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11
- 點擊:2192
- 來源:蘭州晚報
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是中國傳統節日,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這句俗語說的是什么意思,這個節日有何來歷,老蘭州人是怎么過這個節的?在“二月二”即將來臨之際,甘肅省文史館館員、史志專家鄧明先生對“二月二”民俗的產生及其中的精彩故事做了解讀。
“二月二”是一個與農耕有關的節日,在農業社會春耕是大事。“二月二,龍抬頭”源于農耕,傳說龍為百蟲之長,“二月二”時冬天潛藏在深淵之間的龍蘇醒了,飛升至蒼穹,興云播雨,開啟一年的春耕農事。龍出則百蟲亦出蜇,蠢蠢欲動,如果將豆子等五谷炒熟后嚼而食之,則可以免除蟲害危害五谷雜糧。于是,老蘭州人就會把麻籽、麥子、莜麥、黃豆、豌豆、扁豆翻炒成色澤金黃的熟食,互贈親友。蘭州人把這些炒熟的植物種子叫麻麥,于是就有了“二月二,炒麻麥”的習俗。這一習俗從農耕時代開始沿襲至今,也成了蘭州“二月二”傳統民俗活動之一。
在蘭州的民間習俗中,把臘八粥戲稱為“糊涂散飯”,散飯是糊狀的面食,意思就是喝了臘八粥,稀里糊涂過年,不管有錢沒錢都得大手大腳花錢。可是年過完,到“二月二”,該忙農活,人也清醒了,把錢花完了,知道開始節儉過日子,吃麻麥表示苦日子的意思。
“二月二,龍抬頭”時男人則要剃頭、刮臉,以企盼鴻運當頭的吉祥預兆。除了討吉利,還有禁忌的原因。北方地區普遍流傳“正月里剃頭死舅舅”說法,其實“死舅舅”是“思舊”的諧音。清初,漢人以正月里不剃頭的方式懷念明朝,但又不敢公然對抗清廷的剃發令,因此產生以上說法。
蘭州人還有一些“二月二”的習俗,這一天人們都會清掃床鋪屋角、門戶庭院,撒灰圍圈、防蟲驅蟲。這一天從事傳統農業的老百姓一般都會撒灰引龍、熏蟲避蝎、扶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
此外,還有一些現在已經消失的習俗。傳說“二月二”是土地爺的生日,在清代的乾隆、嘉慶、道光時,蘭州人有祭土地爺的習俗。二月里時而寒潮侵襲,天氣變化莫測,蘭州有“二八月里亂穿衣”之說,人們一時不能適應,容易得病,因此祭拜藥王。隨著醫學發展,這一習俗已經消逝。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彭維國