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4-07-17
- 點擊:0
- 來源:中國環境報
◆張厚美
“不到半個月,我們就取得了環評批復和危廢經營許可證,工作人員還幫我們實現了生產平穩過渡。為生態環境部門的審批速度點贊。”談起當地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浙江同舟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真這樣說。
據了解,舟山市生態環境局在環評審批、危廢經營許可證核發過程中,將兩項原來先后“串聯”辦理的行政許可,優化調整為“并聯”接續辦理,最大限度縮減了審批時限。其實,這只是生態環境部門持續優化審批服務的一個縮影。前不久,國網黑龍江省電力有限公司黑河供電公司3個輸變電項目,一套環評手續,就順利通過環評“打捆”審批,成為黑河市首批“輸變電”項目享受“打捆”審批紅利的企業。多地生態環境部門推出的“并聯”“環評打捆審批+排污許可一站式辦理”等助企紓困機制,真正實現了減時限、減環節、降成本。
優化營商環境是提振社會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后勁的重要抓手。深化生態環境服務經濟回升向好、支撐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是生態環境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
讓人欣喜的是,各地生態環境部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一批又一批含金量十足的“金點子”頻出。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出臺“深化環評與排污許可制度改革”20條,建立準入制度與執法監督制度的閉環管理體系。深圳市全面啟動“綜合查一次”生態環境執法,加強企業信用修復指導,督促企業自覺守法。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出臺包括強化環評審批管理、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6個方面22項措施,進一步優化和加強環評服務保障管理。無論是多項行政許可事項“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次評估、一次辦結”的綜合審批,還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實行“綜合查一次”等,這些服務發展的措施不僅簡化了審批流程,減輕了企業負擔,而且為企業提供了更為明確的環境管理要求,有助于企業更好地履行環保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的優化、引領和倒逼作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實現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環境、高質量發展良性互動。在守好生態環保底線基礎上,強化重大投資項目環評服務保障,推動實現項目環評“就近審批”“隨到隨批”“預支總量審批”“打捆審批”“同步審查審批”。持續優化監管執法方式,健全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動態調整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建立親清政企關系。比如,深圳建設區域生態環境“康復中心”,探索發展“環保管家”“環保醫院”“環保超市”“流域管家”等綜合服務平臺。廣元推行生態環境柔性執法“四步工作法”,監管執法重指導、輕微問題促自糾、知錯不改抓責改、拒不改正嚴處罰,持續深化環境治理綜合服務模式,優化生態環境監管執法。
優化營商環境沒有止境。各地要用好一系列環境政策工具,找準切入點、落腳點,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范圍內,推出實施創新服務、貼近服務的“金點子”,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