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8-08
- 點擊:0
- 來源:甘肅省水利廳網站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成縣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三區”能級提升目標任務,以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為核心,以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為依托,堅持山水林田路草一體化治理,聚力保護河道生態環境、凈化水源水質、農業產業發展、村居美化亮化、鄉村旅游提升等,通過科學合理謀劃、積極向上爭取,先后實施了6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項目,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項目建設取得較大突破
成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定不移把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作為推動新時代水土保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舉措,及時搶抓政策機遇,近四年先后謀劃爭取了成縣沙壩鎮楊壩村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縣2022年度沙壩鎮野馬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縣2023年沙壩鎮開元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成縣盧溝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縣2024年小川鎮雙河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及2024年成縣小川鎮西狹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質增效項目等6個項目,共計投資3084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5.27平方公里,栽植經濟林2.34平方公里、種草1.8公頃,建設護岸工程9.13公里、谷坊13座、攔沙壩84座、便民橋9座、魚鱗壩7處,綠化美化10處,疏浚河道8公里。
二、項目建設效益日漸凸顯
通過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的實施,項目區域的生態環境、農村人居環境及農業生產條件都得到了明顯改善,防災減災能力顯著提升,既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又實現了從濁水荒山到綠水青山的轉變。
一是項目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在項目實施區域,堅持治溝先治坡的思路,通過河道兩側構筑生態護岸、綠化垃圾坑洼及裸露地塊、栽植連翹等措施,有效防治了河岸兩側、田邊坡頭的水土流失,優化了河岸水生態環境,美化了周邊環境,實現功能性、景觀性、生態性相統一。
二是項目區產業結構得到有效優化。在深入調查研究論證的基礎上,結合項目區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充分發揮項目區種植連翹、桔梗等中藥材優勢,因地制宜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在田埂種植連翹約40多萬株4000多畝,既保護耕地、防止水土流失,又形成規模種植效益,僅這一項就能帶動村民增收80多萬元。
三是項目區美麗鄉村建設得到有效提升。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貌,新建了特色景觀和健身步道,完善景觀綠化和休閑設施,項目區村社群眾瞄準沿河區域打造的景觀帶,結合鄉村振興過程中的風貌改造,建成了一批集休閑娛樂、散步健身、民俗體驗、度假康養于一體的農家游產業,為鄉村旅游打下堅實基礎。
四是項目區防災減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過疏浚河道、溝道治理,項目區水路暢通無阻,有效保證了洪水的順利排導,降低了項目區農田水毀、村民住房、村內基礎設施損壞的風險。7月22日,成縣出現強降雨天氣,22日20時至24日20時過程降雨量195.1毫米,為歷史最大過程降雨量,尤其是7月23日,成縣日降水量為182.9毫米,刷新1961年以來歷史日降水極值記錄,但是成縣各個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區內溝道工程正常發揮排洪泄洪功能,切實保障了基本農田、村莊、道路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經受住了極端暴雨天氣的檢驗。
三、項目建設任重道遠站。在新的起點上,成縣將乘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東風,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結合全縣實際,始終把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放在首位,以水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為抓手,積極爭取資金,強化部門協同,全力實施生態清潔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全面提升我縣生態環境水土保持功能,實現山青、水凈、村美、民富的目標,為全縣打造水美鄉村,鋪就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發揮積極作用。
(撰稿人:王莉君?審核:薛小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