西地區建立以中麻黃、肉蓯蓉、烏拉爾甘草等旱生中藥資源為主的制種基地,促進中藥材種質資源高質量發展,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和人民健康作出更大貢獻。
陜、甘、寧、青、新、藏六省區自然地理相連、人文歷史共生、經濟社會相融,加快形成中藥材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和開發利用的深度合作機制,是六省區的現實需要和共同愿景。研討中,大家一致表示,將共同努力,進一步建立健全常態化長效化合作交流平臺,在完善種質資源庫建設、種質資源基礎研究、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瀕危野生品種搶救和人工馴化等方面深化務實合作、加強交流溝通,共同提升西北地區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水平,守護好中藥材“芯片”,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記者崔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