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6-14
- 點擊:15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近年來,古浪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的重要論述,持續做實“節水文章”,堅持把節水工作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聚力推動全縣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
一、健全節水聯動機制。?堅持高位推動促落實。 成立由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相關部門和鄉鎮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節水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堅持把水利工作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決扛牢“第一責任人”責任,重要事項、重點項目、重大工程親自安排部署、親自協調推動、親自督導落實,全力推動水利各項工作。加強協作支持聚合力。緊緊圍繞“農業節水、城鎮節水、工業節水、水權水價和水管體制改革、水資源精細化管理、完善制度體系”等方面,聚力推進水利事業高質量發展。細化責任分工,強化部門間協調配合,加大對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全力推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當前突出問題,形成工作合力,推動節水工作走深走實。嚴格督查考核壓責任。充分發揮督查考核“指揮棒”作用,建立目標責任制,將水利工作重點任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提高實績考核權重,倒逼任務落實。持續加強對水利項目建設、飲水安全保障、河湖長制落實、節水型社會建設、水資源管理等重點工作的督導檢查,推動各類問題及時發現、有效解決。通過建立水事違法行為有償舉報獎勵機制,充分發揮用水者協會作用,推動輿論監管、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多方發力,實現節水多元共治。
二、強化水資源管理使用。優化水資源配置調度。制定《古浪縣 2024 年水資源配置和用水總量控制方案》,嚴格落實縣、灌區、鄉鎮、村組、用水戶“五級”水權分配體系,將水權層層細化分解,嚴格實行計劃用水管理,嚴格執行用水定額和用水產品水效標準,統籌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量管控,杜絕超面積、超定額配水。夯實水資源管理基礎。在水資源論證、節水評價、取水許可、考核監督等方面加強定額約束,及時糾正超定額用水行為,切實做到管住“點滴”、節盡“所能”。強化計劃用水管理,加強對重點用水企業、特殊行業用水的監管,倒逼企業提升用水效率。嚴格落實節水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制度,對違反“三同時”制度的,依法停止取用水并限期整改。加強地下水管控利用。加強機井取用水全過程控制,嚴格落實村級用水者協會、鄉鎮水資源管理辦公室和水管單位“三級”審批制度,從申請、審批、充值、刷卡到計量用水實現閉環管理,確保地下水資源有效管控和高效利用。對全縣946眼機井取用水情況常態化開展檢查,對歷年已關閉機井和去年新打并封存的27眼抗旱應急機井全面排查核實,全面摸清全縣機井數量和每眼農業機井灌溉面積、灌水輪次和每輪次用水量,嚴禁私自啟用抽取地下水。
三、全面落實節水措施。推進農業節水增效。調整優化重要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發展規模,擴大高淀粉類和加工類商品薯種植面積,推廣種植蔬菜、中藥材、飼草等低耗水高效益經濟作物,全域嚴禁種植洋蔥等高耗水作物,日光溫室采光區嚴禁種植農作物。積極推廣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實現壟膜溝灌、膜下滴灌等農藝節水技術全覆蓋,構建水資源利用與產業規模協調發展新格局。推進工業節水減排。引導工業企業推廣應用高效冷卻、循環用水等節水工藝,提高三級水表安裝使用率,規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70立方米以內,年用水量1萬立方米以上的工業和服務業單位實現計劃用水管理全覆蓋。 推進城鎮節水降損。實施縣城區供水管網更新改造及設施提升工程,改造供水管網2.6公里,公共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加快推進縣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再生水循環利用等項目,推廣再生水“冬儲夏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四、扎實做好治水興水工作。全力加快調蓄水池建設。積極匯報對接省景電水資源利用中心,充分利用景電二期工程灌溉間歇期(3—6 月、8—12 月),最大限度發揮調水能力,實現所有調蓄水池應蓄盡蓄,確保在灌溉高峰期有效解決黃灌區夏季高峰期用水、移民區冬季日光溫室用水與黃河水調水的時間差矛盾,全力保障農業灌溉和日光溫室用水。 持續改善農村供水條件。依托曹家湖和大靖峽水庫、黃花灘 1 號調蓄水池,實施古浪河灌區農村供水保障、大靖片區抗旱應急水源及產業供水保障工程,力爭6月中旬開工建設,進一步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全縣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12處、分散供水工程1303處、供水管線5700多公里、“千噸萬人”水廠11個,其中大靖水廠被評為全省“五星級水廠”,雙塔水廠、古豐河水廠被評為全省“四星級水廠”。加強河湖生態保護管理。按照“縣級河湖長一季一巡、鄉鎮級河湖長一月一巡、村級河湖長一周一巡”的要求常態化巡查河湖,持續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推動河湖治理不斷向小溝小岔延伸。扎實開展河湖日常執法巡查和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加大入河排污、農業面源污染、工業污水排放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力度,有效管控污染物排放,促進河湖水質提升。積極推廣古浪河市級示范河湖、柳條河市級美麗幸福河湖創建經驗,深入推進“五賦兩轉一打造”工程,統籌水資源管理、河湖空間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