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3-12-12
- 點擊:0
- 來源:天水日報
? ? ? ?據天水日報報道 今年以來,秦州區首次引進綠色高效的水培蔬菜種植技術,該技術利用水和營養液代替土壤,讓蔬菜在水中生長。這些依靠“喝水”長出的新鮮蔬菜,讓市民的餐桌上又多了一種可供選擇的綠色食品。
12月8日,在楊家寺鎮孫樹村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現代農業種植基地,由天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的一排排“喝水”蔬菜引人注目,一盆盆菜盤浮在水面上,鮮嫩的菜葉青翠欲滴。工人們穿行其間,忙著把蔬菜苗移植到漂浮板上。
據介紹,這種靠“喝水”就能讓蔬菜長大的技術是秦州區首次引進的水培蔬菜新技術。相比傳統的種植模式,水培蔬菜在經過前期育苗、定植后,利用水和營養液來代替土壤,讓蔬菜在水中生長,無須整地等環節,因此生長周期比一般土地種植的蔬菜要短,只需四五十天就能上市,可以幫助菜農降本增產,提升效率。
天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侯旭看著長勢喜人的水培蔬菜高興地說:“基地水培蔬菜種植區域占地面積2畝,預計第一茬的蔬菜可以銷售達到20萬元左右,在元旦就可以上市。”
水培蔬菜利用智能化循環系統,不間斷給蔬菜供應養分,整個生長過程不用化肥和農藥,既生態環保,又節約成本。同時,不受土地條件限制,而且可以立體栽培,實現多茬生產,發展前景廣闊。目前,天合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共栽培各種葉菜類蔬菜10萬多株,極大地豐富了市民冬季的“菜籃子”。
水培蔬菜產業的發展不僅為合作社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同時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帶動他們參與現代農業種植。楊家寺鎮楊家寺村村民侯玉琴一邊移植菜苗一邊告訴記者:“基地就在家門口,家里有活就忙家里的,清閑時就到基地務工,一年下來能掙一萬多元,補貼家用足夠了。”
近年來,秦州區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持續提升科技助農服務水平,推動農業產業向設施化、園區化、融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在推動秦州區農業現代化進程的同時,為群眾致富增收拓寬了渠道。【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馬海林?王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